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已过,旧钟楼下的约定尚未到来,但那缕融入我(林墨)意识的“时之念”,如同一个冰冷的倒计时,提醒着新一轮未知的临近。
书店内,短暂的寂静被一种更深沉的疲惫取代。连续两次逆转时间,尤其是第二次近乎孤注一掷的溯流,消耗的不仅仅是能量,更是某种关乎“存在”本身的根基。
十一瘫坐在地上,眼神发直,望着信标残件化为齑粉的地方,喃喃道:“没了……彻底没了。两次……我们竟然真的两次撬动了时间轴……这数据要是能记录下来……”他的声音里带着技术狂人痛失珍贵实验数据的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种劫后余生、触及禁忌后的茫然与震撼。
张楠的魂体依靠在书架旁,比之前更加淡薄。虽然避免了魂血燃尽的结局,但引导魂血激发信标残件,对她的本源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她闭着眼,眉心的金焰微弱却稳定,正在全力收敛逸散的力量,消化着这两段交织错乱的“过去”与“未来”记忆。
“时空结构正在自我修复……”她缓缓睁开眼,声音带着魂力透支后的虚浮,“我们造成的‘涟漪’在逐渐平复。冥府那边的‘强制隔离’指令……在我的感知里,正在变得模糊,像是……一个未曾发生的‘可能’。”
成功了。我们成功改写了“因”,从而避免了那个最糟糕的“果”。
铁律小队那冰冷的力场封锁,那“扰乱时空秩序”的致命指控,此刻都如同阳光下消散的晨雾,从未真正降临到这家书店。门外小巷寂静,只有夜风吹过,冥府的监测器依旧如同死物,没有触发任何警报。
我们赢得了喘息之机。
但代价呢?
我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血肉真实,存在完整。没有融入“归寂之理”后的冰冷空洞,这是最大的幸运。然而,我能清晰地感觉到,某种东西不同了。
我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尤其是对那种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念”。不仅仅是情绪的执念,此刻,我甚至能隐约“看到”空气中漂浮的、属于过往事件的细微“回响”,那是时间留下的淡淡痕迹。而对那道“时之念”的清晰感知,更是证实了某种变化的发生。
我的灵魂,因这两次强行涉足时间领域,被永久地打上了“时序”的烙印。
这或许是能力的觉醒,是大纲预示的未来,但也可能是一个更加危险的……“标记”。如同在寂静的深海中点亮了一盏灯,或许能照亮前路,但也必然会引来黑暗中更多未知的窥探。
“我们改变了历史,”我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书店里显得格外清晰,“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
十一抬起头,苦笑道:“是啊,老板。我现在感觉自己的记忆像个打满了补丁的破布,两份经历搅在一起,有时候都分不清哪边才是‘真实’。”
张楠微微点头,眼神复杂:“避免了一次毁灭性的冲突,但也让我们更深地陷入了‘时间’的漩涡。冥府暂时不会来了,可这位‘时间购买者’……恐怕比冥府更加莫测。”
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询问。
我知道她的意思。我们利用时空信标逆转时间,本质上也属于一种对“时间”的干涉和“购买”,只不过我们支付的是魂血、法器和巨大的风险。而这位即将上门的客人,他想要“购买”时间,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而我们,作为这场交易的中间人或者说“店主”,又需要承担什么?
轮回书店,典当众生执念。如今,连“时间”本身,也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了吗?
我走到窗边,看向外面沉沉的夜色。城市的灯火在远处明明灭灭,勾勒出冰冷的轮廓。
第二卷【生死逆转·因果重构】的核心——「归寂之理」,我们以一种取巧和欺骗的方式涉足并暂时规避了其最残酷的代价。我们逆转了生死,重构了部分因果。
但我们并未真正摆脱它。
地底石碑的愤怒只是被《无声之书》强行平息,而非消散。那份冰冷的“标记”依旧烙印在我们身上。冥府的关注虽因时间线变动而暂时转移,但只要书店存在,只要“寂灭”的威胁仍在,冲突终将再来。
而现在,一个全新的、更加诡谲的领域——“时间”,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第一卷是「觉醒」,第二卷是「逆转」。
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卷,或许将是……「时痕」?或者说……「执时者」?
我转过身,看向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的张楠和十一。
“休息。”我吐出两个字,“尽可能恢复。明天子时……我们去见见这位想要购买时间的‘客人’。”
我们需要了解时间,正如我们需要力量。
冥府的威胁只是暂缓,并未消失。
地底的邪神仍在低语。
收藏家基金会的阴影无处不在。
而现在,时间的河流,也因我们的涉足,泛起了新的、不可预测的涟漪。
第二卷的故事,在此告一段落。
但轮回书店的夜晚,还远远未到天亮之时。
(第二卷【生死逆转·因果重构】 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轮回书店蕴钰尼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