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战后余波,北疆归心定格局
云中城下的血迹还没完全干透,捷报的涟漪已顺着电报线、驿传路,往乾朝疆域的每一个角落扩散。黑山坳的承天殿外,连日来挤满了前来道贺的部族使者,他们穿着各异的服饰,捧着牛羊、皮毛、宝石,脸上满是敬畏 —— 这不是此前的观望试探,而是实打实的臣服。
最先来的是一直摇摆的贺兰部。首领巴图带着部族长老,牵着十匹最壮的良马,亲自跪在承天殿外,手里捧着贺兰部的族徽:“林帅(此时众人仍习惯称林烨为帅,尚未改口乾主),此前是我糊涂,总想着观望。如今见乾朝的飞雷能炸碎胡骑,风骑能保北疆太平,我贺兰部愿彻底归附,以后听凭乾朝调遣,若有二心,天打雷劈!”
林烨亲自扶起他,笑着递过一杯热茶:“巴图首领,乾朝从不强求部族归附,但只要来了,就是一家人。你们部落的草场,之前议定的盐铁配额,都会按规矩给,还会派农技人员去教你们种高产的粮食,让部民们都能吃饱饭。”
巴图眼眶一热,重重点头:“谢林帅!我贺兰部以后就是乾朝的人,谁敢来犯,我们第一个冲上去!”
随后,扎鲁特部、翁牛特部等几个此前持观望态度的部族,也陆续遣使归附。他们带来了最珍贵的贡品,还主动提出要派部族子弟去乾朝的军校学习,“要学乾朝的战术,用乾朝的新枪,才能守住自己的草场”。
北境部族的归附潮,让乾朝的北疆版图彻底稳固。而这背后,是战功体系的精准落地 —— 张山守云中镇有功,实绩册上被记 “一等功”,不仅赏银千两,还被任命为云中镇总兵,统管北疆防务;萧锐的风骑营机动性惊艳,记 “二等功”,获准扩充兵力,配备更多 “乾武一式” 步枪;孙小树的蒸汽卡车部队首次实战就立大功,记 “三等功”,工务司特批给他的部队增配五辆蒸汽卡车,用于后续的物资运输。
这些战功,不仅是荣誉,更是日后参与 “乾主” 推举的硬通货。张山拿着自己的实绩册,手指划过 “守土安民,歼敌三千” 的字样,心里清楚:“这册子上的每一笔,都是将来能给部民们争取福利的底气。”
参与协防的鹰部落、雪狼部,更是尝到了归附的甜头。按战前约定,鹰部落分到了阴山南麓最肥沃的一片草场,还获得了每年五十石盐、二十吨铁的配额;雪狼部则得到了格物院特制的十架 “神火弩”,部族首领莫图拿着弩箭,爱不释手:“有了这东西,以后草原上的小部落,再也不敢来抢我们的牛羊了!”
北疆的归心,只是战后余波的一部分。更深远的影响,在乾朝外部缓缓发酵。
柔然部的残兵逃回草原后,阿史那祢清点兵力,发现三万精锐只剩千余人,连他最信任的副将都战死了。他对着草原的长生天发誓,要报仇雪恨,可部族的长老们却劝他:“乾朝有能炸碎骑兵的飞雷,有能快速运兵的铁车,我们十年内都不是对手,不如先忍下来,等以后再做打算。” 阿史那祢咬着牙,最终还是接受了长老们的建议,下令部族西迁,远离乾朝的边境,十年内不再南顾。
其他草原部落听到消息,更是吓得不轻。原本还想趁着乾朝新立,抢些物资的部落,赶紧约束部众,甚至主动把之前抢来的乾朝百姓送回去,还遣使带着厚礼求和,“愿年年进贡,只求乾朝别派兵来打我们”。
中原、江南的割据势力,接到云中大捷的战报时,反应更是复杂。汴梁的原帝国残余势力,还在为争夺皇位互相攻杀,可看到 “乾朝用飞雷、神火弩歼敌万余” 的描述,掌权的王将军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之前只听说乾朝有新枪,没想到还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咱们这点兵力,要是乾朝打过来,根本不够打。”
江南的吴越王,原本还想趁着乾朝北防吃紧,吞并周边的小势力,可接到战报后,立即下令停止进攻,还派人去乾朝的边境打探消息。探子回来报告说:“乾朝的蒸汽卡车一天能跑两百里,新枪能在百米外打穿铠甲,还有电报能千里传讯,咱们根本不是对手。” 吴越王沉默了半天,最终决定 “暂避锋芒,与乾朝通好”,主动派使者去黑山坳,请求 “互不侵犯”。
西域的高昌国,反应则更为积极。国王亲自带着使团,捧着西域最珍贵的硝石、宝石,还有一张详细的西域地图,来到黑山坳。他见到林烨,第一句话就是:“林帅,乾朝的军威,让整个西域都为之震动。我高昌愿与乾朝结‘永世同盟’,不仅年年进贡,还希望乾朝能派军事顾问,帮我们训练军队,用乾朝的新武器,一起防备柔然的残余势力。”
林烨笑着答应了他的请求:“高昌是乾朝的友邦,帮你们训练军队,也是帮乾朝稳固西域的边境。我们可以派军校的教官去高昌,还可以给你们提供‘乾武一式’步枪的生产技术,不过,你们得用硝石和良马跟我们交换。”
高昌国王大喜过望,当场就跟林烨签订了同盟协议,“以后高昌的硝石,优先供应乾朝;高昌的良马,也愿意跟乾朝共享”。
承天殿内,送走最后一批使者后,林烨召集众臣议事。他看着殿内的核心成员,语气平静却坚定:“云中一战,打出了十年北疆太平,这是好事。但大家要记住,兵者是凶器,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用。接下来,我们的重心要转向内政,尤其是 —— 消化中原。”
他看向柳娘子:“柳娘子,你负责的民务司,要尽快把《均田令》推行到中原刚收复的地区。中原的百姓,之前受够了地主的剥削,我们要让他们分到自己的田,让他们知道,跟着乾朝有饭吃。”
柳娘子点头:“请林帅放心,我已经让民务司的人准备好了田契,只要军队收复一地,我们就立即派人去丈量土地,给百姓分田。”
林烨又看向萧月瑶:“月瑶,你的外务司,要配合学务司,把《新科举令》在中原推行。中原的读书人多,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乾朝的科举不考八股,考的是实学,只要有真本事,不管是种地的、打铁的,还是读书的,都能当官,都能为百姓办事。”
萧月瑶微笑着回应:“我已经跟学务司商量好了,要在中原的各州府设立义学,教百姓们学算术、学格物,等他们毕业,就可以参加新科举。我们还要派人去游说中原的读书人,让他们来参加乾朝的科举,为乾朝效力。”
林烨最后看向阿牛:“阿牛,格物院的技术,要尽快应用到中原的生产中。中原的煤矿多,要把蒸汽抽水机送过去,解决矿井积水的问题;中原的纺织业发达,要把蒸汽织布机推广过去,让百姓们能织出更多更好的布。技术是乾朝的根基,只有让中原的百姓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好处,他们才会真正认同乾朝。”
阿牛拍着胸脯:“林帅放心,格物院已经在批量生产蒸汽抽水机和织布机了,只要民务司和外务司那边准备好了,我们随时可以把设备送过去。”
殿外的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众人的脸上。他们知道,云中大捷不是结束,而是乾朝走向更大舞台的开始。北疆已经归心,中原的消化需要时间,但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按部就班地推行制度、应用技术,乾朝一定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最终实现天下太平的宏愿。
而此刻的中原大地上,已经有百姓听说了乾朝的《均田令》和《新科举令》,他们互相转告着:“听说北边的乾朝,能给百姓分田,还能让寒门子弟当官,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开始朝着乾朝的方向移动。他们带着对未来的希望,踏上了通往北境的道路,也为乾朝的中原布局,埋下了最坚实的民心基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