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与北京之间的秘密外交渠道,陡然间变得异常繁忙。伍廷芳指派的心腹特使与德国外交部的代表,在极其隐秘的地点进行了多轮紧张而高效的磋商。德国人对青霉素和战略物资的需求极为迫切,而溥仪提出的技术转让要求,虽然让部分德国军方和工业界人士感到肉痛,但在最高层的权衡下,为了稳住东方这个潜在的巨大盟友和物资来源,最终还是原则性同意了中方的条件。
几乎同时,帝国驻伦敦和巴黎的公使馆,也“不经意”地向英法外交官透露了德方积极接触帝国的消息,并委婉地表示,帝国的“中立”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约国能否在“某些历史遗留问题”上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一场微妙而危险的双线博弈,在欧亚大陆的两端悄然展开。
---
西苑,格物院。
皇帝带回的“外交成果”尚未正式落地,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兴奋感已经弥漫在整个格物院。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与德国的技术合作协定签署,海量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将如潮水般涌来。他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消化、吸收、再创新!
水力工程研究所的人员已经带着简陋的仪器,奔赴皇上指示的松花江上游区域,进行初步的水文和地质勘测。他们需要在德国专家可能到来之前,拿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手数据,不能完全被人牵着鼻子走。
电机研究所内,那台缴获的西门子发电机已经被大卸八块,每一个零件都被精细测绘、记录。研究员们开始尝试用国内能获得的材料,绕制小型电机线圈,虽然性能远不及原装货,但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最忙碌的当属新成立的“化工与材料中心”。皇上明确指示,与德国的合作,化工技术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合成氨、高级炸药、染料以及…铝的电解冶炼技术!李振声在青霉素研制中积累的经验和团队,被迅速扩充,开始向更广阔的化工领域进军。一些基础的化学实验设备在加紧制造,相关的理论书籍被疯狂地搜集和翻译。
整个格物院,如同一台加满了燃料、开始预热的大型机器,只待那关键的技术“图纸”注入,便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
天津大沽口。
一艘悬挂瑞典国旗的货轮,在引水员的引导下,缓缓靠泊。这艘船装载的并非普通货物,而是帝国通过秘密渠道,从美国“西方电子公司”高价采购的两套小型火力发电机组以及一批关键的输配电设备。这是“松花江第一水电站”建成之前的过渡方案,也是为了给即将展开的东北垦殖区和初期工厂提供紧急电力。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沉重的木箱卸下码头,装上早已等候的专用平板车。这些设备将被运往沈阳和长春,作为帝国能源总局规划中的第一批区域性火电厂的核心。电力的光芒,即将第一次大规模地照亮帝国北方的土地。
---
奉天(沈阳)东郊。
一大片土地被圈了起来,设立了简易的岗哨。这里是新筹建的“皇家航空研究院”的临时驻地。目前,这里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和一座由旧仓库改造的工棚。工棚里,几名从格物院和各地选拔来的、对飞行有着浓厚兴趣的工匠和年轻学者,正围着几份模糊不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外国飞机照片和零星图纸,激烈地讨论着。
“莱特兄弟的飞机用的是桁架结构,蒙布…”
“法国人的飞机似乎更注重气动外形…”
“关键是发动机!没有轻而有力的发动机,一切都是空谈!”
他们甚至尝试用竹子、帆布和钢丝,按照自己的理解,搭建一个等比例的飞机骨架模型。一切都很原始,很粗糙,但梦想的种子已经埋下。皇帝对“制空权”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这片蔚蓝的天空,将是帝国未来不可或缺的疆域。
---
养心殿。
溥仪看着伍廷芳送来的与德国秘密谈判的进展报告,以及英法方面最初试探性、却难掩焦虑的回应,嘴角微微勾起。局势,正在向他预期的方向发展。
“告诉伍廷芳,对德方的技术清单,要再细化,特别是军舰设计、大型水压机、精密机床和合成氨工艺,必须作为最高优先级。对英法方面…可以稍微透露一点我们与德国在‘物资供应’上取得的‘进展’,给他们再加点压力。”
他放下报告,目光投向窗外。利用欧战的机会窗口,通过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为帝国榨取最大限度的技术和利益,这是他为这个古老国度选择的、一条充满风险却也可能回报惊人的捷径。
“小德张。”
“奴才在。”
“传朕口谕给孙先生和蒋百里,新军整编计划需再次加速!我们要尽快形成至少三十个完全近代化师的战斗力!欧战不知何时结束,我们必须在那之前,拥有足以自保、甚至…参与瓜分盛宴的实力!”
“嗻!”
帝国的战车,在军事胜利、外交博弈和科技狂飙的三重驱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一个未知而充满可能的未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