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把公文包放在副驾驶座上,手机又震动了一下。他没去拿,只是看了眼屏幕。是张某发来的消息,一张身份证的照片,背景是派出所的办事窗口。
照片拍得有些歪,但能看清名字和出生年月。林远点了回复,只打了一个字:“好。”
第二天上午,他发了条日程提醒:十一点,社区服务中心外长椅见面。
时间一到,他走进小区,穿过几排老旧住宅楼,在公示栏前看到了张某。那人正低头看手机,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脸上没有躲闪,也没有激动,只是笑了笑。
“林律师。”
“来了。”林远在他旁边坐下。长椅是铁的,坐久了有点凉,但他没动。
张某把手机收进口袋,从背包里拿出一张纸,折得很整齐。他展开后递过去,“这是我写的,关于那天法庭上说的那句话——合理怀疑不能排除。我查了很多资料,想把它讲清楚。”
林远接过纸,上面是一段一段的手写笔记。字不算工整,但每一句都标了出处,有的还画了箭头连接。
“我不是要当律师,”张某说,“但我现在明白,法律不是只在电视里才有的东西。它真的能挡住那些压人的话和事。”
林远看完,把纸还给他,“你记得很清楚。”
“我记得六个月是怎么过来的。”张某声音低了些,“那时候没人信我,连我自己都在想,是不是干脆认了算了。可后来我想通了,如果连我都觉得有罪,那这个清白就永远回不来了。”
他抬头看着前方的小广场。几个孩子在跑,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
“昨天晚上,隔壁王阿姨跟我聊天,说她侄子也被公司辞退了,说是偷了客户资料。我说你可以去申请调监控记录,还有电子日志。她愣住了,说原来还能这样。”
林远听着,没打断。
“以前我觉得法律离我很远,现在我知道,它是可以伸手够到的东西。”张某把笔记重新折好,放进本子,“我已经报名了夜校的法律基础课,下个月开班。老师说不用考试入学,只要有心学就行。”
林远点点头,“你想学哪一块?”
“先是程序法。”张某说,“我想搞懂,为什么证据要这么走流程,为什么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影响结果。这不是冷冰冰的规定,是保护人的办法。”
风吹过来,掀动了本子的一角。林远看着那页纸上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忽然想起父亲笔记本里的那行字。
他没说话,打开手机,翻出备忘录里存的一份文档。那是他早年整理的《公民法律常识三十讲》,原本是为了普法讲座准备的材料,后来一直没用上。
“这个可以先看看。”他点开分享链接,发送过去。
张某低头操作手机,听到提示音后笑了,“收到了。”
“不用急着读完。”林远说,“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
“嗯。”张某应了一声,语气很稳。
两人坐着没再说话。阳光照在身上,暖了一些。远处传来公交车报站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张某站起来,“车快来了,我得走了。”
林远也起身,“去哪?”
“人才市场。”他说,“今天有个招聘会,几家物流公司招调度员。我之前做过仓库管理,应该有机会。”
“穿得挺正式。”林远看了眼他的衬衫。
“洗了好几次,还是皱。”张某摸了摸袖口,“但至少干净。”
林远没笑,只是说:“会有的。”
张某点头,转身朝公交站走。背影比之前挺得多。
林远站在原地,直到公交车靠站,车门打开,那人刷卡上车,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车子启动,他抬手挥了一下,林远也抬了下手。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第二次。这次是律所前台的消息:“您上午没回办公室,周主任问案子归档的事。”
他回了个“稍后处理”,然后打开微信,新建一条朋友圈。
文字只有一句:“今天,一个年轻人重新开始了。”
他盯着屏幕看了五秒,点了发布。
不到十分钟,删掉了。
回到律所楼下时,天色有点阴。他走进大厅,电梯正在上升。等的时候,他从公文包里取出那份张某案的原始日志复印件,检查了一下封皮。
标签还在:**“张某案——清白的代价”**
电梯门开了,他走进去,按下楼层。
手机第三次震动。
是张某发来的语音消息。只有十二秒。
他点开听。
“林律师,刚才面试官问我,为什么空了半年。我说实话了。他听完没说什么,但最后给了我一张复试通知单。谢谢你。”
录音结束。
林远把手机放回衣兜,抬头看楼层数字跳动。
六、七、八。
电梯继续往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林远的律师生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