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各代的视频继续:
“但是这个人智商挺高,情商却极低。
当时太子年幼顽皮,晏殊每次都是严厉的规劝,而蔡伯俙却擅长献媚,事事附和太子。
有一次,宋真宗查考太子的文章,太子要晏殊代作,晏殊推辞不允。
而蔡伯俙却抢着替太子代写文章。
后来太子继位,也就是宋仁宗。
仁宗皇帝对晏殊倍加重用,却打发蔡伯俙去当地方官。
蔡伯西不服,但仁宗却说道:
“当时朕年幼,不分良莠,现在觉得,治国一定要用正直可靠的人。”
蔡伯俙听了羞惭掩面,竟无言以对。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晏殊能一直仕途得意,绝非偶然。
依靠的就是他那正直可靠的人品。
而且像大多儒家知识分子一样,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是晏殊从未动摇过的理想。
为官期间,宋真宗有时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就写一个小纸条派人送给晏殊进行咨询。
晏殊每次回复时,都把宋真宗的原稿和答奏的纸张粘在一起,以示绝无外泄之意。
你说像他这种严谨的作风,试问哪个皇帝不喜欢?
所以晏殊从景德二年(1005年)踏入官场起到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仕途晋升速度就像是坐火箭般一样迅速。
他从最开始的无品小官做到了执掌制诏的翰林学士,而且能入选翰林学士的人基本都是日后的宰辅人选,而那时的书才三十二岁。
(教育贡献与诗词风格)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13岁的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此时的朝野人心惶惶,当时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揽大权。
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
而晏殊却站了出来,他提出:
“刘太后垂帘听政,任何人都不能单独奏报”的建议,这才使此事了结。
而晏殊也因此获得了刘娥太后的赏识,他很快就被提拔为正二品的枢密副使,此时的他距离问鼎古代文臣巅峰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后来晏殊因反对任命张耆为枢密使而又得罪了刘太后。
而又得罪了刘太后,因此被贬至宣州,数月后又改知应天府。
然而晏殊并没有气馁,反而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
他大力扶持当地的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等学术大师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使得应天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后来晏殊当上了宰相后依然不忘初心,和学生范仲淹一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倡在每个州和县都建立学校,并且改革了学校里教的内容,还在这些官办的学校里设置了专门的教授来教书,这个事件也被称作“庆历兴学”。
除此之外,晏殊写诗词那也是一把好手。
我们都知道在文人圈有这样一句话:词穷而后工。
意思就是:文人只有受到苦难后才能写出更好的诗词。
然而,我们的晏殊却是一个例外,他的词被称为“富贵词”。
因为他一生顺遂,纵然一时被贬,但都会很快重返中枢,继续位极人臣。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的人生都是处于得意洋洋的状态。
用他的学生欧阳修的话来讲,晏殊一生可概括为: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所以他只需要在“一曲新词酒一杯”里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
他会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时感慨:“天涯路远”;
他还会殷切叮嘱后来者:“一向年光有限身,不如怜取眼前人。”
他的词中永远充满着一种闲愁和悠闲~(?ˉ??ˉ??)
别怪晏殊的小家子气,毕竟富贵悠游是无数文人雅士渴望却不可及的夙愿。
晏殊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请人吃饭,那他为啥要请人吃饭呢?
其实主要是为了“炫富”。
“难道这就是上一个博主说的凡尔赛鼻祖?!”
七玥脱口而出。
天幕继续解说:
“据说有个叫李庆孙的人,他中探花后写了一首《富贵曲》,里面有两句: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用金子来书写文字,用玉石制成印章,总之一句话有的是钱。
结果晏殊看后,评价他这首诗是没见过世面的乞丐做的。
只觉得一股暴发户的味道扑面而来。
只见晏殊写了这么一句诗: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这句诗没有半个字提到钱,但是处处透着富豪的气息。
他没有直接提及金玉锦绣等豪华物品,而是通过楼台,帘幕,杨花,燕子等自然和人工元素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富贵而不庸俗,高雅而不张扬的氛围。
因为穷人家不但没有这般景象,就算有,也因为陷在柴米油盐的算计里,而少了能看到这景象的闲情逸致。
所以这就是晏殊诗词里的富贵气象。
纵观晏殊的一生,顺风顺水顺财神,可谓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其中最能体现他富贵顺遂的就是这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充满着词人对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惆怅。
但是这却是一种富贵闲愁。
开篇第一句“一曲新词酒一杯”点明了这是晏殊喝酒时写的。
我们都知道文人在喝酒写东西时内心是澎湃的。
比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充满着对收复山河的欢快之情。
而晏殊生活的年代刚好是国朝无虞的盛世,所以他的内心是平稳的。
因此才有了“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再比如别人写夕阳:
仕途坎坷的李商隐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的惋惜。
而晏殊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虽然他也很惋惜,但是却又充满了希望。
因为夕阳明天还会再来,这也预示了他仕途顺遂,纵然一时被贬,但都会很快的返回权力中心。
紧接着晏殊又写“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句,花朵的凋零和夕阳西下是一样的,都让人惋惜。
但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年的那群燕子又回来了,让人又有一丝欣慰的感觉。
这就是晏殊一生顺遂的经验,他总是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花开花落,时间的流逝我们是阻止不了的,但是北雁南归、日落日出,一切都在消失,一切又在新生。
愿你们总能在绝望中寻找到光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