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忽然想起一事,说道:“皇后娘娘,臣妾听闻近日宫中药膳堂每日都有不少将士家眷前来诊治,甚至还有不少百姓也想来宫中求医。臣妾觉得,娘娘可以向皇上请旨,在京城开一间药膳堂,让百姓们也能享受到药膳的益处。这样一来,既可以彰显娘娘的仁德,也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淑妃也附和道:“贤妃姐姐所言甚是。京城中的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身体难免有不适。若是能有一家惠民药膳堂,为他们免费诊治、调配药膳,定能让百姓们更加感念皇上和娘娘的恩情,更加拥护我大靖。”
李燕儿心中一动,说道:“二位妹妹的提议甚好。本宫也正有此意。待今日皇上退朝后,本宫便向皇上请旨,在惠民药局旁加开一间药膳堂,挑选医术高明的太医坐诊,为百姓们免费诊治、调配药膳。”
“皇后娘娘仁心,实乃百姓之福。”贤妃和淑妃眼中满是赞许。
贤妃和淑妃又聊了一会儿后宫的琐事,见李燕儿眉宇间虽带着倦意,却依旧耐心倾听,便知她连日操劳尚未歇息,不敢过多叨扰,起身告退。
送走二人后,李燕儿重新拿起民间药膳配方书卷,指尖划过“江南祛湿方”“岭南清暑汤”等条目,心中对贤妃提议的惠民药膳堂愈发笃定。待暮色四合,萧景渊退朝来坤宁宫用晚膳时,她便将此事禀明。
“开设惠民药膳堂?”萧景渊放下玉筷,眼中满是赞许,“燕儿此提议甚好。宫中药膳堂惠及将士家眷,若能再设惠民药局药膳堂,便是将仁德普及万民。朕准了!此事由你全权打理,太医院、内务府皆听你调遣,所需银两从国库支取,无需掣肘。”
李燕儿起身谢恩:“谢皇上。臣妾打算将惠民药局搬迁至京城朱雀大街中段,加开一间药膳堂。那里商贾云集、百姓往来频繁,方便求医。诊疗分三类:一是将士家眷绿色通道,二是孤寡老幼优先诊治,三是普通百姓按序就诊,所有诊治、药膳皆分文不取。”
“想得周全。”萧景渊握住她的手,“不过燕儿切记,不可过于操劳。惠民药膳堂的日常运作,可委派可信之人打理,你只需把控大局便好。”
“臣妾省得。”李燕儿浅浅一笑。
次日,萧景渊下旨,钦定朱雀大街原礼部旧署改建为惠民药局,增设药膳堂,由皇后李燕儿总领其事。旨意一下,朝野称颂,百姓奔走相告。内务府效率极高,三日内便完成了旧署修缮:门前悬挂着御笔亲书的“惠民药局”鎏金匾额,两侧楹联写着“仁心施药膳,德泽润民生”;院内分设诊室、配药间、药膳烹制坊、候诊廊,候诊廊摆放着长椅,备有清热解暑的金银花茶,墙角栽种着薄荷、艾草等药用绿植,既清新雅致,又能入药;太医院挑选了二十名医术精湛、性情温和的太医,每日轮流坐诊,药膳坊则由宫中药膳坊的掌事嬷嬷带队,选用新鲜食材、道地药材,按配方精心烹制。
惠民药局药膳堂开张那日,朱雀大街人山人海。百姓们扶老携幼,排队等候诊治,宫人们有序引导,太医们耐心问诊,药膳坊飘出阵阵鲜香,一派热闹而祥和的景象。有常年咳嗽的老汉,喝了太医调配的川贝炖雪梨,三日后便呼吸顺畅;有产后体虚的妇人,服用了当归黄芪乌鸡汤,半月后便面色红润;有积食不化的孩童,吃了山楂麦芽糕,当即胃口大开。消息传开,不仅京城百姓纷纷前来,连周边州县的百姓也慕名而来,惠民药局药膳堂的仁德之名,很快传遍了大靖南北。
李燕儿每隔三五日便会前往惠民药局查看,询问太医诊治情况,调整药膳配方,倾听百姓诉求。她发现江南籍百姓多有湿气重、关节酸困之症,便让太医结合江南气候,研制出茯苓薏米粥、冬瓜海带汤等祛湿药膳;北方百姓则多畏寒、脾胃虚寒,便增配了生姜红枣茶、羊肉萝卜汤等暖身药膳。百姓们见皇后娘娘亲自前来,还能根据地域差异调整药膳,更是感激涕零,每日药局门前都有人自发摆放鲜花、水果,以表谢意。
如此忙碌了月余,惠民药局药膳堂运作步入正轨,后宫诸事也有得力宫人打理,李燕儿才算松了口气。这日她刚从药局回来,萧景渊便兴冲冲地走进坤宁宫:“燕儿,朕今日想起一事,该兑现承诺了。”
“什么承诺?”李燕儿不解。
“还记得承宇三岁生辰时,说想去江南看看吗?”萧景渊笑道,“当时战事未平,朕答应他待北狄退去、国泰民安,便带他去江南游玩。如今北狄已退,战俘屯田事宜顺利,惠民药局也步入正轨,朝堂政务有几位辅政大臣打理,正是出游的好时机。朕打算带你和我们的六个孩子,还有几位皇子公主一同前往,既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也能让你好好歇歇。”
李燕儿心中一动。自嫁入宫中,她便忙于后宫打理、药膳研制,从未有过片刻清闲,江南的烟雨朦胧、小桥流水,她也只在书卷中见过。如今承安、承宁、承悦已经一岁半,聪慧伶俐,承宇、承仁等皇子公主也都到了该见识世面的年纪,此次江南之行,确实是个好主意。
“皇上思虑周全。”李燕儿眼中泛起笑意,“只是宫中政务、惠民药局之事,还需妥善安排。”
“朕已经盘算好了。”萧景渊胸有成竹,“后宫之事,托付给贤妃和淑妃,二人素来稳重,且对你敬重有加,定能打理妥当;惠民药局由张院判和药膳坊掌事嬷嬷共同负责,重大事宜可飞鸽传书禀报;朝堂之上,由首相秦大人、兵部尚书赵大人辅政,朕已拟好密旨,遇有紧急事务,二人可共同决断,事后再向朕禀报。”
“如此便好。”李燕儿点头应允。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上下都在为江南之行做准备。尚衣局赶制了适合江南气候的轻薄衣物,有绣着兰草、荷花的襦裙,也有轻便舒适的锦袍;药膳坊准备了便携的药膳包,有预防晕车的陈皮梅、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茶、健脾养胃的山药糕,还有为孩子们准备的山楂丸、甘草糖;内务府则挑选了精干的宫人、侍卫随行,备好了马车、船只,清点了路上所需的粮草、药品、银两。
出发前夜,李燕儿来到承宇的寝殿。七岁的承宇穿着蓝色衣袍,正坐在榻上,由宫人帮着整理小行囊。见母亲进来,他立刻扑进李燕儿怀中:“母后,明日真的要去江南了吗?乳母说江南有好多好看的花,还有会唱歌的小鸟,是真的吗?”
“是真的。”李燕儿抱着儿子坚实的小身子,温柔道,“江南有西湖、有苏堤,有画舫,还有好多好吃的糕点、新鲜的果子。宇儿到了那里,可以去湖边放风筝,去街上看花灯,还能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坐船游湖。”
承宇眼睛亮晶晶的,满心期待:“那太好了!宇儿要把江南的美景画下来,回来给张院判、给药膳坊的刘嬷嬷看!”
李燕儿失笑,轻轻刮了刮他的小鼻子:“好,宇儿可要好好观察。路上要听父皇和母后的话,不可乱跑,知道吗?”
“宇儿知道啦!”景儿重重点头,又拉着李燕儿的手,“母后,我们能带上小白吗?小白也想去江南看看。”
小白是承宇养的一只小白兔,雪白的绒毛,红宝石似的眼睛,深得景儿喜爱。李燕儿不忍拂逆儿子的心意,点头道:“可以,让宫人把小白的笼子备好,路上好生照看便是。”
承宇欢呼一声,又蹦蹦跳跳地去收拾小白的胡萝卜和青菜了。
次日清晨,天刚破晓,宫门外便已备好车架。萧景渊身着常服,腰束玉带,精神焕发;李燕儿穿着月白色绣兰草纹的襦裙,外罩一件浅粉色纱衫,清雅温婉;皇子公主们也都换上了崭新的衣物,个个兴高采烈。此次随行的皇子公主共有十位:萧承仁、萧承宇、萧承远、萧明曦、萧承轩、萧灵月、萧明姝和萧承安、萧承宁、萧承悦。
随行的还有二十名侍卫、十五名宫人、两名太医,以及萧景渊的贴身太监小禄子、李燕儿的贴身宫女春桃和云儿。众人齐聚宫门前,向留守的大臣和妃嫔道别后,便登上了马车。
车架共有五辆,萧景渊和李燕儿、三胞胎(萧承安、萧承宁、萧承悦)乘坐主车,车内宽敞舒适,铺着厚厚的锦垫,摆放着小几,上面放着茶水、点心和宇儿的小白兔笼子;萧承宇、萧承仁、萧承远、萧承轩乘坐一辆马车,萧灵月、萧明曦、萧明姝乘坐一辆马车,侍卫和宫人分乘另外两辆马车。车队缓缓驶出皇宫,沿着朱雀大街前行,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欢呼雀跃:“皇上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萧景渊掀开车帘,向百姓们挥手致意,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李燕儿也抱着承悦,从车窗探出头来,百姓们看到皇后娘娘平易近人,欢呼声愈发响亮。车队行至惠民药局门前时,张院判和药膳坊的嬷嬷、宫人纷纷上前道别,李燕儿叮嘱道:“张院判,惠民药局的事就拜托你了,务必照顾好前来诊治的百姓,有什么情况及时传信。”
“皇后娘娘放心,老臣定不辱使命!”张院判躬身应道。
车队一路向南,驶出京城。城外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桃花灼灼,田间地头,农夫们正在耕种,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承悦趴在车窗上,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一切,时不时发出惊叹:“母后,你看那桃花好红啊!”“母后,那是什么鸟?飞得好快!”
李燕儿耐心地为她解答,萧景渊则坐在一旁,看着几人温馨的模样,眼中满是宠溺。他拿起桌上的书卷,却是无心翻阅,只觉得此刻远离朝堂纷争,陪伴着妻儿,心中无比安宁。
车队每日行五六十里路便会停下歇息,或是在沿途的驿站,或是在县城的官署。每到一处,萧景渊都会召见当地的官员,询问百姓生计、赋税徭役、农田水利等情况,若有百姓疾苦,便当场下令解决。李燕儿则会查看当地的药材市场、食材种类,与随行的太医探讨适合当地的药膳配方,有时还会亲自前往当地的药铺、医馆,了解百姓的就医情况。
途经一个名叫清风县的县城时,他们得知当地近日爆发了轻微的暑热症,不少百姓上吐下泻。李燕儿当即让太医调配了清热祛湿的藿香正气汤和绿豆汤,让宫人在县城的广场上免费发放,又让当地官员组织人手,清理街道、开凿水井,改善卫生条件。百姓们感激不已,纷纷跪在地上道谢,萧景渊和李燕儿连忙让人将他们扶起,安抚道:“尔等皆是大靖的子民,朕与皇后自然会护佑你们。”
离开清风县时,百姓们自发地在城外列队相送,手中拿着自家种的蔬菜、水果,硬要往车队上塞。萧景渊推辞不过,便让宫人收下,然后让侍卫拿出银两,分发给百姓,百姓们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路行来,皇子公主们也收获颇丰。萧承宇对各地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颇感兴趣,每到一处,都会向当地官员请教,或是翻阅当地的地方志;萧承仁则喜欢骑马射箭,沿途看到山林中的飞鸟走兽,便会缠着侍卫教他射箭;萧承远性格内向,却对花草虫鱼很感兴趣,总是拿着小本子,画下沿途见到的奇花异草;萧灵月则喜欢诗词歌赋,看到美景便会即兴吟诵,还会和李燕儿探讨格律;萧承悦则最是开心,每天都能看到新鲜的事物,认识新的朋友。
这日,车队行至长江北岸。站在江边,只见长江江面宽阔,江水滔滔,船只往来如梭,江风拂面,带着湿润的水汽。几人从未见过如此壮阔的景象,瞪大了眼睛,拍手欢呼:“哇!好大好宽的河啊!”
萧景渊笑道:“这不是河,是长江,是我们大靖最长的江,也是天下最壮阔的江。过了长江,我们就到江南了。”
众人登上早已备好的画舫,画舫宽敞华丽,共分三层,底层是储物间和船员住处,中层是客厅和膳房,上层是观景台。萧景渊和李燕儿带着孩子们来到上层观景台,凭栏远眺,长江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北岸是平坦的平原,南岸是青翠的山峦,江面上,渔船、商船往来不绝,远处的江天一线,白云悠悠,景色壮丽无比。
“父皇,长江真壮观啊!”萧承宇感叹道,“儿臣读过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日亲眼所见,才知诗中意境。”
萧景渊点头赞许:“承宇所言极是。读书需结合实践,方能体会其中深意。此次江南之行,便是要让你们多见见世面,增长见识,日后才能更好地为大靖效力。”
萧承仁则拉着侍卫,指着江面上的渔船,问道:“那些渔船是在捕鱼吗?我们能不能也去捕鱼?”
萧景渊笑道:“待我们到了西湖,便让你体验一番捕鱼的乐趣。”
李燕儿让人在观景台上摆放了桌椅,备上了茶水、点心和药膳。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江景,一边品尝美食,承宇抱着小白,坐在李燕儿身边,小口吃着山药糕,时不时喂小白一口胡萝卜。江风徐来,吹散了旅途的疲惫,众人谈笑风生,气氛温馨而愉悦。
画舫在长江上行驶了两日,便抵达了江南的第一站——江宁府。江宁府是江南的重镇,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称。船靠岸时,江宁府的知府、通判等官员早已在码头等候,见到萧景渊和李燕儿,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臣等参见皇上,参见皇后娘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平身。”萧景渊抬手示意,“免了繁文缛节,朕此次前来,只是游玩散心,顺便看看江宁的民生。”
“臣遵旨。”知府连忙应道,引着众人前往早已备好的行宫。行宫位于江宁府城郊的玄武湖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布置得极为雅致,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又有江南园林的精巧。
众人安顿下来后,稍作歇息,便前往玄武湖游玩。玄武湖水面宽阔,湖水清澈,湖中有五个小岛,由桥梁连接,岛上绿树成荫,亭台掩映。萧景渊和李燕儿乘坐画舫,带着孩子们游湖,画舫缓缓行驶在湖面上,两岸的景色如诗如画,湖边的柳树垂着长长的枝条,随风轻摆,像是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承悦趴在船边,看着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兴奋地拍手:“母后,你看好多鱼啊!它们好快活!”
李燕儿笑着递给她一把鱼食:“悦儿可以喂它们。”
承悦接过鱼食,小心翼翼地撒进水中,鱼儿们立刻围了过来,争抢着鱼食,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萧承仁见状,也抢过鱼食,大把大把地撒进水中,引得更多的鱼儿聚拢过来,承悦笑得前仰后合。
萧灵月则坐在船中,拿出纸笔,细细描绘着湖光山色,她画得极为认真,寥寥几笔,便将玄武湖的美景勾勒得栩栩如生。萧承宇则与萧景渊探讨着江宁府的历史,从六朝古都的繁华,到如今的商业重镇,言谈间颇有见地。萧承远则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着湖边的水草和水鸟,时不时在小本子上画几笔。
游完湖,众人来到湖边的一家酒楼用餐。酒楼的窗户正对着玄武湖,景色极佳。萧景渊让人点了当地的特色菜肴: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松鼠鳜鱼、小笼包、桂花糖藕等。菜肴上桌,香气扑鼻,众人胃口大开。
承说从未吃过小笼包,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汤汁立刻涌了出来,烫得她小嘴通红,却依旧吃得津津有味:“母后,这个包子好好吃,里面有好多汤!”
李燕儿笑着为她擦拭嘴角:“慢点吃,别烫着。”
萧景渊也拿起一个小笼包,品尝后赞道:“江南的点心果然名不虚传,皮薄馅大,鲜香可口。”
李燕儿则对桌上的桂花糖藕颇为喜爱,藕片清甜软糯,带着桂花的香气,既美味又能清热润燥。她夹了一块给景儿,又给几位皇子公主各夹了一块:“这桂花糖藕不错,清热生津,你们多吃点。”
席间,萧景渊询问江宁知府:“江宁府的百姓生活如何?商业税收可有增长?”
知府连忙起身回道:“回皇上,托皇上和皇后娘娘的福,近年来江宁府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商业也日益繁荣,去年的税收较前年增长了三成。尤其是皇后娘娘研制的药膳配方传到江宁后,不少百姓学着烹制,身体康健了许多,干活也更有劲头了。”
萧景渊闻言,看向李燕儿的目光愈发温柔:“都是燕儿的功劳。”
李燕儿浅笑道:“皇上过奖了,这都是百姓们勤劳肯干的结果。”
在江宁府停留了三日,众人游览了明孝陵、夫子庙、秦淮河等景点。夫子庙内,文人墨客云集,萧承宇和萧灵月还与当地的学子们交流了学问,受益匪浅;秦淮河畔,画舫凌波,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承悦看着河面上的花灯,兴奋不已,萧景渊便让人买了一盏兔子灯送给她,承悦宝贝地抱在怀里,整晚都舍不得放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