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生财?”养心殿内,溥仪看着王太医和李工匠的联名奏折,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殿内只有徐世昌、耆英等寥寥几位核心重臣。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徐世昌率先反对,“‘金疮灵’乃国之重器,关乎将士性命,岂能轻易售予外人?更何况是西洋列强!若使其掌握此药,我军优势何在?”
耆英却从户部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徐大人所言固然有理,然国库空虚至此,若无新的财源,莫说购置新式军舰,便是维持现有军队、支付兵工厂用度亦难以为继。届时,空有神药,无兵无械,又如何保家卫国?若能以少量药物换取巨资,支撑国用,待我朝缓过气来,似也……似也未尝不可。”
两种意见,各有道理。溥仪沉吟不语。他深知青霉素的战略价值,但在生存面前,有时候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此药产量如何?”溥仪问道。
“回皇上,”李工匠连忙回答,“按现有工艺,月产仅够救治重伤员百余人。若要外售,则需扩大生产,然所需精良器皿、纯净原料,皆需大量银钱投入。”
一个悖论:要想靠卖药赚钱,先得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但朝廷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溥仪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拟旨!成立‘皇家制药总局’,专司‘金疮灵’之生产、调配与……限量外售。由内帑先行拨付二十万两,用于扩建工坊,采购物料。”
“皇上!”徐世昌还想劝阻。
溥仪抬手制止了他:“朕知道其中风险。故此,外售之药,需经最严格管控。其一,只售予与朝廷友善之西洋药商或各国公使指定之人,且需其政府提供担保,严禁转售予日本、俄国及其盟国!其二,售价必须极高,按‘等重黄金’计价!其三,所有交易,由内务府秘密进行,所得款项,直接划入户部特别账户,用于军械采购及军工建设!”
这是要走高端、限量、暴利的路线,用天价来筛选客户,并尽可能降低药物外流可能带来的军事风险。同时,将收益直接用于强军,形成良性循环。
“臣……遵旨。”徐世昌见皇帝决心已定,且考虑了管控措施,只得领命。
“耆英,与洋人洽谈借款购买军舰、岸防炮之事,也要加紧!告诉他们,朝廷有了新的还款保障!”溥仪意味深长地说道。他要用这未来的“药金”作为抵押,提前撬动更多的资源。
“老臣明白!”耆英精神一振,仿佛看到了解决财政危机的曙光。
就在朝廷为“以药生财”之策而秘密运作时,遥远的欧洲,一场由“金疮灵”引发的暗潮已然开始涌动。
几位使用了这种神秘东方药液、奇迹般从致命感染中康复的欧洲外交官和富商,成为了最好的活广告。“来自中国的、能起死回生的神奇药水”的消息,开始在上流社会的沙龙和俱乐部的隐秘角落里流传,引起了巨大的好奇和觊觎。
各国公使馆纷纷向国内发回密报,描述这种药物的惊人效果。一些背景深厚的医药公司和大财团,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试图接触清廷,打探这种药物的来源和购买可能性。
青霉素,这个超越时代的产物,尚未大规模问世,就已经开始搅动国际风云。
然而,利益的诱惑之下,危险也随之而来。小德张的内务稽查司发现,潜伏在京津的日本间谍网络,活动再次变得频繁,他们的目标,似乎也转向了打听“皇家制药总局”和那种“神奇药水”的消息!
“皇上,倭寇耳目灵通,恐怕已经听到了风声。”小德张忧心忡忡地禀报。
“加强制药总局及研究所的护卫,所有知情人员,严格审查!”溥仪冷声道,“告诉聂宪藩,关外前线,给朕再打几次胜仗,吸引日本人的注意力!”
他要用军事上的压力,来掩护经济和技术上的布局。
而在西苑兵工厂,硝铵炸药的试制取得了初步成功。虽然威力尚不及苦味酸(tNt),但远比黑火药和“雷公炮”稳定、强大。工匠们开始尝试将其装填进“破虏一号”和“雷霆铳”的炮弹中。
同时,无线电报机的改进也在继续,体积进一步缩小,稳定性有所提高。第一批经过紧急培训的报务员,已被派往北疆和关外前线。
帝国的力量,正在科技的滋养和残酷的博弈中,一点点地恢复和增长。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切向好之际,一个来自西北的紧急军报,再次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原本已基本平息的回乱,因部分头目不满朝廷的安置政策,在境外势力的暗中支持下,死灰复燃,聚众数万,围攻兰州!西北震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