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城朝着地图指示的东方,踏着晨光,开始了新一天的跋涉。背后的伤口在金疮药的作用下清凉了不少,但每一次迈步依然牵扯着痛楚,提醒他昨夜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惊险。腹中的饥饿感并未因那几个干瘪野果而彻底消退,如同附骨之疽,微弱却持续地消耗着他的体力。
然而,与之前三天漫无目的的逃亡不同,此刻他的心中燃着一簇微弱的火苗。那是由山神庙中的奇迹、《孟子》引发的白光、墙上的《道德经》刻文以及怀中三本指向“圣迹”的书籍共同点燃的。希望,是这个绝望世道里比食物更珍贵的养分。
白日的荒原并非绝对安全,只是魔物大多不喜阳光,活动相对减少。他依旧警惕万分,耳朵捕捉着风声中的任何异响,眼睛不断扫视着地平线上任何可能移动的黑点。怀中三本书紧贴着他的胸膛,仿佛能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给予他安慰。
根据书脊地图的粗略指示,“圣迹”似乎位于东方的一片丘陵地带。王青城依稀记得,老人们曾说过,东边过去是有名的“文脉”所在,古时出过不少大儒,也有许多荒废的书院和先贤遗迹。或许,那里真的有一线生机。
他一路跋涉,避开那些看起来过于诡异的地形,比如萦绕着不散黑雾的洼地,或者寸草不生、土壤呈现不祥紫黑色的区域。途中,他又幸运地找到了一些浆果和可食用的块茎,勉强果腹。水源是个大问题,干旱龟裂的大地难见清流,偶尔找到的小水洼也大多浑浊不堪,带着一丝魔气污染特有的腥甜味,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用衣角过滤后少量润喉,不敢多饮。
日落时分,他估算着行程,至少已经走出了数十里地。前方出现了一片更加茂密——或者说,相对不那么荒芜——的枯木林。林木大多已经死亡,枝桠扭曲地伸向天空,如同绝望的臂膀,但至少提供了些许遮蔽。
必须在夜幕完全降临前找到过夜的地方。王青城加快脚步,深入枯林。
在林间穿梭时,他忽然被脚下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踉跄几步险些摔倒。回头一看,是一块半埋于土中的石碑,上面刻的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难辨,只能隐约看到一个“学”字的轮廓。
“这里…莫非是某个旧书院的遗址?”王青城心中一动,仔细打量四周。果然,在歪斜的树木和茂密的枯藤间,他发现了一些散落的、加工过的石块,像是房屋的基座或断壁残垣。
希望再次升起。如果有书院遗址,或许能找到更多线索,甚至是一些被遗弃但有价值的物品。
他趁着天光尚未完全消失,在废墟间仔细搜寻。大部分区域都已彻底毁坏,被泥土和枯叶掩埋。终于,在一处似乎曾是讲堂的较大废墟角落,他发现了一个被倒塌梁柱和瓦砾半封住的洞口。洞口黑黝黝的,似乎通向地下。
一股陈腐但并无魔气特有的腥甜味的气息从洞中飘出。王青城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夜间荒野的危险,以及这可能是一处难得的庇护所,他决定冒险一探。
他费力地清理开洞口的碎石和朽木,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他从怀中取出火折子——这是在庙中找到金疮药时一同发现的,小心点燃。微弱的火光照亮了向下的石阶。
石阶布满青苔,湿滑不堪。他小心翼翼地步步下行,约莫下了二十余级,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不大的石室,约莫寻常百姓家的堂屋大小。室内空空荡荡,积满了厚厚的灰尘,蛛网遍布。空气凝滞而潮湿,但奇怪的是,似乎有一种极其微弱、难以言喻的沉静气息,将外界的污浊与魔气隐隐隔开。
火折子的光芒有限,王青城仔细打量四周。石室墙壁是粗糙的岩石,看不出人工开凿的痕迹,更像是一个天然洞穴被稍加利用。一角堆着一些早已朽烂不堪的木箱碎片,轻轻一碰就化为齑粉。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石室中央。那里有一个低矮的石台,像是祭坛或桌案。石台上,静静地放着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枚方印,约莫巴掌大小,色泽暗沉,似石非石,似玉非玉,印钮雕刻成一种古朴的异兽形状,具体是何物种,王青城竟辨认不出。印身上刻着三个古篆大字——“石敢当”。
另一样,则是一页薄如蝉翼、触手温润的玉片,大小如寻常书页,通体晶莹,却空无一字,在火折子的微光下,流转着一种内敛而柔和的光华。
“石敢当…”王青城默念这个名字。他曾在一些古籍中见过记载,“石敢当”是古代用于镇煞辟邪之物,常立于路口、桥头、宅院之外,以禁压不祥。这枚古印,想必是某种更加强大的法器。
而那页无字玉书,更是神秘莫测,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神不由自主地宁静下来。
巨大的惊喜和敬畏感充斥王青城的心头。他没想到,在这荒废的地下石室中,竟真的能找到先人遗宝。他整理了一下破旧的青衫,对着石台郑重其事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末学后进王青城,遭逢魔劫,流落至此,得遇先贤遗宝,实乃天幸。若蒙不弃,青城愿承遗泽,以此身护持文明薪火,荡涤魔氛,虽万死而不辞!”他的声音在寂静的石室中回荡,带着读书人的虔诚与此刻的决绝。
礼毕,他方才起身,小心翼翼地向石台伸出手。
首先触碰的是那枚“石敢当”古印。指尖接触的刹那,一股厚重、沉稳、如同大地般磅礴的力量感瞬间涌入他的身体,激得他周身那微弱的浩然之气一阵荡漾,竟 spontaneously 地自行运转起来,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流畅、清晰。古印微微震动,表面那层暗沉的光泽似乎明亮了一丝,仿佛沉眠的巨兽被轻微唤醒。
“好强大的镇煞之力!”王青城心中骇然,更是欣喜。若有此印在身,寻常魔物恐怕难以近身!
他强压下激动,又看向那页无字玉书。指尖触及其表面,触感温润细腻,一股难以形容的清凉意顺着指尖流遍全身,最后汇入眉心识海,让他因疲惫和恐惧而一直紧绷的精神瞬间松弛清明了许多。那玉书上的微光也似乎活跃了些许,如同呼吸般明灭不定。
“这玉书…又有何神妙?”王青城尝试将一丝微弱的浩然之气注入其中。
就在气息接触玉书的刹那,异变陡生!
原本空无一字的玉书表面,骤然爆发出柔和却璀璨的纯白光芒,瞬间将整个石室照得亮如白昼!光芒并不刺眼,反而充满了温暖、正直、宏大、刚毅的气息,与他体内的浩然之气同源,却精纯、强大何止百倍!
“嗡——”
玉书发出一声清越的鸣响,如同洪钟大吕,又似圣贤吟诵。光芒中,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金色文字流转闪烁,那些文字他一个也看不清,却又能莫名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至理。
几乎在玉书发生异变的同时,他怀中的《大学章句》、《中庸集注》、《孟子集注》三本书也嗡嗡震动起来,散发出淡淡的白色光华,与玉书的光芒交相辉映。
王青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得目瞪口呆,手握玉书,不知所措。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玉书绽放的璀璨光华和那一声蕴含圣道力量的清音,虽然在地下石室中被削弱了九成九,但仍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气息,穿透了泥土和岩石的阻隔,悄然溢散到了外面的枯木林中。
此时,夜幕已彻底笼罩大地。魔物们开始活跃。
就在枯木林边缘,两只嗅闻着生人气息、循迹而来的低等魔物——形如瘦犬,皮毛脱落,露出紫黑色的肌肉,口中滴淌着腐蚀性的唾液——正准备潜入废墟寻找猎物。
就在它们接近那处地下洞口时,那一丝精纯至极的圣道气息正好溢出。
对于这些完全由魔气构成的低等邪祟而言,这一丝气息就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水,又如同黑夜中突然出现的太阳碎片!
“嗷呜——!”
两只魔物同时发出一声凄厉痛苦的尖嚎,那是一种源自本能的恐惧和排斥。它们眼中闪烁的红光瞬间黯淡,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灼伤,身上散发出的微弱魔气如同遇到克星般剧烈沸腾、消散。
它们惊恐万状地望向洞口方向,那里在它们的感知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小却无比耀眼、让它们灵魂都在战栗的光源!那光芒让它们恶心、头晕目眩,甚至身体都开始出现消融的迹象!
低等魔物几乎没有智慧,只有吞噬和毁灭的本能,以及对更强力量的恐惧。此刻,这源自生命本质的克制性力量,让它们彻底丧失了所有凶性。
它们甚至不敢再朝那个方向看第二眼,发出一连串哀鸣,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打一般,夹着尾巴,疯狂地转身逃窜,眨眼间就消失在浓郁的夜色之中,只留下地面上几滴被圣光净化的、嗤嗤作响的魔血痕迹。
……
地下石室内,玉书爆发的光芒持续了约莫十次呼吸的时间,才渐渐收敛,最终恢复成那页温润无字的玉片模样。只是仔细看去,会发现其内部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流动的光华。
三本圣贤书的异动也平息下来。
王青城心脏狂跳,久久未能回神。他虽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但能感觉到手中玉书刚刚释放出的力量是何等浩瀚正大,远胜于他昨夜激发的浩然之气,甚至比那山神庙墙上的《道德经》刻文还要纯粹!
“这…这绝对是了不得的圣物!”他声音颤抖,紧紧握住玉书和石敢当印,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是看到了重建文明的曙光!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远比一个安全藏身点更重要千百倍的东西。
激动过后,是深深的疲惫。背后的伤口又开始隐隐作痛。他知道,必须尽快熟悉这两件宝物的用法,但此刻他的状态实在太差。
石室相对安全,他决定就在这里过夜。他再次对石台拜了拜,然后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背靠着冰冷的石壁坐下。他将石敢当印放在身边,那沉稳的气息让他感到安心。又将无字玉书贴身收藏,那清凉意不断滋养着他疲惫的精神。
他拿出最后一点野果吃下,抱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在疲惫的侵袭下,眼皮越来越重。怀中的玉书和三本圣贤书仿佛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如同母亲的怀抱,让他终于得以沉沉睡去,这是魔潮爆发以来,他第一次睡得如此深沉,没有噩梦的惊扰。
在他沉睡时,贴身的无字玉书那温润的光华微微流转,一丝丝难以察觉的纯净能量缓缓渗入他的体内,滋养着他干涸的经脉,修复着他身体的暗伤,甚至连背后那三道狰狞的疤痕,也似乎在极其缓慢地收拢平复。石敢当印则默默散发着一圈无形的力场,将一切邪祟恶念阻挡在石室之外,万邪不侵。
不知过了多久,王青城被一种奇异的感觉唤醒。
并非危险临近的心悸,而是一种充盈感。他发现自己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醒来后神清气爽,连日的疲惫和恐惧似乎被涤荡一空,背后的伤口也只剩下轻微的痒感,竟似好了七八成!连腹中的饥饿感都不再那么强烈了。
“这…”他惊讶地检查自身,随即目光落在胸前的无字玉书上。“是它的功效吗?不仅能惊退魔物,还能滋养身心?”
他拿起玉书,再次尝试注入浩然之气。这一次,玉书只是微微发亮,并未再爆发出昨夜那般惊人的异象。但他能感觉到,玉书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湖泊,他的那点气息注入进去,只能激起一丝涟漪,却也能从中反馈回一丝更加精纯的能量,流转全身,让他通体舒泰。
“看来,需要极其庞大的力量,才能完全激发它。”王青城若有所悟,“或者,需要特定的方法?”
他又拿起那枚“石敢当”古印。紧握印身,尝试将浩然之气注入其中。这一次,古印的反应与玉书不同。它没有发光,而是微微一沉,重量仿佛瞬间增加了数倍,一股更加浑厚、凝练、如同山岳般不可撼动的力量感反馈回来。他福至心灵,手持古印,向着虚空轻轻一印。
并无实物印迹出现,但空气中却发出一声轻微的“嗡”鸣,一股无形的、镇压一切的力量波动以古印为中心扩散开来,石室内的灰尘都被这股力量压下,仿佛空间都为之一肃!
“镇!”王青城下意识地低喝一声。
他明显感觉到,在这股力量范围内,一切混乱、邪恶、躁动的气息都被强行压制、抚平。这石敢当印,竟有如此强大的镇煞定气之能!
“宝物!果然是绝世宝物!”王青城欣喜若狂。有了这两件宝物,他的生存能力将大大提升,前往“圣迹”之路也多了几分把握。
他将两件宝物小心收好,特别是无字玉书,将其用干净的布条仔细包裹,贴身存放。石敢当印则放入腰间布袋,与那半块早已丢失的馍馍无关,此刻袋中唯有圣贤书与宝印。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腹中确实饥饿了。必须去寻找食物和水了。
他小心地走出地下石室,回到地面。外面天光已大亮,但林中依旧晦暗。
他警惕地观察四周,很快,他发现了异常。
在洞口不远处的泥地上,残留着几处凌乱的爪印,以及几滴已经干涸发黑、却依旧散发着微弱魔气并不断腐蚀土壤的粘液痕迹。
“有魔物来过!”王青城心中一凛,瞬间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握紧了怀中的石敢当印。
但奇怪的是,爪印似乎是在朝向洞口的方向突然变得混乱,然后迅速转向远离,地上还有拖拽痕迹,显示魔物似乎是…仓皇逃窜?
联想到昨夜玉书的异动和光芒,王青城猛然醒悟。
“是了!定是那玉书光华外泄,惊退了魔物!”他想通了关键,“而且看来效果极佳,连魔物都不敢靠近,只能狼狈逃窜!”
这个发现让他信心大增。无字玉书不仅能滋养自身,更能主动释放圣道气息惊退邪魔!虽然可能因此引来更强大的魔物注意,但在应对这些低等魔物时,无异于一件护身法宝!
他压下激动,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这片废墟,寻找食物和水源。或许是因为石敢当印和无字玉书的存在,弥漫在空气中的微弱魔气似乎都被驱散了不少,这片区域的植物虽然依旧萎靡,却比外面多了一丝生机。
他在一处断墙下发现了一小片顽强生长的、未被魔气彻底污染的苔藓,收集起来勉强可以补充水分。又在一棵枯死的树根下,挖到了几条未被污染的肥嫩块茎,足以果腹。
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王青城回到地下洞口附近。他并不打算长期滞留于此,目标是东方“圣迹”。但他需要一点时间,来初步研究和掌握这两件新得宝物的用法,至少要能做到初步掌控,而不是像昨夜那样意外激发。
他再次进入地下石室,拿出《大学》、《中庸》、《孟子》三书,与无字玉书、石敢当印放在一起。
他盘膝坐下,屏气凝神,尝试同时运转体内那微弱的浩然之气,去沟通、感受这三件物品。
渐渐地,他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浩然之气在体内缓缓流转,怀中的无字玉书散发出清凉意,不断滋养并精炼着他的气息;身旁的石敢当印则提供着坚实的定力,让他心神宁静,不易被外魔所扰;而三本圣贤书上的文字,在他心中流淌,似乎与玉书、石印的气息产生着某种共鸣。
他隐约感觉到,无字玉书仿佛一个空白的、等待书写的载体,一个能量的中枢与放大器;石敢当印是稳固的根基,是镇压邪祟的利器;而圣贤经典,则是力量的源泉与指引。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从这种状态中醒来时,惊喜地发现自己对体内浩然之气的掌控更加精细了,气息也壮大了微不可察的一丝。更重要的是,他感觉与那无字玉书和石敢当印之间,建立了一种极其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联系。
虽然还远不能主动驱使它们发挥巨大威力,但至少,他感觉下次再遇到危险,应该不会再像昨夜那样只能被动激发,或许能稍微引导一二了。
“是该出发了。”王青城站起身,目光坚定。
他收拾好所有物品,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给予他巨大机缘的地下石室,对着石台再次深深一揖,然后毅然转身,沿着石阶而上,走出了洞口。
阳光透过枯木的枝桠,投下斑驳的光影。王青城辨认了一下方向,握紧了怀中给予他力量和希望的宝物,迈开了脚步。
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危险,魔物的嘶吼或许就在下一个山头回荡。但此刻,这个曾经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眼中已没有了彷徨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磨难而不屈、得遇圣缘而笃定的光芒。
他或许还不知道那无字玉书的真正来历(融入了万仙册的残页),也无法完全发挥石敢当印的威力,但他已经踏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世道,书生不仅亦能斩魔,或许,还能以圣贤书为剑,以浩然气为甲,为这沉沦的世界,斩出一线新的光明。
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枯木林的尽头,而怀中的玉书和石印,也将在未来的旅程中,一次次绽放出属于文明和正道的光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末世第一出马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