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七玥下班后决定看看视频,缓解一下工作带来的压力。
于是,她就刷到了另一个唐朝中后期的神童———“李贺”。
系统检测到后,各朝各代的天幕随即开启了:
“他是唐朝最丑的诗人~”
“啧啧啧,很多名人都是相貌堂堂,这怎么说?历史上真的这么记载?还是up主乱说???”
七玥听到第一句就觉得不太对劲。
但是视频继续着:
“他还是唐朝最倒霉的小镇做题家~
别人是坑爹,他是被爹坑,欢迎来到历史知识放映室,本期视频让我们一口气看完“诗鬼”李贺的一生。
公元790年,李贺出生在福昌县昌谷,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宜阳县。
李贺坚信自己有李唐宗室的高贵血统,他经常把血统挂在嘴边儿~”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不是呢?”
七玥脑海里浮现出来一个问号
“李贺说一些:“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之类的话。
然而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大概连大郑王房的嫡脉都不是~
到他的父亲李晋肃的时候,早就家道衰落了,家境非常贫寒。
李贺长得让人过目不忘,倒不是因为长得帅,而是因为长得“异于常人。”
“所以异于常人就是丑???”
七月喃喃:
“或许确实不符合一般人审美吧?”
视频解说词继续:
“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里说他是 :长吉细瘦,通眉 、长指爪,身形又瘦 ,两根眉毛连在一起,手指还特别长。
不得不说这长相挺贞子的,这么瘦的身形儿引起了李贺的老母亲的担忧。
别人都是怕自己的孩子不读书,李贺的老母亲每天担心李贺太勤奋。
怕他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而导致日渐消瘦。
这也不是凡尔赛!
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里说,李贺每天白天就在骑驴。
驴背上放个锦囊,想到好句子了就写好丢进去,晚上就整理自己的锦囊。
每天他回到家,他的老母亲就会抽查他的锦囊。
看到他写了这么多诗句,忍不住哭诉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呕心沥血”这个词的“呕心”,出处就是这里。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李贺就是典型的早早出名。
相传公元796年,李贺7岁,韩愈、黄甫湜来造访,他挥笔写就一首应酬诗《高轩过》,名扬京城。
当然也有人质疑研究说,这是李和贺20岁时的作品。
但是这并不妨碍李贺这个天才早早就发光的事实。
公元804年,15岁的李贺誉满京城。
和写“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李益齐名。
公元807年,18岁的李贺诗名远播。
当年,他拿着自己写的《雁门太守行》拜访韩愈,根据唐朝张固的“悠闲鼓吹”里面记载的故事叙述。
当时韩愈已经非常疲惫了,送别完客人回来就想赶紧上床睡觉。
然而,看完门人送上来的这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后,韩愈立马神清气爽,倍儿精神。
马上邀见李贺这位年轻人,韩愈最喜欢的就是像李贺这样的“小镇做题家”。
他非常喜欢“孟郊、贾岛”这类出身贫寒的“古吟派诗人”。
尤其是,李贺在“苦吟派诗人”中还有自己“风格奇诡”的特色。
韩愈坚信,这位年轻人一旦走出自己的书舍,立马会像出鞘的名剑一样光芒四射,轰动朝野。
韩愈想错了,努力又有才华的“小镇做题家”不一定能有光明的未来。
李贺简直是唐朝“最倒霉”的考生。
本来拜访了韩愈后,当年他就能:早登科第 振其家声。
但是当时他: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人还没满二十,老爹就去世了。
他服丧三年,一直到公元810年,21岁的李贺才去参加考试。
他凭着才华一举通过科考,年底就要去长安考进士了~
可是才子遭人妒,有人上书主考官进行弹劾。
说是因为李贺的父亲叫“晋肃”谐音“进士”,所以李贺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
别人都是坑爹,李贺是被爹坑。
韩愈坚持为李贺说话:“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韩愈说,你们真搞笑,爸爸叫“晋肃”就不能考“进士”,那爸爸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
可惜韩愈打抱不平的小作文并没有用~(*′I`*)
李贺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可就因为老爹的名字犯了忌讳,一生失去了参加考进士的资格。
气得从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李贺,终于真切感受到了“愁”的滋味。
他用诗句装满了自己的愤慨独白: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烛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一个寒窗苦读近二十年,只为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好学生,突然失去了考试这条路,怎能不痛苦呢?
祸福相依,人生的悲剧也恰好是文艺创作的温床。
公元811年,李贺的伯乐韩愈想办法给了他一个“奉礼郎”的职务。
这个官职非常鸡肋,要么管理宗庙,要么在祭祀朝会时引导君主和臣子的跪拜,这里看起来非常体面~
虽然收入可能低了点儿,但是工作非常清闲啊~
我心目中的神仙工作却遭到了李贺的无尽嫌弃,李贺嫌弃和一堆老头坐在一起做咸鱼工作。
文学的道路走不通,他开始倾慕弃笔从戎的道路。
每天他都在感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