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无形之手,经济锁链缚江南
西南捷报刚传回汴梁,江南就悄悄打响了一场没硝烟的仗。
苏州城的丝绸工坊区,一大早挤满了人,小工坊主们围着蚕茧商,急得直跺脚。
三天前还一两银子一斤的蚕茧,今天直接涨到了一两二,再这么涨下去,连本钱都回不来。
没人知道,这价格是被人故意炒起来的,背后藏着王延松等江南旧绅的黑手。
繁华的苏州城里,张记工坊的老板张老栓,蹲在自家门口唉声叹气。
他手里攥着几张欠条,是上个月从地下钱庄借的银子,本来想进点蚕茧,结果现在蚕茧涨价,借的银子根本不够用。
钱庄的人刚来过,把门槛都快踏破了,说要是三天内不还,就把他的工坊抵了。
张老栓抹了把脸,眼泪都快下来了 —— 这日子,没法过了。
地下钱庄的人,穿着短褂,腰里别着刀,在工坊区里晃来晃去,跟恶狼似的盯着那些小工坊主。
他们放的高利贷,利息是 “驴打滚”,这个月借一两,下个月就得还一两五,再拖下去,能把人逼得家破人亡。
有个姓李的工坊主,就是因为还不上钱,被他们把家里的粮食都搬空了,老婆孩子都回了娘家。
这些事,王延松他们都看在眼里,却一点不心疼,反而觉得这样正好,能逼小工坊主们投靠他们。
承天殿里,林烨坐在龙椅上,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堆账本和情报。
民务司司长柳娘子站在下面,穿着一身青色官服,手里拿着个册子,语气平静却带着冷意,把江南的情况一五一十说出来。
她跟着林烨办了不少事,见多了这些旧绅的手段,心里早就憋着气。
“陛下,根据暗查司和民务司的调查,以王延松为首的十七家江南旧绅,最近在暗中搞小动作。”
“他们把苏州、杭州一带的蚕茧和生丝都囤了起来,不卖给出价低的小工坊,只卖给愿意跟他们合作的人。”
“还开了好几家地下钱庄,专门给那些经营困难的小工坊放高利贷,利息高得吓人,就是想从经济上搅乱新政。”
柳娘子说完,把一叠厚厚的人证物证清单,还有资金往来的账本,一起递到林烨面前,“这些都是证据,没半点假的。”
林烨拿起账本翻了翻,上面记着王延松他们每天收了多少蚕茧、放了多少高利贷,连具体的人名和金额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指尖轻轻敲着扶手,抬头看向柳娘子,声音很稳:“证据都确凿?没漏了谁吧?别让他们有机会狡辩。”
“陛下放心,” 柳娘子肯定地点点头,“暗查司的人盯了他们一个多月,人证有小工坊主,还有钱庄的伙计;物证有他们囤货的仓库地址,还有跟佛郎机商人交易的书信,账本也对得上,跑不了他们。”
“另外,还有件事得跟陛下说。” 柳娘子顿了顿,又补充道,“他们跟佛郎机商人的秘密交易,我们也查清楚了。”
“主要是卖咱们淘汰的旧式织机图纸,还有人偷偷给佛郎机人传消息,说咱们江南的铁矿和煤矿位置,甚至还打探军工坊的动静,这已经算是资敌了。”
林烨的眼神沉了沉,手指停在扶手上,没说话,但空气里的气压明显低了不少。
“既这样,就别再等了,该动手了。” 过了一会儿,林烨开口,语气淡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朕旨意,按这四条办,一点都不能含糊!”
殿外的太监赶紧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第一,让工务司下属的‘皇乾织造’,从今天起,往江南市场投优质生丝和棉纱。”
“价格就按低于现在市价一成来定,他们囤货抬价,咱们就用平价砸下去,看他们还怎么炒。”
“皇乾织造的库存足够多,能供整个江南用三个月,正好断了王延松他们操控市场的根。”
“另外,让各地的官仓也配合,把之前收的蚕茧拿出来,按正常价格卖给小工坊主,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第二,户部联合皇家钱庄,马上推出‘惠工贷’,专门给那些守规矩、好好经营的小工坊。”
“利息就按年息五厘算,比地下钱庄低多了,而且不用抵押太多东西,只要有工坊的经营记录就行。”
“这样一来,小工坊主们就不用再去借高利贷,地下钱庄的活路自然就断了,看他们还怎么逼债。”
“让各地的钱庄分号,三天内把‘惠工贷’的告示贴出去,有要申请的,当天就受理,别耽误事。”
“第三,商务部赶紧发公文,给江南的丝绸、瓷器商人定规矩。”
“以后这些商品要出口,必须有两个东西:一是‘合作社认证’,证明是跟朝廷合作的正规商户;二是‘完税凭证’,证明税都交齐了。”
“有这两个证的,出口时给关税优惠,能省不少钱;没证的,不光收重税,还限制他们的商品流通,不准他们在官办的集市里卖。”
“这样一来,王延松他们的货就没法顺利出口,断了他们的财路,看他们还怎么有钱囤货。”
“第四,让监察院的风闻使,跟刑部的人一起,按之前的名单抓人,一个都别漏。”
“罪名就定三个:破坏市场秩序、非法集资放高利贷、窃密资敌,都是实打实的罪,按《乾朝商律》和《刑律》严办,该罚的罚,该关的关,别手下留情。”
“另外,让暗查司配合,把他们囤货的仓库、地下钱庄的据点都抄了,把钱和货都收归官用,给小工坊主们分点实惠。”
一道道政令从承天殿发出,像无形的锁链,飞快往江南套去。
驿站的快马一匹接一匹冲出去,马背上的驿卒手里拿着密封的圣旨,拼命往江南跑,马蹄声在官道上响个不停。
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地方官,接到圣旨后,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召集手下人开会,安排具体的事。
有的去通知皇乾织造准备发货,有的去贴 “惠工贷” 的告示,有的去跟监察院的人对接,准备抓人,谁都不敢耽搁 —— 陛下的命令,耽误了可是掉脑袋的事。
乾朝朝廷这台大机器,一旦运转起来,效率高得吓人,各个部门配合得严丝合缝,根本没人能挡。
之前还乱糟糟的江南经济,因为这些政令,很快就有了转机,小工坊主们脸上慢慢有了笑容,不再像之前那样愁眉苦脸。
可王延松还在自己的府里做美梦,一点都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了。
他穿着锦袍,坐在花园的凉亭里,跟几个同样是旧绅的人喝酒,手里拿着酒杯,笑得得意:“你们看着吧,再过半个月,那些小工坊主就得乖乖来求咱们。”
“到时候,咱们不光能控制江南的丝绸生意,还能跟佛郎机人合作,赚更多的银子,说不定还能把新政给搅黄了。”
旁边的人赶紧附和:“王大人说得对,到时候江南还是咱们说了算,乾朝的那些官,根本不懂怎么做生意。”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兴奋,完全没意识到,朝廷的政令已经在路上,他们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这些旧绅,一辈子都在靠垄断和压榨赚钱,根本不懂朝廷的力量有多强。
他们以为操控价格、放高利贷就能拿捏住小工坊主,却没想到朝廷一出手就是降维打击 —— 用充足的物资平抑物价,用低息贷款挤垮钱庄,用出口政策断他们财路,最后再用法律抓人,每一步都掐住了他们的七寸,让他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经济手段断财路,法律铁腕抓人,两手一起用,既解决了江南的经济乱象,又收拾了作乱的旧绅,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江南的天,很快就要变了,那些之前作威作福的旧绅,一个个都跑不了,等着他们的,将是应有的惩罚。
可谁也没料到,在王延松的府里,还藏着个佛郎机的暗线。
这个暗线是王延松的管家,平时看着老实巴交,实际上早就被佛郎机人收买了。
他偷偷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用佛郎机文字写了封信,把王延松他们的情况,还有最近江南的动静,都写了进去,然后把信藏在一个竹筒里,悄悄扔到了府外的墙根下 —— 那里有佛郎机人专门来取情报。
这根藏在暗处的线,要是没被发现,说不定会给江南的清算带来新的麻烦,甚至可能让佛郎机人提前知道朝廷的动作,搞出别的乱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