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四年的春天,是在一种压抑而焦灼的期盼中到来的。北疆的风雪依旧酷烈,锁死了通往辽东的每一条要道;西线的战报时好时坏,徐晃、张合与羌骑及司马懿的游骑在陇西一带反复拉锯;海上的封锁仍在持续,周瑜坐镇“破浪号”,如同磐石般扼守着渤海咽喉,与龟缩在岛屿工事后的公孙度势力隔海对峙。
整个帝国的目光,在关注前线战事的同时,更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漳河入海口那片日夜喧嚣、灯火不息的船政司。那里,寄托着打破僵局、甚至决定国运的希望。
“定远号”巨大的船体已然成型,黝黑的舰身在春日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它比“破浪号”庞大了近一倍,线条更加流畅,舰首尖锐如凿,两侧明轮被更厚的装甲包裹,高耸的烟囱如同巨人的呼吸器官,预示着其体内蕴藏着更为磅礴的力量。甲板上,工匠们如同蚁群,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舾装工作——安装舵轮、铺设管线、加固炮位基座(虽然火炮尚未到位)。
船坞旁临时搭建的指挥棚内,诸葛亮、马钧、周瑜三人几乎是寸步不离。马钧的眼窝深陷,布满血丝,喉咙因连日嘶吼而沙哑,却依旧精神亢奋地指挥着每一个细节。诸葛亮羽扇轻摇的频率比平日快了不少,统筹着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物料,确保它们精准地流向所需的位置,同时还要应对朝廷不断派来询问进度的使者。周瑜则更多时候沉默地站在一旁,锐利的目光扫过“定远号”的每一个角落,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海战的直觉,提出各种细微却可能关乎生死的修改建议。
“马尚书,左舷第三号蒸汽管道接口处,似乎有轻微渗漏!”一名浑身油污的工匠头目匆匆来报。
马钧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什么?快!带我去看!所有接口,再检查一遍!必须万无一失!”
诸葛亮立刻对身边的书记官道:“记录,左三管道接口隐患,已处理。传令后勤,备用密封垫圈再加三成储备。”
周瑜则走到舰体旁,用手敲了敲渗漏点附近的钢板,对负责焊接的工匠道:“此处受力复杂,加固焊缝,加装一道助强筋。”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船政司上空。陛下“一月内必须下水”的死命令,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头顶。没有人敢懈怠,没有人敢疏忽。工匠们轮班作业,吃住都在工坊,困极了就在角落裹着棉衣打个盹。格物院调集了所有能调集的人力物力,优先保障“定远号”。
时间在紧张的忙碌中飞逝。当最后一块甲板铺设完成,最后一道焊缝检验合格,最后一条蒸汽管道压力测试通过,距离陛下规定的期限,仅剩三天。
这一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漳河入海口处,人山人海。不仅船政司所有人员到场,更有奉旨前来观礼的朝中重臣、军方将领,以及闻讯赶来的附近百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艘即将首次拥抱海洋的钢铁巨舰身上。
张圣并未亲临,但所有人都知道,陛下的目光正通过靖安司的快马,注视着这里。
吉时已到。
诸葛亮、马钧、周瑜并肩立于即将被拆解的船坞闸口前。马钧因为激动和紧张,身体微微颤抖。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羽扇停顿在空中。周瑜目光沉静,如同即将出征的统帅。
“拆闸……注水!”诸葛亮朗声下令,声音穿透了现场的嘈杂。
巨大的闸门在绞盘的带动下缓缓升起,浑浊的河水汹涌着涌入干船坞。水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托浮着“定远号”庞大的身躯。船体微微一震,发出了几声轻微的、木材与钢铁适应浮力的呻吟,随即稳稳地漂浮了起来!
“成了!浮起来了!”岸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许多老工匠激动得热泪纵横。
但这只是第一步。
“起锚!”周瑜接过指挥权,声音通过铁皮喇叭传遍全舰,“蒸汽机……点火!”
命令下达,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片刻的沉寂后,“定远号”那巨大的烟囱中,猛地喷出一股浓黑的烟柱,随即,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从舰体深处传来,越来越响,最终稳定成一种持续而雄浑的咆哮!这声音,远比“破浪号”更加厚重,更加充满力量!
“低速!左舵五!离港!”周瑜再次下令。
在万千道目光的注视下,“定远号”两侧巨大的明轮开始缓缓转动,搅动着河水,推动着这艘前所未有的巨舰,平稳地、坚定地驶出了船坞,驶向了更加开阔的水域!
它没有帆,仅凭那来自水与火的力量,便征服了河流,正向着大海进发!
岸上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马钧瘫坐在地上,老泪纵横,嘴里反复念叨着:“成了……真的成了……”
诸葛亮长长舒了一口气,一直紧握羽扇的手终于微微放松,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周瑜依旧站立如松,但紧抿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望着那艘逐渐远去的巨舰,眼中闪烁着与以往不同的光芒。那是一种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的光芒。
“定远号”在漳河河道及入海口区域进行了数个小时的初步航行测试。转向、加速、倒退、原地回转……一项项指令得到准确执行。虽然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小故障,如部分仪表读数不稳,个别阀门响应迟缓,但在随船工匠的及时处理下,都未影响大局。其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动力和操控性,全面超越了“破浪号”!
当“定远号”完成初步测试,鸣响汽笛,胜利返航时,整个漳河口岸沸腾了!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许昌。
御书房内,张圣接到八百里加急捷报,览毕,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
“好!好一个‘定远号’!天佑华朝!”
他立刻下旨:“重赏诸葛亮、马钧、周瑜及所有参与建造之工匠、官兵!‘定远号’即刻起编入海军序列,由周瑜直接统辖!命其抓紧时间磨合、训练,形成战力!朕,等着它扬威海上之日!”
“定远号”的成功下水与初步海试,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注入了华朝这个正面临多方压力的庞大帝国。它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华朝在格物强国道路上的坚定步伐,象征着海军力量质的飞跃,更象征着突破当前困局的锋利钥匙已经铸成!
北疆的赵云接到消息,抚掌大笑,对麾下将领道:“吾等在此困守,海军已得利器!破辽东之日不远矣!”
西线的徐晃、张合闻讯,亦是士气大振。
就连朝中那些对新政和海军建设颇有微词的官员,此刻也大多闭上了嘴巴,开始重新审视这位皇帝陛下的深谋远略。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
遥远的敦煌,司马懿看着手中关于“定远号”的粗略描述(情报有限),沉默了许久,最终对曹真叹道:“张圣之势,已成矣。我等……需另谋出路了。”他眼中闪过一丝更加深沉难测的光芒。
而在那无名湾废墟更北的未知海域深处,某座被迷雾笼罩的岛屿上,一个身形高大、披着奇异兽皮的身影,也通过特殊的渠道,得知了华朝新式巨舰下水的消息。他站在嶙峋的礁石上,望着南方,喉咙里发出了一阵低沉而古怪的音节,仿佛野兽的咆哮,又仿佛蕴含着某种古老的愤怒与……忌惮。
“定远”初啼,声震四海。这钢铁的咆哮,不仅宣告着华朝海军的崛起,也必然将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激起更加汹涌的暗流与更加激烈的碰撞。帝国的航向,已无可阻挡地驶向了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深蓝。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渔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