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熔炉生态
“猎狐”行动的洗礼,像一道分水岭,将菜鸟们对老A的模糊敬畏,变成了切肤之痛的认知。训练强度有增无减,将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反复拉伸、碾压。
在这座残酷的熔炉里,一个清晰的梯队逐渐显现。伍六一和成才,无疑是这批菜鸟中最耀眼的两颗星。
伍六一凭借其侦察兵打下的坚实基础和钢铁般的意志,在体能、格斗、障碍、战术基础等硬核科目上一骑绝尘。他训练起来那股不要命的狠劲,仿佛体内装着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连教官齐桓偶尔看向他的目光里,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这是一种对纯粹强者的尊重。
成才同样出色。他的射击天赋在这里大放异彩,无论是固定靶、移动靶还是夜间射击,他总能稳定地打出令人惊叹的成绩,枪法精准得近乎艺术。不仅如此,他头脑灵活,反应迅速,在战术推演、地图判读等需要快速分析和决策的科目上也名列前茅。他善于总结,甚至会用小本子记录训练心得和教官强调的要点,这份“聪明”和“用心”让他学得很快。
两人成了菜鸟中公认的“双璧”,但性格却截然不同。伍六一沉默、坚硬,像一块棱角分明的花岗岩;成才则更显活络,懂得表现自己,但也因此,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三多。他依旧是那个挣扎在及格线上的“落后分子”。体能尚可凭借一股蛮力硬撑,但一到需要灵活思维和协同配合的战术课、情报分析课,他那转不过弯的脑子就成了最大的障碍。齐桓的怒吼也依旧大部分时间为他而准备:
“许三多!你的动作是程式化的吗?不会根据情况变通?”
“许三多!因为你,整个战术小组暴露!”
“许三多!……”
每一次呵斥都让许三多头垂得更低,但他从不辩解,只是下一次更加拼命,哪怕收效甚微。他那份笨拙的执着,让一些人鄙夷,却也让个别人,比如伍六一,在心底保留着一份复杂的触动。
在这群兵之中,还有两个特殊的存在——吴哲和拓永刚。
吴哲是少校,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看待问题常有独到见解。他性格相对平和,带着点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幽默感,有时会说些“平常心,平常心”来调节紧张气氛。他对伍六一的纯粹和强悍表示欣赏,对成才的聪明和勤奋也不吝肯定,但对于许三多,他更多是带着一种旁观者的好奇,似乎想弄明白这个看似与老A格格不入的兵,到底能走多远。
拓永刚则来自空降兵,少尉,军事技能扎实,尤其精通伞降,但心高气傲,带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他看得上伍六一,觉得那是实打实的厉害,但对于同样成绩出色、却显得过于“钻营”的成才,就有些瞧不上眼。
一次夜间射击训练后,众人擦拭着枪械。拓永刚看着不远处正借着微弱灯光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的成才,嗤笑一声,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旁边几个人听见:“啧,真用功啊。这玩意儿,靠的是天分和感觉,笔记记得再花哨,打不中还是白搭。”
成才写字的手一顿,脸上掠过一丝阴霾,但抬起头时,已换上了笑容:“拓教员说的是。我基础差,只能多下点笨功夫,比不上您这天生的。” 这话听着谦逊,实则暗讽对方倚仗天赋不够努力。
拓永刚脸色一沉,哼了一声没再接话。吴哲在一旁听了,轻轻摇头,觉得成才这话太过圆滑,失了磊落。伍六一则只是默默擦着自己的枪,他对这种口舌之争毫无兴趣。
训练间隙,偶尔会有袁朗或其他老军官过来巡视。他们站在场边,沉默地观察。
袁朗看着泥潭里扛着圆木一次次发起冲击、眼神像狼一样凶狠的伍六一,对身边的铁路说:“这是个好兵,天生的突击手,就是太硬,得磨。”
视线转到正在给其他队员讲解射击技巧的成才时,袁朗目光深邃:“这小子,是块材料,技术全面,脑子活。就是……心思重了点,还得淬炼。”
而当他的目光扫过角落里正对着战术板苦苦思索、眉头拧成疙瘩的许三多时,只是微微眯了下眼,看不出任何情绪。
精英的骄傲,尖子的竞争,落后者的挣扎,以及观察者的审视,共同构成了老A选拔营里复杂而真实的生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求生、求胜。无形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中,预示着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这座熔炉,正在悄然改变着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综影视之界面旅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