洋田大队仓库的砌墙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墙体已然攀升至顶上屋沿的高度,仅余两个尖峰尚未完工。这些日子,砌墙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每一块砖的垒砌都凝聚着石匠师傅们的专注与心血,他们手法娴熟,将砖块层层码放,使得墙体如同生长一般逐渐向上延伸。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洒落在工地上,给这片忙碌的区域镀上了一层金边。柳加林早早便来到了工地,他穿着洗得有些褪色却干净整洁的工装,眼神中满是期待,凝视着那即将完工的墙体。
他心里清楚,只要今天再砌些砖,墙体就能彻底封好,紧接着便要进入上梁、架桁条的关键阶段,之后订椽盖瓦,仓库的雏形便会清晰呈现。这个仓库从最初的规划到如今即将成型,每一步都饱含着大家的汗水与希望,柳加林怎能不期待它早日完工。
没过多久,木匠师傅杨新民和杨新生带着工具,步伐轻快地抵达工地。这几日,他们一心扑在制作门框和人字拼上,如今就差把两个人字拼彻底完工。
柳加林也没闲着,早已安排人手紧锣密鼓地筹备桁条、椽条等材料。为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他亲自参与筛选,还多次与供应商沟通协调,就盼着能找到最适合仓库建设的材料。
杨新民一边有条不紊地摆放工具,一边语重心长地对杨新生说:“新生,这人字拼可是仓库屋顶的关键架构,一丝一毫都容不得马虎,尺寸上绝不能有半分差错,咱们得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这不仅关乎屋顶的稳固,更是整个仓库安全的关键所在。”杨新生用力点头,眼神坚定,应道:“哥,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肯定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绝对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仓库跨度的墙中距离是8米,再加上两边一半墙的宽度各12公分,以及两边屋沿挑水距离各60公分,一番计算后,人字拼底梁长达到了9.44米。
“这可得用两根4.72米的圆木作底梁。”杨新民指着地上粗壮的圆木说道。他蹲下身子,用手仔细地比划着,继续说道:“制作底梁的时候,有个细节一定要格外注意,其中一根圆木得加长5公分,做出燕尾凸出部分,到时候卡进另一根圆木的燕尾凹槽里,这样才能形成一根完整又结实的底梁。接头部分再用钢板从两边夹牢,用螺栓穿过钢板、底梁,再穿过另一块钢板后,用螺帽狠狠扳紧固定,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每个步骤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杨新生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点头,还默默在心里重复要点,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细节。
这根底梁中间同样要打上一个一寸宽,与人字拼柱子底部大小、长度适配的口子,方便柱子能稳稳当当地垂直立在梁中间。而中柱的高度,得按照出水几分水的坡度来精确计算。比如要出4分水,坡度通常为40%,也就是每水平距离100公分,垂直升高40公分。他们仓库要是按4分出水,底梁长9.44米,因为是按两边山水的,只能按一半4.72米来算,乘以4等于1.79米,那么中间的柱子就得1.79米高,还得预计加上插入底梁隼头的尺寸。这些计算过程复杂且关键,杨新民反复核算,就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杨新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对周围几个小工说道:“你们几个,帮我把那U形钢板拿过来。这U形钢板要从梁底套在中柱上夹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螺栓穿过去,把螺帽扳紧,一定要确保绝对牢固,这关系到整个屋顶的安全。”小工们赶忙照做,在杨新民的悉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谨慎,生怕出现一点失误。
中柱固定好后,就要往两边各架上两根斜梁,底梁与斜梁之间各增加两根短柱,并依次给短柱各架上斜撑,所有的连接处全部用骑马钉钉牢。
杨新生拿起骑马钉,熟练地操起铁锤,“铛铛”两下,随着骑马钉不断钉入木料,声音逐渐变得沉闷,发出“噗噗”的声响,在工地上回荡。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下敲击都恰到好处,仿佛在与木材对话,将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没一会儿,一个人字拼就基本成型了。紧接着,他们又在斜梁上钉上搁桁条的坡形后木块,防止桁条下滑,如此一来,一个完整的人字型架构便大功告成。这个架构凝聚着杨新民和杨新生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看着成型的人字拼,心中满是成就感。
另一边,杨新生带着一帮人也在井然有序地制作桁条和椽条 。
洋田大队仓库的施工现场,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将整个场地烘得热气腾腾。石匠师傅们砌墙的工作已接近尾声,那一面面厚实、规整的墙体,犹如忠诚的卫士般静静矗立着,为后续工程筑牢了根基。这些墙体见证了石匠师傅们的辛勤付出,每一块砖、每一道灰缝都诉说着他们的坚守与担当。
伴随着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又一辆满载杉木的拖拉机缓缓驶入工地,这也意味着,木匠师傅们即将在这场建设大戏中成为主角。
杨新民和杨新生哥俩早已在工地严阵以待,他们身着洗得微微泛白却依旧整洁的工装,衣袖高高挽起,露出结实有力的小臂,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坚定。他们等待这一刻许久了,心中充满了对接下来工作的期待与决心。
拖拉机刚一停稳,杨新民立刻扯着嗓子指挥起来:“大伙都搭把手,把这些杉木卸下来,都小心点,可千万别磕着碰着人,这些可都是咱打造桁条和椽条的宝贝材料,得像爱护自家东西一样爱护它们。”
众人迅速围拢过来,有条不紊地将杉木从车上卸下,整齐码放在一旁。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一根杉木都被轻拿轻放,仿佛在呵护着一份珍贵的宝藏。
杨新生用脚轻轻踢了一下一根粗壮的杉木,感受着杉木材的坚实质地,转头对杨新民说道:“哥,这批杉木看着可真不错,纹理清晰,质地坚硬,用来做桁条和椽条,肯定既结实又耐用,咱这仓库有了它们,肯定能稳稳当当的。”
杨新民点头表示赞同,目光中满是期待:“嗯,这么好的材料,咱可得用心加工,一点都不能浪费,得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说罢,杨新民和另外一位木匠把桁条木抬上一对扎马上,从工具箱里掏出一把两头能握手的削刀,开始处理一根直径约13 - 15公分的杉木,准备制作桁条。他熟练地挥动削刀,沿着杉木的表皮,一下一下地削着,动作干净利落,树皮如薄片般纷纷落下。他的手法娴熟,每一刀都恰到好处,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遇到有结巴的地方,他放下削刀,抄起斧头,高高举起,猛地劈下,“咔嚓”一声,结巴应声而落。随后,他拿起刨子,在杉木上来回推动,将刚才劈砍的地方以及不平整之处刨得光滑平整,那刨子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随着他的动作,杉木表面的瑕疵一点点消失。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技巧,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他一边刨一边对身旁的队友说道:“这些桁条以后可是要撑起整个屋顶的重量,每一处都得处理好,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不仅关系到仓库的质量,也关系到大伙的心血和努力,咱们可得对得住自己的手艺。”
另一边,杨新生也开始了椽条的制作。他拿起一根直径8 - 10公分的杉木,先用削刀仔细地将树皮削干净,杉木露出质朴的本色。接着,他拿起凿子,沿着杉木的中心线,一下一下稳稳地凿下去,那节奏如同石匠破石头一般沉稳有力,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底气。他的眼神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杉木。
随着凿子的深入,杉木逐渐被破开,最终一分为二,变成两根椽条的雏形。他边凿边对身边的年轻徒弟说:“这开椽条就跟石匠破石头一样,讲究个稳准狠,每一下都得凿在点子上,这样出来的椽条才规整,钉到桁条上才牢固,以后才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年轻徒弟专注地看着杨新生的动作,眼中满是学习的渴望,在杨新生示范完后,他小心翼翼地拿起凿子,开始尝试。杨新生在一旁耐心指导:“对,就是这样,注意力度,感觉不对就及时调整一下,别着急,慢慢来。”
在杨新民精心制作桁条的同时,杨新生带着两位队友对椽条进行进一步加工。他们用斧子将椽条多余的部分砍掉,使椽条的宽厚度符合要求。
斧子与木材摩擦,发出“啪啪”的声响,劈下来的小木屑纷纷扬扬洒落一地。杨新生叮嘱道:“劈的时候一定要顺着木纹自上而下,保证劈口平整,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椽条的质量,要是劈歪了,这椽条可就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根根桁条和椽条逐渐成型。杨新民和杨新生不时停下手中的活,仔细检查队友们的工作成果,对一些细微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这根椽条凿得有点歪了,这边太细了,承受力不行,就不能用,咱可不能把有问题的材料用到仓库上。”“这根桁条还有个小凸起,得修一下,用刨子再刨一刨,做到精益求精。”在哥俩的悉心指导下,每一根桁条和椽条都被打造得精致而结实,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望着那一堆初具规模的桁条和椽条,杨新民拍了拍手上的木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杨新生说道:“新生,照这进度,咱们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接下来就等着把椽条钉到桁条上,再盖上瓦,这仓库的屋顶就算大功告成了,咱也能松口气了。”
杨新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憧憬:“是啊,哥,大伙都干得这么起劲,咱洋田大队的仓库肯定又结实又漂亮,以后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经过几天的精心打造,两个人字拼和顶梁、桁条都加工制作完成。与此同时,墙群的砖也自然干固结实,达到了上人字拼的条件。
“柳队长,人字拼都做好了,墙也干得差不多了,可以上人字拼啦!”杨新民朝着不远处的柳加林喊道。
柳加林快步走过来,看着眼前精致的人字拼,满意地说道:“两位师傅,辛苦啦!这活儿干得太漂亮了,一看就是用心了。”他转头又对身边的队员们说道:“大伙都过来,听从杨师傅他们的指挥,准备上人字拼!”
柳加林从地质队借来的几捆吊装麻绳,这下可派上了大用场。他对队员们说道:“这麻绳结实着呢,大伙一会儿吊装的时候都小心点,听指挥,千万别出岔子。”
在杨新民和杨新生的指挥下,大伙齐心协力,将人字拼缓缓吊起。“往左一点,慢点,再慢点……好嘞!”杨新民大声喊着指挥,声音在工地上回荡,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指令。人字拼被稳稳地吊装到指定位置,队员们迅速用桁条将其固定好。一根又一根桁条被架起、固定,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每个人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所有的桁条都固定好后,只留下中间的一根大梁未架上去。柳加林看着那预留的位置,说道:“这根大梁可得改日举行上梁仪式才能上,这可是咱仓库建设的重要环节,得图个吉利,这也是咱的传统,不能丢。”杨新民点头赞同:“没错,上梁可是大事,马虎不得,得好好准备准备。”
大伙看着初具规模的仓库屋顶架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知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洋田大队的仓库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这里面有他们的汗水,也有他们的希望。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仿佛为这辛勤劳作的场景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预示着洋田大队仓库的建设正朝着美好的方向稳步迈进,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