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西暖阁里,朱元璋的大手轻轻拍着孙儿的后背:
“刚才我跟你爹在屋里说话,……你小子,是不是躲在门外偷听呢?”
朱允熥缩了缩脖子,老实承认:“孙儿……是听见了几句。”
“嘿!”朱元璋眉头一皱,“偷听禁中语,你知道这是什么罪过吗?换成别人,早就被关进宗人府挨板子了!再罚重点,就关进慎刑司了,你就不害怕吗?”
朱允熥抬起眼睛。
“孙儿压根不怕爷爷,但孙儿好害怕爹。今天在外面听得正入神,爹突然出来了,我脑子全蒙了,想跑又不敢跑。要是往常,爹必定勃然大怒,谁知道爹压根没骂我,还出奇地和气……我、我、心里不踏实。”
朱元璋心头不禁一动。
他知道,朱标之所以没动怒,想必是觉得这孩子将来要走自己走过的路,故而不忍心再苛责这个生下来就没娘的孩子。
想到此处,这位铁打的淮西汉子心底也泛起几分凄然,问道:“你既然知道怕,为什么还要偷听?”
朱允熥往祖父膝盖边靠了靠:
“孙儿看爹今天脸色特别难看,猜想肯定是遇到什么棘手的事了。就怕他又跟爷爷吵起来,这才……这才躲在后面偷听了一会儿。”
“说说看,都听见什么了?”朱元璋的手指轻轻敲着紫檀木扶手。
朱允熥声音有些发闷:
“我听见爷爷发了很大的火,我爹肯定被骂得……头都抬不起来。孙儿在外面听着,心里好难受……爷爷的脾气也未免太大了些!”
朱元璋心底生起一丝愧疚,“你可怜你爹?”
朱允熥猛地直起身子,眼圈有点发红。
“是啊,我不可怜他,谁可怜他?外人只当他威风八面,谁知道他整天像个裱糊匠,这边漏了补这边,那边破了补那边。他总想把所有人都安抚好,可这世上哪有事事都如意的!”
朱元璋深深看着孙儿激动的脸,缓缓问道:“要是将来……让你来接这个裱糊匠的担子,你扛得动吗?”
朱允熥扯出一丝苦笑:“扛得动、扛不动,有得选吗?刚才听爷爷的意思,那些文官大臣们……更想让允炆将来接班?”
没等祖父回答,他脱口而出:
“孙儿今天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要是允炆有那等本事,坐得稳大位,我宁愿在大树底下躲凉,就像五叔那样当个富贵王爷。
您看,我爹那么多兄弟,最享福的就数五叔了,洛阳那地方多好啊,又不用像我爹那样,天天和大臣打嘴巴官司,也不用像四叔那样,天天琢磨跟蒙古人打仗。
当皇帝是天底下苦差事,做太子更是受罪。说到底,不过都是……戴着金镣铐跳舞罢了。”
朱元璋今天像是打定了主意要跟孙儿好好聊聊,他突然问道:
“你觉得爷爷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你爹又是个什么样的太子?”
朱允熥答道:
“这件事我在心里早琢磨过。开国皇帝里,爷爷是得位最正的,能跟爷爷比一比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但他们都没有爷爷这般筚路蓝缕、历经艰辛。
至于我爹,在历朝历代的太子里,我爹是最享福的,爷爷对他也是最好的。
你看,刘彻逼死了太子,李世民废了太子,汉景帝一天杀了三个儿子,唐玄宗也一天杀了三个儿子——他们杀起自己的儿子来,比杀仇人还冷血。
我爹跟他们比,过的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朱元璋又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他最放心不下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当上了皇帝,会怎么对待你的那些叔父,还有你的堂兄弟?会怎么对待允炆?”
朱允熥知道,这是对他的终极考验,若是回答得不好,此前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但他却没有直接回应,反而说道:“爷爷,我不懂您的话——皇帝不是一直由爷爷来当吗?”
朱元璋嘿嘿一笑,道:“爷爷已经六十好几了,总有一天要撒手人寰;你爹也不可能管你一辈子,总有一天,你要成为朱家的当家人。”
朱允熥突然眼圈泛红:“我希望爷爷能长命百岁,希望我爹能长命百岁,这样我就永远有爷爷、有爹在身边。要是没有爷爷、没有爹,那我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孤儿了。”
朱元璋平添了几分伤感,但还是要追问:“我是说。如果真到了你当皇帝的那一天,你会怎么对待你的这些叔父,还有你的堂兄弟?”
朱允熥这才认真答道:
“十六叔、十七叔、十八叔、十九叔就不用说了,我们年纪相差不大,自小一块长大、一块玩耍,还在一个学堂读书。
虽说是叔侄,实际上跟亲兄弟没什么两样。我肯定不会亏待他们。那些年纪更小的叔父,我也会好好照顾,绝不会让他们受委屈。至于二叔、三叔、四叔、五叔他们,我会把他们当成父亲一样敬重。”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又接着问:“那你会怎么对待允炆?”
朱允熥当即答道:“我连堂兄弟都不会亏待,又怎么会亏待他呢?”
阁子里祖孙说着体己话,立允熥为皇太孙的消息已传遍各宫。
其实这事大家心里早有准备。
自从朱允熥要娶徐家大女儿的消息传出来,明眼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伙儿就是在等这最后的消息落地。
如今总算尘埃落定,众人反倒觉得踏实了。
消息传开后,宫里的娘娘们最先凑到一块儿议论。
郭惠妃、杨妃、余妃都说这个决定好。在她们看来,允熥比允炆更好相处。这孩子性子实在,话不多,也不爱出风头,在宫里人缘一直不错。
最高兴的还要数那些年轻王爷们。朱权、朱楩、朱橞、朱栴他们个个眉开眼笑;朱尚炳、朱济熺、朱高炽、朱高煦、朱济熿这些堂兄弟也都喜气洋洋。
他们都知道,这会儿朱允熥正在皇祖父那儿接受最后的考验。
没过多久,朱允熥从西暖阁出来了。
刚走出乾清门,拐过宫墙转角,几个小叔叔和年纪相仿的堂兄弟突然从石柱子后面蹦出来,一下子把他团团围住。
皇太孙殿下,恭喜恭喜!大家七嘴八舌地嚷着。
特别是朱高煦和朱济熿。
这俩人本来就是朱允熥最要好的玩伴,这会儿更是兴奋得不行,一个使劲拍他肩膀,一个拽着他袖子,那高兴劲儿比他们自己得了赏赐还来劲。
皇祖现在只是宣布了这一决定,离正式的册立,差了一大截。
听见众人"皇太孙“、“皇太孙"乱喊,朱允熥赶紧摆手:什么皇太孙,求求你们了,这话可不能胡说!
站在一旁的朱权看着他,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初正是他极力鼓动朱允熥去争这个位置的,如今看着这个侄子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今天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这时,岷王朱楩和谷王朱橞挤了过来,一左一右把朱允熥拽到旁边一棵槐树后面。
朱楩先开口:熥哥,你今天可算争了一口气!我俩这些日子,眼巴巴盼着你修成正果!
朱允熥乖巧地笑:我知道,十八叔、十九叔最疼我,将来我定然不会亏待两位叔父。
我们可不要你什么回报!朱橞赶紧摆手。
我们就是看不惯允炆那小子。如今能定下来,我们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要是允炆真当了家,我们兄弟俩绝对没好果子吃!他现在翅膀还没硬,就天天想着找我们的茬,等他真掌了权,你说我们还有活路吗?
朱楩也跟着点头,拉着朱允熥的胳膊小声说:
熥哥,你现在可是父皇跟前的红人,父皇疼你这个孙子,远比疼我们这些儿子上心。往后你要是有机会,多在父皇跟前提提我们,我们也想常到父皇跟前尽尽孝心。
朱允熥忍不住笑:十八叔、十九叔说的哪里话?你们要去给皇爷爷尽孝,随时都能去,哪里用得着我从中周旋?再说,皇爷爷天天跟我说,总念叨十八叔、十九叔忘了他,都不进宫来看他。
朱楩一听,脸上露出几分委屈:我哪是不想去?我去一次,他就骂我一次,骂着骂着还上手揍我,次数多了,我也不敢再去了。
朱橞道:"我上次给他踩背,刚开始还好好的,不知怎么的突然就怒了,骂我是杀才、狗脑子……你说……谁受得了?"
骂就骂呗,有什么要紧的?朱允熥笑着劝道,老子骂儿子,本就是常有的事,有什么稀罕的?四叔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是几千里地跑回来找骂。他骂他的,你该去看他还去看他,他骂完就忘了,你别往心里去就成。
朱允熥正与几位叔父、堂兄弟说得热闹,忽见远处一名羽林卫高举捷报旗,脚步如飞地疾奔而来,一路高呼:“捷报——捷报——!”
急促的呼喊声划破宫苑的宁静,众人顿时收住话头,齐刷刷循声望去。但见那羽林卫越跑越近,声音也愈发洪亮清晰,字字铿锵:
“蓝大将军北疆大捷——!”
朱允熥站在槐树底下,心头猛地一缩。
’舅姥爷真不愧是大明战神,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可这份军功,对舅姥爷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朱标忽收到北疆大捷,顿时大喜。
正这时,内侍禀报:“太子爷,三皇孙来了。"
朱标皱了皱眉:"传他进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