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里的感应灯亮了一下又熄灭,林远没有抬头。他正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21:16,比上一次看表只过去一分钟,但那份诉讼材料模板已经完成了三轮修改。光标停在“被告”一栏,他敲下“待技术鉴定完成后补充具体身份信息”,按下保存。
台灯的光线落在键盘右侧那支钢笔上,笔身无漆,金属部分泛着冷色。他伸手将笔推远了些,抽出《民事诉讼法实务指南》,翻到“名誉权纠纷举证责任”那一页,确认引用条款无误后合上书,起身走向文件柜。
柜门拉开,取出离线硬盘。连接电脑后,他调出“名誉权诉讼筹备”文件夹,里面十八个编号文件全部来自司法区块链平台的存证记录。他逐一核对时间戳与哈希值,确认未被篡改后,选中全部文件,点击导出。打印机随即启动,一页页带着认证章的证据材料缓缓吐出。
凌晨两点十七分,技术团队来电。
“音频底噪分析出来了。”对方声音疲惫但清晰,“原始录音存在微弱电流回环,频率特征与你办公室空调外机供电线路一致。我们比对了监听设备常见的信号采样模式,匹配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二。”
林远握紧手机,“能确定是哪类设备?”
“不是普通窃听器,是带远程传输模块的隐蔽装置,可能嵌入在电源插座或灯具内部。这类设备采集的声音会有特定压缩痕迹,我们在剪辑音频里发现了。”
“也就是说,他们用我办公室里的监听源,剪辑出那段‘承认造假’的录音?”
“逻辑链成立。我们已将分析报告加密上传至你指定的共享路径。”
电话挂断,林远重新打开邮箱,确认专案组协查函已发送成功。他调出三大社交平台的用户信息调取申请模板,逐个填写案由编号、证据关联性说明,并附上区块链存证链接。每完成一份,便用U盘拷贝备份,贴上标签放入专用信封。
天刚亮,周正言出现在办公室门口。
“你真要告?”他站在门边,手里拿着一叠打印件,“网上还在发酵,有博主开始扒你五年前代理的旧案,说你惯用舆论施压。”
林远把最后一份申请放进文件袋,“他们不是在讨论,是在组织攻击。有模板、有节奏、掌握我未公开的会议录音,这不是普通质疑。”
“可平台未必配合提供实名信息。”周正言走进来,“立案庭那边,没实名信息可能不收材料。”
“所以需要专案组发协查函。”林远从抽屉取出一份红头文件复印件,“我已经申请了,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七条,平台有义务配合司法调查。”
周正言沉默片刻,翻看手中材料,“你这证据链……做得太细了。”
“他们想用谣言压垮我,就得付出代价。”林远打开抽屉,取出那份《音频伪造鉴定书》,推到桌前,“这是技术团队的正式报告,证明原始录音来自我办公室的非法监听设备。如果律所内部不支持起诉,我将以个人名义提交。”
周正言盯着报告看了许久,终于点头,“材料我签字。但声明要控制语气,别给对方炒作机会。”
林远没回应,打开电脑起草声明稿。三句话,简洁明确:“本人已就近期针对我的虚假信息传播行为提起民事诉讼。所有指控均有确凿证据支持,我坚信法律终将还事实以清白。请公众勿信未经核实之言论。”
他将草稿发给陈默做合规审核,十分钟后收到回复:“措辞无法律风险,可发布。”
上午九点整,律所官网更新公告。不到二十分钟,客户咨询电话减少一半。一名助理进来汇报:“之前动摇的柳河村代表刚打来电话,说看到声明后决定继续委托。”
林远点头,开始整理法院提交材料。十八份区块链存证、五组Ip追踪报告、两份声纹分析结论,全部装订成册,每页加盖时间戳认证章。他将材料放入法院专用封袋,在封面写下案由:“林远诉匿名网络用户侵害名誉权纠纷”。
正准备出门立案,技术团队再次来电。
“刚发现异常登录记录。”对方语速加快,“多个造谣账号曾在城南一家网吧的同一终端机登录,时间集中在凌晨一点到三点,与发布高峰吻合。我们提取了设备指纹,和郑世坤名下一家空壳公司曾注册的网络设备一致。”
林远站在原地,手指轻敲桌面。
“要不要等进一步追踪再起诉?”对方问。
“不用。”他回答,“证据链已经闭环。延迟只会让他们有时间销毁痕迹。”
他拿起笔,在起诉状原告栏签下全名,最后一笔用力落下。封好文件袋,标注“立即递交”,随即拨通法院立案庭电话:“我是林远律师,关于我本人诉匿名网络用户侵害名誉权一案,材料已备齐,现申请现场立案。”
挂断电话,他将U盘插入电脑,最后一次检查备份。所有文件归档完毕,系统提示:本地副本已加密存储,断网状态下可调阅。
他起身穿上外套,拿起文件袋走向门口。经过会议室时,看到陈默已在准备后续应诉材料。两人对视一眼,林远点头,继续前行。
走到电梯口,他停下,转身返回办公室。从书架上取下那幅手写时间线图,铺在桌上,拿起笔,在最新一行写下:“2025年4月7日,名誉权诉讼启动。”
笔帽咔嗒一声扣上,他将笔放回键盘右侧原位。
法院回执单打印出来时已是中午。林远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复印件,右手边是刚生成的“反谣言证据链”目录清单。电脑屏幕显示邮件发送成功界面——致专案组的协查请求已送达。
他关闭台灯,但没有起身。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墙上那幅时间线图上,新添的字迹清晰可见。
手机震动,是技术团队的消息:“网吧终端的浏览记录已恢复,对方曾搜索‘律师名誉权败诉案例’。”
林远点开对话框,手指悬在键盘上方。
他没有回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林远的律师生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