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后停顿了片刻,好似在积攒力气,诉说那无尽的憋屈,“宣大梁廷栋与我本该互为犄角,结果各自退怯,不敢一战,那总兵王朴,麾下精兵强将,说是朝廷的军队,实则是他王家的私产,我欲调他一部协防共击,他一句‘宣府空虚’便顶了回来……”
说到激动处,他又一阵剧烈咳嗽,这次缓了半晌,才又接着喃喃道:“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根源……根源在一个‘饷’字上。朝廷欠饷,累积如山……我千方百计,截留些漕银,亦是杯水车薪。
怀来闹饷,我派去弹压的将领反被打伤……这样的军队,未遇敌先自溃,沿途剽掠,杀良冒功,比虏寇还要凶残……我,我拿什么去约束?”
“清军来去如风,我分兵把守,反被其逐个击破。每日看塘报,不是这里被破,就是那里被屠,我……我空有本兵之名,却无回天之力……”
说着,张凤翼脸上神采黯淡了许多:“我……我知道自己才具不足……性子也软,天启年间在辽东……我就怕了……这次……更是服这大黄……也不过是想弄个病逝的体面,不想累及家人……”
说到这里,他猛地转过头,那双浑浊的眼睛突然爆发出光彩,死死盯住杨凡,枯瘦的手不知从哪里生出一股力气:“杨将军!”
他声音陡然变得清晰且急促,“我张凤翼……是完了,但你看得到……这大明朝千疮百孔,需要能臣!更需要猛将!你……你不一样!你在京畿打了胜仗!你在通州守住了!陛下看重你,你简在帝心!”
他喘着粗气,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时日无多,已是行将就木之人……我只求你……看在我们书信提前之所言,看在我派勇卫营助你守住通州的份上……保我家族,不求他们富贵,只求……不受我牵连,能平安度日即可……”
他的手剧烈颤抖着,眼神中充满了最后的卑微祈求:“你答应过我的……运筹之功……”
“你会尽力吧?杨将军,给我……给我一句准话……”
杨凡感受着胳膊上传来的力度和冰凉,看着张凤翼那濒死前极度渴望得到一个承诺的眼神,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坚定地点了点头,声音沉稳而清晰:
“本兵放心,只要在下还在朝一日,必当尽全力护佑贵府周全,至少落个富家翁安稳度日。”
听到这句话,张凤翼紧绷的身体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抓住杨凡胳膊的手猛地松开,顿时瘫软在床上。
他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眼中那最后的光彩迅速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彻底的放松与空洞。
“好,好,如此我便安心了……”他喃喃着,目光逐渐涣散,重新望向那虚无的帐顶,不再言语。
休息了片刻,张凤翼又继续悠悠道:“听闻杨小友今日就要面圣,老夫特意赶在之前与杨小友见一面……老夫做了五年兵部尚书,自认为对皇上性格是知晓的,今日杨小友面圣,还想唠叨两句……”
杨凡见自己承诺帮助张凤翼后,对方马上变为自己同一阵线,当即认真点头道;“还请本兵点拨在下一二。”
张凤翼悠悠注视着杨凡,轻声问:“杨小友千里勤王,与建奴正面对攻,立下惊天大功,不知所求究竟为何?”
杨凡一时语塞,虽然对方已经油尽灯枯,但有些事情,他仍然不能与他人言。
张凤翼看出了杨凡的微表情,也不逼迫而是抛出选择题:“杨小友一战剿灭建奴三千……世人无人有此战绩可出杨小友其右。
依着陛下的性子,怕是想留杨小友在宣大、或蓟镇、或关宁……若是应对得好,京营也并非无可能,不知杨小友所为何处?”
杨凡沉默一会儿,才摇头说:“宣大、蓟镇、关宁、京营皆太远,末将只想返归川内,练出更多强军……”
张凤翼有些奇怪地抬头看着他,半晌,他面色舒展,开始替杨凡分析:“若按杨小友所想,该如此这般……”
半时辰后,两人已商议完毕,杨凡起身告别这位尚在位的兵部尚书。
杨凡伸手触摸到屋门时,他最后回头与对方深深对视一眼,杨凡知道这是他们二人第一次见面,但也将是最后一次见面。
“在下必定竭尽全力。”
“如此,便谢过杨小友了……”
杨凡点头,最后朝这位油尽灯枯的老人一施礼,便默默离开。
屋内的只剩下张凤翼一人,不多时刚才围在床边的年轻人再次进来。
张凤翼强打起精神,吩咐道:“快…去拿笔墨。”
--------------------
注释1:
据《明史·职官志》统计,崇祯十七年间更迭兵部尚书十四人,张凤翼因与首辅温体仁交好而任职五年。
张凤翼任职这五年明末财政难以为继,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崇祯六年欠饷累积达540万两。张凤翼作为兵部尚书只能被迫多方协调,挪用南京粮储、截留南方漕银,甚至请求典卖宫廷器物。
但张凤翼提出“暂缓辽东、专剿流寇”的奏疏,被东林党扣上“弃地卖国”罪名,阉党则借宣府失守攻击其“畏敌如虎”。其“海运辽饷”方案被御史吴执御斥为“蹈汪直故智”,与嘉靖朝倭寇之乱强行类比。
同时粮饷匮乏导致军队战斗力丧失,《明史纪事本末》描述:“宣大军士无斗志,遇敌辄溃,甚至为清军向导。”这种纪律崩溃在《明季北略》中被归因于“朝廷失信于士卒,士卒亦失信于朝廷”。
面对军事溃败,张凤翼严重心理崩溃,每日服食大黄导致腹泻不止,《明史纪事本末》描述其临终前“犹据案批答军书,手颤不能成字”。
正如《明史》所言:“凤翼非无才略,然处末世,受制于积弊,虽欲有为而不可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