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火种既已点燃,便不容熄灭。我(非生非死的魂体)开始了这项浩大而精细的工程——以万千善念为丝,尝试织补因《无声之书》封印松动而出现的规则裂痕。
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与凶险。
我首先需要“筛选”。并非所有正向的执念都适用。一些看似善意的执念,可能夹杂着过于强烈的个人情感或未竟的遗憾,其波动不够纯粹,在与《无声之书》接触时,非但不能产生有效的“涟漪”,反而可能因其复杂性而提前引发静默力场的排斥性吞噬。
我如同一个挑剔的鉴宝师,穿梭在书架之间,空白的魂体细致地感知着每一本可能符合条件的书籍。
王老太太的《木梳传情》是第一个确认的样本,其“守护”之念历经岁月沉淀,纯粹而坚韧。
接着,我找到了柳如烟(井中冤魂)那本书。她最终的执念并非复仇,而是释然与放下,那份“解脱”之念,带着一种洗净铅华的宁静,或许也能适用。
刘邦残魂履行旧约,其“信义”之念中正平和,蕴含着规则的力量。
甚至,我从陈伯年消散后残留的、几乎不可察觉的意念尘埃中,剥离出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含痛苦与愧疚的,只关乎“承诺”本身的闪光。
这个过程缓慢而消耗心神。每一次感知、剥离、引导、储存,都如同在悬崖边雕刻,需要绝对的专注与精准。我的魂体因为持续输出力量而变得更加淡薄,仿佛随时会融入这片空间的背景之中。
张楠依旧在沉睡,眉心的金焰平稳,这给了我宝贵的时间。
数日(或者只是感觉上的数日,在这片时间感模糊的空间里)之后,我的魂体内部,已经小心翼翼地储存了七缕性质各异、却都符合要求的“善念楔子”。它们像七颗颜色各异、微弱却顽固的星辰,在我空白的意识海洋中悬浮、流转。
准备就绪。
我再次来到《无声之书》静默力场的边缘。这一次,我不再是单一试探。
我调动起全部的心神,如同一个同时操控七根丝线的傀儡师。七缕善念,被我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节奏,缓缓导向静默力场的不同边缘点。
暖黄的“守护”、淡蓝的“解脱”、金黄的“信义”、纯白的“承诺”……它们如同七滴不同颜色的水珠,几乎同时滴落在绝对光滑的冰面上。
霎时间!
静默力场的边缘,不再是单一的涟漪,而是荡开了一圈极其复杂、相互干涉又彼此叠加的细微波纹!就像同时投入数颗石子的水面,波纹交织,使得那片绝对的“静”出现了一小片区域性的、虽然依旧短暂但明显清晰了许多的“扰动”!
而就在这片“扰动”产生的瞬间,我清晰地感觉到,脚下与书店基石的连接,传来一阵前所未有的、明显的“松动”感!之前那种饱食后的滞涩与沉重,仿佛被这交织的善念波纹柔和地推开了一道缝隙,一股久违的、属于书店本身的、温和而充满生机的能量,如同被堵住的泉眼终于疏通,涓涓流淌而出!
虽然这股生机能量很快又被周围弥漫的“饕餮”与“寂然”气息压制下去,但那瞬间的顺畅,让我精神大振!
有效!而且效果比单一善念要显着得多!
不同的善念,似乎能从不同角度“撬动”静默法则,产生叠加效应!
我不敢贪功,立刻收回了所有善念楔子。魂体一阵剧烈的虚弱感传来,几乎让我维持不住形态。同时操控七缕善念进行如此精密的操作,对我的消耗是巨大的。
《无声之书》依旧沉默,但那深蓝色的封面,似乎在我收回善念的瞬间,极其细微地……暗沉了一分?仿佛刚才那短暂的“扰动”,也消耗了它一丝力量,或者让它感到了某种极其微小的“不适”?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我的方法,不仅仅是在“润滑”书店规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声之书》本身产生了极其微弱的“消耗”或“压制”?
这个念头让我心跳加速。
如果持续进行下去,是否有可能,通过这种水滴石穿的方式,逐步强化对其的约束,甚至……部分修复那古老的契约?
当然,这需要海量的、符合要求的善念,以及我自身能够支撑这种持续消耗的强大魂体。前者意味着我需要处理更多、更复杂的灵异事件,收集更多纯粹的“念”;后者则意味着我需要尽快恢复力量,或者找到提升这非生非死状态上限的方法。
路还很长,但框架已经搭建起来。
我看向书店内无数的书籍,眼中不再是凝重,而是多了一丝目标明确的坚定。
收集善念,织网平衡。
这将成为我接下来守护书店的核心。
就在我规划着下一步行动时,墙角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
我猛地“看”过去。
张楠长长的睫毛再次颤动,这一次,她缓缓地、真正地睁开了眼睛。眸中的水雾散去,虽然依旧虚弱,却重新焕发了清冷而锐利的光彩。她的视线扫过狼藉的书店,最终落在我几乎透明的魂体上。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先剧烈地咳嗽起来。
我立刻飘到她身边,传递出关切与阻止的意念。
她摆了摆手,示意无碍,喘息稍定后,用沙哑却清晰的声音,问出了醒来后的第一句话:
“林墨……我睡了多久?”
“还有……地底那个东西……它是不是……‘饱’了?”
她的感知,依旧敏锐得可怕。
而我也意识到,新的问题,随着她的苏醒,即将接踵而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轮回书店蕴钰尼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