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

行走在阳光下的幽灵

首页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隋唐君子演义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锋戈之风起云涌大乾憨婿踢开永乐三国之龙战八方大至尊带着农场混异界七界武神神圣罗马帝国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 行走在阳光下的幽灵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全文阅读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txt下载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章 格物之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皇极殿上那场看似突如其来,实则精心引导的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朝堂内外荡开层层涟漪。皇帝对阉党试探的强硬反击,以及对陕西灾情异乎寻常的重视,让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天子。

然而,处于风暴眼中的朱由检却并未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微末喜悦中。相反,退朝回到乾清宫的他,心情愈发沉重。梁梦环的跳梁小丑行径不足为惧,真正让他感到紧迫的,是翻阅户部、工部送来的那些关于灾情、财政、军备的奏报时,所触目惊心的现实。

国库空虚,账面上的数字可怜得让人心寒;各地卫所兵备废弛,军械锈蚀,兵额虚耗;河道年久失修,漕运时断时续……这艘名为大明的巨轮,已然是千疮百孔,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艰难漂浮。仅靠权谋斗争,或许能暂时稳住船舵,但若不能从根本上修补船体,更换动力,倾覆仍是迟早的事。

“科技……生产力……”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划过。来自后世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能够撬动时代,改变国运的,绝非仅仅是权术,更是实打实的、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技术力量。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了那个锁着《兴国策要》的檀木匣子上。那里面,藏着让这个时代瞠目结舌的宝藏。

“是时候了,”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必须给这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处’,一个能够落地生根的土壤。”

他需要一面旗帜,一个机构,来汇聚这个时代可能存在的、被主流科举体系所排斥的“奇技淫巧”之力。同时,他也需要一个足够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启动他的“第一桶金”计划——玻璃。

沉吟良久,他再次铺开宣纸,提笔蘸墨。这一次,他写的不是秘密计划,而是一道即将明发天下的谕旨草稿。

标题为:《设格物院谕》。

他在旨意中写道:“朕绍承大统,夙夜兢兢,唯恐弗克负荷。尝观三代之治,莫不重实学而黜虚文。《大学》之道,亦在格物致知。盖格物者,穷究事物之理;致知者,推极吾心之知也。今工巧之技,亦蕴含天地至理,岂可因小道而鄙弃之?”

他引经据典,将“格物致知”这一儒家经典概念,与工艺技术巧妙地联系起来,为其正名。接着,笔锋一转:

“兹命于西苑皇庄之内,特设‘格物院’一所。访求天下精通匠作、算学、天文、地理乃至泰西诸学之贤才,无论出身,唯才是举。凡有奇思妙想,能利国利民者,皆可呈报,经核验属实,朕不吝厚赏。院内一应所需,由内帑支应,各衙门不得掣肘。”

他刻意强调了“无论出身,唯才是举”和“由内帑支应”,就是为了绕过吏部复杂的铨选程序和户部捉襟见肘的财政,直接由自己掌控这个未来的核心机构。

写下这道旨意,他心中稍定。但这还不够,格物院是长远之计,他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来证明这条路的正确性,并快速积累内帑财富。

“王承恩。”他唤道。

一直侍立在侧的老太监立刻上前:“老奴在。”

“前几日让你寻的琉璃匠人和物料,可已备齐?安置妥当?”朱由检问道,目光灼灼。

“回皇爷,均已办妥。匠人三名,皆是京中好手,家世清白,老奴已将其家眷妥善安置,晓以利害。所需纯碱、石灰石、石英砂等物,也已秘密运入皇庄那处僻静院落。内外皆有可靠之人看守,万无一失。”王承恩办事,确实滴水不漏。

“好!”朱由检站起身,“更衣,去皇庄。”

王承恩一惊:“皇爷,您要亲临?那等处所,恐污了圣驾……”

“无妨。”朱由检摆手打断,“朕要亲眼看看,这‘格物’的第一步,能否迈得出去。”

一个时辰后,一身常服,仅带着王承恩和少数几名绝对心腹护卫的朱由检,出现在了西苑皇庄内那座被严格看守起来的院落外。

院落原本是存放杂物的仓库,此刻已被清理出来,砌起了简易的炉窑,旁边堆放着王承恩搜集来的各种原料。三名穿着粗布衣服、神情拘谨又带着几分惶恐的琉璃匠人,在一位中年管事的带领下,跪伏在地,迎接圣驾。他们这辈子都没想过,能如此近距离地见到天子,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激动。

“平身吧。”朱由检语气平和,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朕今日来,是想与诸位工匠,一同探究这‘琉璃’之道。”

他走到那堆原料前,指着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对其中一位年纪最长的匠人问道:“老师傅,以往烧制琉璃,多用何种原料?火候如何?”

那老匠人没想到皇帝会亲自垂询工艺,受宠若惊,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回……回万岁爷,小的们以往多用……用铅丹、硝石配上石英,熔成彩釉,点缀于陶胚或金属之上……火候……全凭经验看窑火颜色……”

朱由检点了点头。传统的琉璃工艺,更侧重于制作不透明的彩色釉料和饰品,与他想要得到的透明平板玻璃相去甚远。

“朕近日偶得一古法残卷,”朱由检开始为他即将展示的知识铺垫来源,“其上记载,以此三物为主料,按特定比例混合,辅以高温,或可得晶莹剔透,宛若水晶之‘玻璃’,可透光鉴人。”

他示意王承恩拿出他事先画好的草图,上面清晰地标注了原料的大致配比(纯碱:石灰石:石英砂 ≈ 1 : 1 : 6),以及需要达到的大致温度,甚至还画出了需要制作的、用于浇筑平板玻璃的简易铁质模具的图样。

匠人们围拢过来,看着那前所未见的图纸和配比,脸上都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这种配方,与他们世代相传的技艺截然不同。那老匠人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道:“万岁爷,这……这纯碱与石灰石用量如此之大,恐……恐难以熔化均匀,且如此高温,寻常窑炉难以达到,即便达到,也极易炸裂……”

“朕知道有难度。”朱由检看着他,眼神充满鼓励,“正因有难度,才需要诸位老师傅的经验与巧思。窑炉可以加固,鼓风可以加强。朕在此,与诸位一同尝试。失败无妨,找出缘由,再试即可!所需物料,朕无限量供应!”

皇帝的金口玉言,以及那句“失败无妨”,如同给匠人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不再犹豫,立刻在朱由检的亲自指导下,开始指挥人手,按照图纸改造窑炉,加固结构,加装人力鼓风设备,并小心翼翼地按照皇帝给出的“古法”配比,称量、混合第一批原料。

整个下午,朱由检都留在了这座充满烟尘和灼热气息的院落里。他忘记了帝王的身份,像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学徒,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步骤,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根据后世化学知识,对工艺细节提出调整建议。比如,他提醒匠人,原料需要研磨得更细,混合得更均匀;在熔炼过程中,可以尝试加入少量澄清剂来减少气泡。

他的专注和平易近人,逐渐驱散了匠人们的惶恐。他们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新奇而充满挑战的工作中,眼中重新焕发出工匠面对未知技术时特有的光芒。

第一次尝试,果然如老匠人所料,失败了。温度不够均匀,原料未能完全熔化,得到只是一块布满气泡和杂质的、不透明的丑陋疙瘩。

匠人们面露沮丧和不安。

朱由检却走上前,仔细查看了那块失败的“玻璃”,脸上反而露出一丝笑容:“无妨!至少我们知道,这个方向温度还不够,鼓风需再加强,混合也需更均匀。记录下来,我们调整后再试!”

他的镇定和鼓励,让匠人们重燃信心。

当天色渐晚,朱由检不得不起驾回宫时,他对着三名满脸烟灰、却眼神明亮的匠人说道:“诸位辛苦。此物若成,于国于民,功莫大焉!朕,期待着下一次的结果。”

回宫的路上,坐在微微摇晃的龙辇中,朱由检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心中充满了某种奇异的充实感。

与朝堂上勾心斗角的压抑不同,在皇庄那个简陋的院落里,与工匠们一同探索未知,虽然身体疲惫,精神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愉悦。

那里,没有权谋,只有对客观规律的追寻。

他知道,格物院的设立和玻璃的试制,就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微小的、异质的种子。它或许脆弱,或许会面临无数的困难和质疑。

但他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养分,这颗来自未来的种子,终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继而……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路,要一步一步走。”他轻声自语,眼神坚定,“而这‘格物’之路,朕走定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带可爱徒弟重振宗门私欲:江湖往事主宰江山陈二傻的美丽生活噬灭剑神最强保镖我欲九天揽月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都市修仙:千年后的我归来无敌了陆尘李清瑶免费看小说云鸾神行无道诸界之深渊恶魔闯关游戏,词条太强了重生之我为书狂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史上第一祖师爷霍格沃兹:这个华夏学生不对劲江山战图生子当如孙仲谋
经典收藏是,教宗干晋大唐第一嫡子闺秀之媚骨生香三国之绝望皇帝路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红楼之挽天倾咸阳败家子穿越后的没羞没臊我,大明太子!开局签到大雪龙骑大秦:祖龙假驾崩,朕当真了!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大明刑王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三国无限重生县令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
最近更新朕的北宋欢乐多汉末立志传三国渔皇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山河红颜赋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红头册谋杀三国精编版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这穿越成猎户?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 行走在阳光下的幽灵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txt下载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最新章节 -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