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盲盒”环节结束后,录制暂时进入休息调整阶段。工作人员忙碌地检查设备、补妆,嘉宾们则各自在休息区稍作休整。
谢观颐刚在专属休息室的沙发上坐下,门就被轻轻敲响。朱莉打开门,外面站着宫宵。
“观颐,没打扰你吧?”宫宵手里拿着两瓶咖啡,递给她一瓶,笑容温和自然,“刚才闻人老师的演绎很精彩,他确实很懂你。”
谢观颐接过水道谢,语气平常:“他是一位很敏锐的演员。”
宫宵在她对面的扶手椅上坐下,姿态放松:“是啊,很难得。在这个圈子里,能遇到真正理解自己想法的人不容易。”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关切,“看你刚才有些动容,还好吗?”
“我很好。”谢观颐微微一笑,“只是没想到他会用那种方式演绎。”
“那种完全内化的、守护式的表演,确实需要很强的共情能力。”宫宵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不着痕迹地一转,“说起来,齐景崇刚才的提问倒是很有攻击性,看来他对闻人老师的故事很感兴趣。”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谢观颐端起水杯抿了一口,没有接话。
宫宵似乎也并不需要她的回应,自顾自地继续说:“不过闻人老师应对得很好,四两拨千斤。年纪轻轻,有这样的定力和智慧,前途不可限量,比我当年强多了。”他语气赞赏,眼神却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探究。
这时,休息室的门再次被推开,闻人也走了进来。他看到宫宵,脚步微顿,随即神色如常地打招呼:“宫老师。”
“闻人老师。”宫宵站起身,笑容依旧,“正和观颐聊起你刚才精彩的演绎。你对‘微光’的理解,很独特,也很打动人。”
“谢谢宫老师认可。”闻人也语气平淡,走到谢观颐身边的空位坐下,很自然地将手里拿着的一个小保温杯放在她面前的茶几上,“泡的胖大海和杭菊,温度刚好,润润喉。”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保温杯,但出现在这里,出现在他手中,并自然地放在她面前,这个举动本身就显得格外亲昵。
宫宵的目光在那杯子上停留了一瞬,笑容不变:“闻人老师不仅会演戏还很会照顾人。”
“应该的,以前得了谢老师不少照拂。”闻人也抬眼看他,眼神平静无波。
两人对视着,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流闪过。一个温润如玉,一个沉静如水,却都带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谢观颐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好笑,又有些莫名的暖意。她伸手拿起那个保温杯,拧开,里面是温热的茶水,淡淡的清甜香气弥漫开来。她喝了一小口,对闻人也笑了笑:“谢谢。”
这个细微的互动,落在宫宵眼里,他眼底闪过一丝了然,随即笑道:“你们先聊,我出去透透气。”他朝两人点点头,从容地离开了休息室。
门关上后,休息室里只剩下谢观颐和闻人也。
“宫老师带了咖啡来?”闻人也状似随意地问,碰了放在桌上的玻璃瓶。
“他过来随便打个招呼,夸你演绎得好。”谢观颐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这个……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来之前让助理准备的。”闻人也看着她,“想着你也许会需要。”
他总是这样,细心周到,不会给她过分的压力,也会适时表达自己的小情绪。谢观颐心里那点因宫宵来访而产生的微妙感,瞬间被熨帖取代。
短暂的休息结束,录制继续。
第二个环节是“故事棱镜”。由一位嘉宾讲述自己故事的一个侧面或碎片,其他嘉宾可以就此提问或分享自己的相关感悟,从不同角度折射故事的多面性。
第一个分享的是宫宵。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面具”的碎片,初登国际舞台时,因为东方面孔和相对瘦削的身材,曾被某些同剧组的同行轻视,他如何摘掉“瘦削、保守、狡猾”的刻板印象,一步步用谦逊、实力赢得尊重。但又因为一些角色的需要,又再次为自己戴上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面具”。
“作为演员,我们或许都有很多假面,面具戴久了,甚至会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宫宵的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希望我们都能保护最柔软的内核,让我们有能力走到更远的地方。”
他的故事引发了共鸣,汤雪颖和满月都表示深有同感。齐景崇也难得地开口,从商业角度分析了“人设”在娱乐圈的必要性。
轮到闻人也时,他看向宫宵:“宫老师的分享很坦诚。我想问的是,当您终于站稳脚跟,有足够的力量后,是选择继续戴着那些已然习惯的面具,还是尝试一点点将它们卸下?”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甚至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
宫宵微微挑眉,随即露出一个无可挑剔的微笑:“这是个好问题。我觉得,面具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种进化后的自我保护。完全卸下或许不现实,但可以选择在合适的人面前,展现更真实的一面。”他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谢观颐。
闻人也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接着,齐景崇分享了一个关于“选择”的碎片。他讲述了自己早年放弃进入家族企业核心层,选择以演员的身份了解影视圈,最终独立创业投资影视领域的经历,强调了每一次关键抉择背后的“权衡与代价”。他的叙述冷静、理性,带着强烈的商业精英色彩。
“所以,在齐总看来,所有的选择,本质上都是一场利益最大化的计算吗?”闻人也再次提问,问题依旧犀利。
齐景崇看向他,眼神冷峻:“至少在商业领域,是的。感情用事,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闻人也追问。
“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齐景崇语气肯定,意有所指。
两人之间的对话,再次让现场气氛变得紧张。导演在台下看得眼睛发亮,这些都是绝佳的剪辑素材。
随后,汤雪颖分享了一个关于“被误解”的碎片,满月则分享了关于“勇气”的碎片。她们的分享相对温和,但也展现了不同侧面。
最后,轮到了谢观颐。她沉吟片刻,选择了分享关于“声音”的碎片。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发出的声音,并不是我自己的。”她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它可能属于某个角色,属于某个合约,属于外界期望的某个形象。我甚至一度怀疑,那个名叫谢观颐的人,她真正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她还记得吗?”
她的话语引起了在场不少人的沉思。
“那么,你现在找到了吗?属于自己的声音。”一个声音响起,是齐景崇。
他看着她,眼神复杂,带着一种审视,“还是说,你只是换了一个……你认为更悦耳的声音在发声?”他的目光不经意地瞥向闻人也所在的方向。
这个问题带着明显的暗示和攻击性,几乎是在质疑谢观颐此刻所有的选择和坚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依附。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谢观颐身上。
谢观颐迎上齐景崇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但也没有开口,意想不到,另一个声音却抢先了她一步发声。
“我认为……”闻人也清越的声音响起,他并没有看齐景崇,而是注视着谢观颐,眼神坚定而充满信任,“寻找自己声音的过程,本身就是声音。敢于质疑,敢于打破,敢于在迷雾中前行,这些行动发出的声响,比任何定义都更震耳欲聋。这无关乎悦耳与否,只关乎真实与否。”
他顿了顿,转向齐景崇,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齐总习惯于用利益衡量一切,这无可厚非。但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无法被计算,也无法被定价的。比如,一个人找回自己的勇气,和发出真实声音的决心。”
他的话语,像一把利剑,劈开了齐景崇试图营造的功利语境,也为谢观颐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谢观颐看着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众人面前,他再次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她这边,用他的方式,守护了她想要表达的核心。
她对着闻人也,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然后才转向齐景崇,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齐老师。”
她再次这样称呼他:“我无法向你证明我的声音是否‘悦耳’,或者是否符合你所说的计算和选择。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此刻我发出的每一个音节,都来源于我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这就够了。”
齐景崇的脸色沉了下去,他没有再说话。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