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

首页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生子当如孙仲谋醉枕江山隋唐君子演义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猛卒堡宗别闹官场特种兵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踢开永乐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全文阅读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txt下载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3章 高产小麦传西域!张骞:汉粮遍丝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博物馆的“华夏五谷展区”,许辰正盯着一株颗粒饱满的高产小麦标本出神。讲解员指着标本介绍:“这是我国培育的高产冬小麦,亩产可达八百斤,适应性极强,耐旱耐贫瘠。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若当时能有这样的高产小麦,不仅能解决西域各国的粮食短缺问题,更能让丝绸之路从单纯的贸易通道,变成文明与民生共荣的纽带!”

许辰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天幕直播,要么是技术革新(如水力鼓风炉、望远镜),要么是文化交流(如跨朝诗歌赛),而粮食是民生之本,更是国家稳定、文明延续的根基。西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极低,各国常因争夺粮食而战乱频发,也制约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打通了通道,却未能解决核心的民生问题;若能让他带着高产小麦种子二次出使,不仅能让西域各国百姓免于饥馑,更能让他们因感念汉朝的恩惠而主动归附,让丝绸之路真正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

“就这么办!让高产小麦成为丝路的‘和平使者’,让汉粮遍西域,万邦归华夏!”许辰立刻掏出手机,开始制作视频。他要通过天幕,让张骞和汉武帝看清高产小麦的巨大价值——亩产翻倍、适应力强、易种植,更要让他们看到“西域种汉麦,百姓安乐,各国归附”的未来图景,推动张骞二次出使,将高产小麦的种子撒遍西域。

视频开篇,许辰用3d动画还原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场景:戈壁沙漠,商队艰难前行,西域各国百姓面黄肌瘦,因粮食短缺而流离失所,甚至爆发小规模冲突。紧接着,画面切换到现代高产小麦的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饱满的麦穗,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亩产数据醒目地显示在屏幕上——“汉麦亩产八百斤,耐旱耐贫瘠,西域亦可种!”

旁白用激昂又通俗的汉朝白话说道:“张骞先生,汉武帝陛下!西域非无沃土,乃无良种!此为我华夏高产小麦,亩产远超西域原有作物数倍,耐旱耐风沙,戈壁亦可生长。将此麦种传入西域,百姓有饭吃,战乱自平息;各国感汉朝之恩,自然归附;丝绸之路贸易繁盛,华夏文明远播万里!”

为了让汉朝君臣和西域各国看懂,许辰详细展示了高产小麦的核心优势与种植方法:“此麦种耐干旱、耐贫瘠,无需肥沃土地,戈壁边缘、绿洲周边均可种植;生长周期短,三个月即可收获;种植简单,深耕播种,适度浇水便能高产。对比西域原有黍米,亩产不足二百斤,汉麦亩产八百斤,可养活四倍人口!”

视频中,用实景画面演示了小麦的种植与收获全过程:农民深耕土地,播种、浇水,小麦从发芽、长叶到抽穗、成熟,最后收割脱粒,颗粒饱满的小麦被装袋储存。还特意展示了西域试种场景:在模拟西域气候的试验田里,汉麦茁壮成长,而当地黍米长势稀疏,收获时汉麦产量是黍米的四倍。解说词强调:“只要带此麦种西行,教西域百姓种植,不出一年,西域便可粮满仓,百姓安居乐业!”

视频的高潮部分,播放了西域各国种植汉麦后的繁荣景象:麦田连片,百姓笑颜逐开,各国国王带着小麦贡品前往汉朝朝拜,丝绸之路商队络绎不绝,丝绸、茶叶、小麦、香料相互交易,文化交流频繁。最后,许辰对着镜头说道:“张骞先生,汉武帝陛下,汉麦传西域,功在千秋!今日天幕传讯,愿你们以粮为媒,让丝路繁荣,万邦归心!”

投射地点选在西汉长安的未央宫大殿。此时,张骞刚刚完成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正在向汉武帝汇报西域见闻,诉说西域各国粮食短缺、百姓困苦的现状,以及匈奴对西域的压迫。汉武帝正欲进一步开拓西域,却苦于没有有效手段巩固影响力,许辰相信,这场直播,定能让汉武帝和张骞眼前一亮,立刻启动二次出使,将高产小麦的种子撒向西域,开启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定向投射,目标:西汉元朔三年,长安未央宫大殿!”许辰点击发射按钮,手机屏幕上一道金黄色光束直冲天际,“张骞出使,汉麦西行,丝路繁荣!”

【时空坐标锁定:西汉元朔三年,长安未央宫大殿...投射成功...语言适配完成...天幕直播开启!】

***西汉,元朔三年,长安,未央宫大殿。

鎏金铜灯的光芒照亮大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汉武帝刘彻身着玄色龙袍,腰束玉带,端坐龙椅之上,年轻的脸庞上带着帝王的雄心与锐利。他刚平定匈奴的小规模侵扰,正欲乘势开拓西域,打通与西方的通道,构建属于大汉的宏大版图。

大殿中央,张骞身着破旧的麻布衣衫,须发略显凌乱,却目光坚毅。他刚从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九死一生,穿越匈奴的封锁,走遍西域三十六国,此刻正躬身向汉武帝汇报见闻。

“陛下,西域诸国,地处戈壁,气候干旱,多以黍米、牧草为食,亩产不足二百斤,百姓终年劳作,仍难饱腹。”张骞的声音沙哑却有力,带着亲身经历的沉重,“匈奴常年侵扰,抢夺粮食牲畜,诸国苦不堪言,却因国力衰弱,无力反抗。臣在大宛国时,见孩童因饥饿夭折,妇人哭嚎,心中实为不忍!”

汉武帝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龙椅扶手。他虽雄心勃勃,想要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却深知“民以食为天”,若不能解决西域百姓的温饱问题,即便武力征服,也难以长久稳固。“张骞,你一路辛苦,可知西域诸国,有无可能与我大汉结盟,共抗匈奴?”

“陛下,西域诸国多有归附之意!”张骞连忙说道,“臣向他们讲述大汉的繁荣富庶,他们皆心生向往,只是畏惧匈奴兵威,又苦于粮食短缺,难以支撑与匈奴对抗。若我大汉能助他们解决粮食之困,他们定愿归附,成为我大汉屏障!”

大殿两侧的文武大臣纷纷议论起来。御史大夫公孙弘说道:“陛下,西域路途遥远,粮草转运艰难,我大汉自身粮食虽足,却难以长期接济西域诸国,此事恐难成行!”

大将军卫青也附和道:“公孙大人所言极是!匈奴骑兵迅捷,若我大汉贸然介入西域粮食供应,恐遭匈奴拦截,反而引发更大战乱!”

张骞面露急色,想要反驳,却深知大臣们所言非虚。他在西域亲眼所见,大汉与西域相隔万里,戈壁沙漠阻隔,转运粮食确实难如登天。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西域百姓继续受苦,大汉开拓西域的大业就此受阻?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亮起一道金黄色的光芒,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在未央宫大殿上空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宫殿。金黄色的光芒温暖而璀璨,如同成熟的麦田,让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暖意与敬畏。

“陛下!天幕!是天幕!”一名内侍惊呼出声,跪倒在地。文武大臣们也纷纷侧目,脸上满是惊愕,不少人下意识地跪拜行礼,以为是神灵显灵。

汉武帝猛地站起身,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他曾听闻天幕能带来异世奇术,之前干将铸剑、秦始皇修长城,皆因天幕而受益。如今天幕降临未央宫,恰逢讨论西域粮食问题,莫非是上天要赐下解决之法?

“众卿平身!”汉武帝的声音沉稳有力,“此乃天幕,专为我大汉送机缘而来!仔细观看,其中定有解决西域粮食之困的奇策!”

大臣们纷纷起身,回到原位,目光炽热地盯着天幕。张骞也抬起头,心中充满了期待,他隐隐觉得,这天幕或许能实现他心中的夙愿——让西域百姓免于饥馑,让大汉与西域紧密相连。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清晰,开篇便是张骞刚刚描述的西域景象:戈壁滩上,百姓衣衫褴褛,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黍米,禾苗稀疏,一名孩童因饥饿晕倒在地,母亲抱着孩子失声痛哭。看到这一幕,张骞眼眶泛红,心中再次涌起强烈的使命感。

紧接着,画面突然一转,出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麦田里,麦穗饱满,颗粒金黄,农民们驾驶着奇特的工具(收割机)收割小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旁白响起,用通俗的汉朝白话说道:“张骞先生,汉武帝陛下,诸位大臣!此乃华夏高产小麦,亩产可达八百斤,是西域黍米的四倍之多!耐旱耐贫瘠,戈壁边缘、绿洲周边均可种植,三个月即可收获,能解西域百姓饥馑之困!”

“亩产八百斤?”汉武帝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撼,“竟有如此高产的作物?若能在西域种植,西域百姓何愁温饱!”

张骞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他快步走到大殿中央,指着天幕上的麦田,声音哽咽:“陛下!你看!此麦穗大粒满,生长旺盛,若能将此麦种传入西域,百姓再也不用忍饥挨饿,西域诸国定能诚心归附我大汉!”

天幕上的画面详细展示了高产小麦的优势:“此小麦适应性极强,无需肥沃土地,只需深耕播种,适度浇水便能茁壮成长;生长周期短,比西域黍米早成熟一个月,可避开戈壁的早霜;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可磨粉做饼、煮粥,口感远超黍米!”

画面中,出现了对比实验:左边是西域的黍米田,禾苗稀疏矮小,亩产标注“不足二百斤”;右边是高产小麦田,禾苗挺拔茂密,亩产标注“八百斤”。两者对比鲜明,让大殿内的所有人都一目了然。

“太好了!真是神麦!”卫青激动地说道,“陛下,有此高产小麦,我大汉无需转运粮草,只需将麦种传入西域,教会他们种植,便能解决西域粮食之困!西域诸国归附后,便可与我大汉共抗匈奴,西域屏障可成!”

公孙弘也连连点头:“此乃天赐良机!此麦种不仅能解西域之困,更能彰显我大汉天威与仁德,让西域诸国心甘情愿归附,比武力征服更为稳固!”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播放,展示了小麦的种植过程:农民挑选颗粒饱满的麦种,深耕土地,将麦种均匀撒播,浇水灌溉,小麦从发芽、长叶、抽穗到成熟,每个步骤都清晰可见。解说词特意强调:“此麦种种植简单,无需复杂技艺,西域百姓一学就会。只需派我大汉农师前往指导,不出一年,西域便可麦田连片,粮满仓廪!”

画面随后切换到西域种植小麦后的场景: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金色的麦田一望无际,西域百姓穿着新衣,收割小麦,脸上满是笑容;各国国王带着小麦贡品,前往长安朝拜汉武帝;丝绸之路商道上,商队络绎不绝,丝绸、茶叶、小麦、香料相互交易,文化交流频繁,一片繁荣景象。

“这...这简直是盛世图景!”汉武帝望着天幕上的繁荣景象,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有此高产小麦,我大汉开拓西域的大业,定能成功!西域归心,丝绸之路繁荣,我大汉必将名震天下!”

张骞的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跪倒在地,高声道:“陛下!臣愿再次出使西域,将此高产小麦种子带入西域,教会诸国百姓种植,让他们归附大汉,共抗匈奴,让丝绸之路成为我大汉与西域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

天幕上的金黄色光芒渐渐消散,巨大的天幕缓缓收缩,最终消失在天空中。但未央宫大殿内的气氛依旧热烈,文武大臣们纷纷上前,赞同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推广高产小麦。

汉武帝扶起张骞,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张骞,朕准你所请!封你为中郎将,率领使团,二次出使西域!朕给你调拨最优质的小麦种子,挑选顶尖的农师,配备精锐护卫,务必将此麦种成功传入西域,让西域诸国归附我大汉!”

“臣遵旨!定不辱使命!”张骞重重叩首,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历时十三年,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了帮助西域百姓、实现大汉开拓西域大业的关键。

汉武帝随即下令:“第一,户部立刻挑选全国最优质的高产小麦种子,不少于十万斤,妥善储存,交由张骞带回西域;第二,太常寺挑选十名顶尖农师,跟随张骞出使,负责教授西域百姓种植小麦;第三,卫将军调拨五百精锐骑兵,保护使团安全,抵御匈奴侵扰;第四,礼部准备丝绸、茶叶等礼物,由张骞带往西域,赠送各国国王,彰显我大汉仁德;第五,即刻筹备,三日后,张骞使团在长安城外出发!”

“臣等遵旨!”文武大臣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回荡在未央宫大殿。

***天幕消失后,长安城内立刻忙碌起来。张骞作为使团正使,全身心投入到二次出使的筹备工作中。

首先是挑选麦种。户部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质小麦种子,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了关中平原产出的冬小麦种子——颗粒饱满、抗旱性强、产量稳定,正是天幕视频中展示的高产小麦品种。为了确保麦种的发芽率,农师们对种子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剔除瘪粒、病粒,最终选出十万斤优质麦种,用麻布口袋装好,贴上大汉的封印。

然后是农师团队的组建。太常寺挑选了十名经验丰富的农师,他们常年在关中、陇西等地种植小麦,熟悉小麦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技巧。张骞特意请农师们反复观看天幕视频中展示的种植方法,尤其是针对西域干旱气候的改良技巧,如深耕保墒、节水灌溉等,确保他们能根据西域的实际情况,教授当地百姓科学种植。

同时,卫青调拨的五百精锐骑兵也已集结完毕。这些骑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熟悉戈壁沙漠的地形,擅长应对匈奴的突袭。卫青亲自为张骞送行,赠送了最新式的弩箭和铠甲,并嘱咐道:“张骞先生,匈奴在西域边境活动频繁,务必小心谨慎,若遇匈奴骑兵,可凭借弩箭坚守,我已令边境守军随时待命,支援使团!”

张骞一一谢过,又与礼部官员一起,清点了赠送西域各国国王的礼物:上等丝绸百匹、优质茶叶千斤、精美漆器百件、黄金百两。这些礼物不仅是大汉繁荣的象征,更是与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的纽带。

筹备期间,张骞还特意拜访了曾经跟随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随从。许多人因第一次出使的艰辛而心存畏惧,但听闻此次出使是为了带去高产麦种,解救西域百姓,又有天幕所示的繁荣前景,纷纷主动要求再次跟随张骞西行。最终,张骞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使团,包括农师、骑兵、随从、翻译等,阵容整齐,士气高昂。

出发前一日,汉武帝在未央宫为张骞举行饯行宴。宴会上,汉武帝举杯道:“张骞,你肩负着我大汉开拓西域、安抚百姓的重任,此去西行,务必将高产麦种成功传入西域,让西域诸国归附,让丝绸之路繁荣昌盛!朕在长安,静候你的佳音!”

张骞起身回敬:“陛下放心!臣此去,定不辱使命,纵使粉身碎骨,也要将汉麦撒遍西域,让万邦归心,为我大汉开疆拓土!”

宴罢,张骞回到住处,彻夜未眠。他抚摸着装麦种的麻布口袋,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使命感。他想起第一次出使时,西域百姓饥饿的面容,想起匈奴骑兵的凶残,想起天幕上西域麦田连片、百姓安乐的景象,更加坚定了此行的决心。

三日后,长安城外,渭水之畔,使团集结完毕。十万斤麦种整齐地堆放在骆驼背上,农师们携带着手杖、锄头、水壶等种植工具,骑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弩箭,气势恢宏。汉武帝亲自前来送行,将一枚象征大汉权威的节杖交到张骞手中:“持此节杖,如朕亲临!西域诸国,若愿归附,朕必待之以礼;若有顽抗,朕必派兵征讨!”

“臣遵旨!”张骞接过节杖,高高举起,“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使团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骆驼蹄踏在黄土路上,发出沉稳的声响,麦种的清香混合着尘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张骞骑在马上,望着西行的道路,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这一路注定充满艰辛,但他身后是强大的大汉,手中是拯救西域的麦种,心中是天幕所示的繁荣前景,他无所畏惧!

使团一路西行,穿越黄土高原,进入河西走廊。曾经,这里是匈奴的势力范围,时常有匈奴骑兵出没。但此次,卫青已提前派人肃清了沿途的匈奴零散部落,使团行进顺利。遇到绿洲时,张骞便让农师们停下,演示小麦种植方法,让随从们熟悉种植技巧,为到达西域后的推广做准备。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使团终于进入西域境内。第一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时结交的鄯善国。鄯善国国王听闻张骞再次出使,还带来了“高产神麦”,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前往边境迎接。

“张大人,久仰大名!”鄯善国国王握着张骞的手,激动地说道,“上次你离去后,匈奴更加猖獗,抢夺我国粮食牲畜,百姓苦不堪言。听闻你带来了高产麦种,若能在我国种植,解百姓饥馑,我鄯善国愿永世归附大汉!”

张骞笑着说道:“国王陛下,此乃大汉高产小麦,亩产可达八百斤,耐旱耐贫瘠,正适合贵国种植。我带来了大汉最优秀的农师,今日便为你演示种植方法!”

在鄯善国国王的带领下,张骞一行人来到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农师们立刻行动起来,深耕土地、撒播麦种、浇水灌溉,动作娴熟。鄯善国的百姓围在一旁,好奇地观看,当他们听说这种作物亩产是黍米的四倍时,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张大人,此麦真能亩产八百斤?”一名老年农夫颤声问道,“我种了一辈子黍米,最高亩产也不过一百五十斤,若真能有如此高产,我鄯善国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张骞指着天幕曾经展示的画面(他特意让随从绘制了小麦丰收的图谱),说道:“老丈放心!此麦在我大汉已是普遍种植,亩产确实可达八百斤。不出三个月,你便可看到丰收景象!”

鄯善国国王当即下令,划出万亩土地,用于种植高产小麦,并组织百姓跟随大汉农师学习种植技巧。农师们耐心教导,从选种、耕地到灌溉、除草,一一细致讲解,鄯善国百姓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方法。

张骞在鄯善国停留了十日,期间,他向国王赠送了大汉的丝绸、茶叶等礼物,双方签订了友好盟约,鄯善国正式归附大汉,成为大汉在西域的第一个藩属国。

离开鄯善国后,张骞使团继续西行,先后到达于阗、疏勒、大宛等国。每到一处,张骞都先向国王赠送礼物,讲述高产小麦的优势,然后让农师演示种植方法。这些国家的国王和百姓,早已因粮食短缺而苦不堪言,听闻有如此高产的作物,纷纷主动归附大汉,请求张骞留下麦种和农师。

大宛国国王更是激动地说道:“张大人,我大宛国盛产汗血宝马,愿以千匹汗血宝马,换取大汉高产麦种和种植技术!今后,我大宛国愿为大汉屏障,抵御匈奴,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张骞欣然应允,与大宛国签订盟约,交换了麦种和宝马。消息很快传遍西域,西域三十六国纷纷派使者前往张骞使团驻地,请求归附大汉,求取高产麦种。张骞根据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分配了麦种,留下了农师,建立了大汉在西域的统治基础。

三个月后,西域各国种植的高产小麦陆续成熟。金色的麦田连片,麦穗饱满,百姓们收割着小麦,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鄯善国国王派人将第一批收获的小麦送到长安,向汉武帝报喜:“陛下,大汉高产麦种果然神奇,亩产达八百斤,我国百姓已能温饱,愿永世臣服大汉!”

汉武帝收到消息后,龙颜大悦,下令在长安举行盛大庆典,昭告天下:“大汉麦种西传,西域诸国归附,丝绸之路繁荣可期!”

随着高产小麦在西域的推广,西域各国粮食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再也没有因粮食短缺而爆发战乱。各国与大汉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丝绸之路商队络绎不绝。大汉的丝绸、茶叶、漆器、铁器通过丝路运往西域,再转运到中亚、欧洲;西域的汗血宝马、香料、宝石、葡萄等也传入大汉,丰富了双方的物质文化生活。

文化交流也日益深入。大汉的文字、礼仪、种植技术、冶铁技术传入西域,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宗教也传入大汉,形成了双向交融的繁荣局面。张骞因功绩卓着,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世代相传。

几年后,张骞再次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西域情况:“陛下,如今西域三十六国已全部归附大汉,高产小麦遍布西域,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商队往来不绝,百姓安居乐业。匈奴因失去西域的支持,势力大减,再也不敢轻易侵扰我大汉边境!”

汉武帝望着张骞带回的西域地图和贸易清单,心中充满了豪情。他下令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各国,保障小麦种植和丝绸之路贸易的顺利进行。从此,西域正式纳入大汉版图,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华夏与西方的文明之路、繁荣之路。

张骞站在未央宫大殿上,望着窗外的长安盛景,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天幕的恩赐,离不开高产小麦这一“和平使者”。正是因为天幕带来的高产麦种,他才能完成开拓西域的大业,让大汉的影响力远播万里,让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深度交融。

“汉麦传西域,丝路万邦归。”张骞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的名字,也因这场伟大的壮举,被载入史册,成为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

***现代,许辰的出租屋里。

许辰正对着电脑屏幕傻笑,系统界面上,“西汉高产小麦西传革新报告”写得清清楚楚: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传入高产小麦种;西域三十六国因麦种高产归附大汉,纳入大汉版图;丝绸之路贸易繁荣,文化交流深入;匈奴势力衰弱,大汉边境稳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双向交融,影响力扩大;信仰值大幅增长,系统解锁新的技术奖励。

“叮!”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高产小麦技术在西域成功推广,解决了西域粮食短缺问题,推动西域诸国归附大汉,繁荣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彰显了民生为本的文明发展理念,信仰值+!】

【奖励“大汉丝路繁荣套装”一套,含高产小麦种子复刻样本(标注西汉品种特性)、张骞二次出使路线图(复刻版,标注麦种推广节点)、西域各国归附盟约复刻本、丝绸之路贸易清单复刻(含西汉与西域商品交换记录)、《西域小麦种植图谱》(还原西汉农师教学场景),全方位还原高产小麦西传与丝路繁荣的历史进程,收藏与研究价值极高!】

许辰点击领取,一个古朴的木盒出现在桌上。打开木盒,高产小麦种子样本装在密封的琉璃瓶中,颗粒饱满,与天幕视频中展示的一致;张骞出使路线图绘制精美,标注了每一个推广麦种的国家和地点;归附盟约复刻本上,有西域各国国王的签名和大汉的封印;贸易清单详细记录了丝绸、茶叶、小麦、宝马、香料等商品的交换数量;种植图谱则用图画的形式,生动展示了西汉农师教导西域百姓种植小麦的全过程。

许辰拿起张骞出使路线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一个短视频,不仅改变了张骞的使命,更改变了西域的命运,让丝绸之路从单纯的贸易通道,变成了民生共荣、文明交融的纽带,推动了大汉的统一与繁荣。

他打开手机,刷到了自己制作的视频,下面有很多网友留言:“张骞太帅了!带着麦种征服西域,比武力征服更牛!”“高产小麦才是真正的‘神器’,解决温饱才能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因麦种而繁荣,这才是华夏文明的魅力!”

许辰笑着回复:“民生为本,文明交融,这才是丝路的真谛!”

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一个提示:“检测到宿主成功推动跨区域农业技术传播,解锁新功能:跨朝作物适配模拟(初级)。可模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作物适配性,帮助古人选择最适合的作物,提升种植成功率!”

“跨朝作物适配模拟?”许辰眼睛一亮,“这功能太实用了!接下来可以让更多古代地区推广合适的高产作物,解决粮食问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价萌妻主宰江山我欲九天揽月生子当如孙仲谋签到十年,我被绝色师姐曝光了重生之我为书狂领证当天被悔婚,她带崽改嫁豪门剑圣狂想曲诸道学宫吞天圣帝茅山鬼道沙漏逆行岁月诸界之深渊恶魔神行无道美漫世界阴影轨迹麻衣大相师替嫁后,我成了失明太子的白月光法师乔安星火事物所帝国总裁,么么哒!
经典收藏开局当太监,我一样权倾天下我的钢铁与雄心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革命吧女帝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咸阳败家子魅影谍踪我于历史中长生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开局流放三千里归来时皇袍加身明末大军阀汉室可兴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天才宝宝,神医娘亲大唐最穷县令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北洋1917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
最近更新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那时的原始纪元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边塞枭龙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鬼王爷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大明执政官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六州风云季汉末三国路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致诚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成长之红颜助我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截然不同的吴桂芳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txt下载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最新章节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