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仿佛是老天爷忘了关紧的水龙头,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一下就没了尽头。
从起初的润物细无声,到后来的瓢泼倾盆,整整一个多月,天空始终是灰蒙蒙的一片,铅云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泥土的腥气,墙角屋根,苔藓疯长,连带着人的心情也湿漉漉、沉甸甸的。
县城外的大河,早已不堪重负。平日里温顺流淌的河水,此刻像是被唤醒的远古巨兽,咆哮着,翻滚着,裹挟着泥沙、断木,甚至还有一些不幸被卷入的家禽牲畜,朝着下游猛冲。
闸口的水位线一天高过一天,红色的警戒标志换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在一声沉闷而无奈的巨响中,闸门缓缓升起。
“开闸了!开闸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那积蓄了一个多月力量的洪水,便如挣脱了牢笼的猛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朝着县城奔腾而来。
浊黄色的浪涛铺天盖地,嘶吼着,吞噬着沿途的一切。县城的城门,早已按照往年的经验,提前上了闸板,用沙袋加固。
人们站在城墙上,忧心忡忡地望着那汹涌的水头,心中默默祈祷着这道屏障能够抵挡住大自然的怒火。
然而,这一次的洪水,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好!水要漫过城墙了!” 有人发出惊恐的尖叫。
话音未落,那汹涌的洪峰已经如同一堵移动的水墙,轰然越过了并不算太高的城墙顶部。
“轰隆 ——” 一声巨响,仿佛天塌地陷,坚固的城门在洪水的巨大冲击力下,瞬间被冲垮、撕裂。
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又如同决堤的江河,瞬间涌入了县城。街道上,房屋里,转眼间便成了一片汪洋。
人们的惊叫声、哭喊声、房屋倒塌的轰鸣声,混杂在洪水的咆哮声中,构成了一幅末日般的景象。
陈孝斌坐在自家的房顶上,冷眼看着脚下的汪洋一片。他脸上没有太多的惊慌,只有一种经历过风浪后的平静,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早在半个月前,看着雨势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陈孝斌便预感到情况不妙。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但不代表他没有头脑。他知道水火无情,尤其是这连绵不绝的大雨,必然会带来洪水。
陈孝斌心理:这雨下得邪乎,往年哪有这么下的?不行,得早做准备。粮食是命根子,可不能被水泡了。房子虽然是草顶的,但也得弄得结实点,万一水大了,房顶再塌了,那可就真没地方待了。
于是,他将家里仅存的几袋粮食,小心翼翼地搬到了屋内最高的房梁上,又在下面用几块结实的木板垫高,确保万无一失。
然后,他又爬上屋顶,仔细检查了每一处草苫,将松动的地方重新捆扎牢固,又在关键部位多加了几层草料,用粗麻绳勒紧。他甚至还提前找来了几个大葫芦,晒干了,留作漂浮之用。
此刻,洪水已经没过了院子,曾经熟悉的床铺、桌子、椅子,此刻都像无助的浮萍一样,在浑浊的水中漂浮、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只有那几袋被垫高的粮食,安然无恙地待在高处,像是黑暗中的灯塔,给了陈孝斌一丝慰藉。
他拎着那几个晒干的大葫芦 —— 里面塞了些干粮和打火石,又揣上用油纸包好的一包炒黄豆,这是他未来几天的口粮 —— 稳稳地坐在加固过的草房顶上。
脚下是汹涌的洪水,远处是若隐若现的屋顶和挣扎的人影,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腥味。
陈孝斌想:还好,还好提前准备了。这水,也不知道要涨到什么时候,要淹多久。希望别再下了,老天爷,歇歇吧。
他抓起出几颗炒黄豆,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着。豆子的焦香和咸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带来一丝实在的感觉。
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眼神有些茫然,但更多的是一种坚韧。他知道,现在能做的,就是待在这里,保存体力,等待洪水退去。
与陈孝斌的 “孤军奋战” 不同,晓宏夫妇则带着小文和小武,跟着妹夫建国,一路蹚着齐腰深的洪水,艰难地来到了建国的大嫂家。
建国的大嫂家,在县城北门外山上,一个相对地势较高的地方,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两进院子,前后两座四合院相连,中间有一个宽敞的天井场子。
正因为场子大,房间多,所以成了亲戚朋友逃难的首选之地。
晓宏想:多亏了建国,不然我们一家老小,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这水太大了,家里肯定是全淹了。唉,辛辛苦苦攒下的一点家当,怕是都没了。
晓宏看着妻子书珍抱着吓得瑟瑟发抖的小武,小文则紧紧抓着自己的衣角,脸上满是惊惶。
他心中一阵酸楚,却又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安慰道:“别怕,别怕,到建国大嫂家就安全了。这里地势高,房子结实。”
书珍脸色苍白,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哭腔:“嗯,只要人没事就好,只要人没事就好。”
建国在一旁也连忙说道:“大哥大嫂,放心吧,我大嫂人好,家里地方也大,肯定能容下我们。”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果然如建国所说,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都是来逃难的亲戚。
大家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迷茫。建国的大嫂是个爽朗热心的中年妇女,虽然家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笑容,不停地招呼着大家。
“来了来了!快进屋,别在外面站着了!” 大嫂热情地迎上来,看到晓宏一家,连忙道,“这就是晓宏和书珍吧?快,里面请,里面请。”
晓宏和书珍连忙道谢:“给大嫂子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
“说啥麻烦不麻烦的,都是一家人!这洪水无情,咱们亲人就得互相帮衬着!”
大嫂一边说着,一边把他们往里让,“建国、秀秀,快带你哥嫂和孩子们去后院那两间朝东的屋子,那里刚腾出来,还能住下。”
晓宏夫妇被安排在了第二个四合院,门朝东的两间房子里。房间不大,里面简单地放着两张大床,铺着一些干草和破旧的被褥。
虽然简陋,但在这洪水滔天的时刻,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相对干燥的地方落脚,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书珍想: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多亏了秀秀和建国。
日子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 吃饭。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巨大的问题。尤其是吃饭,简直成了头等大事。院子里每天都人来人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孩子们的哭闹声、大人们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晓宏和建国是家里为数不多的壮年男人,他们不能闲着。
每天,天刚蒙蒙亮,洪水稍稍退了一些,两人便拿起简陋的渔具 —— 几根削尖的木棍,或者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系上鱼线,就蹚着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去附近的山里寻找溪流或者被洪水围困形成的小水潭钓鱼。
山里地势高,洪水影响相对小一些,或许能有些收获,给孩子们补充点营养。
晓宏想:这么多人吃饭,大嫂家的存粮肯定撑不了多久。我和建国得想办法弄点吃的回来,总不能白吃白住,让大嫂为难。小文、小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让他们吃点好的。
而秀秀,则主动承担起了为孩子们和哥嫂 “抢饭” 的任务。她知道,在这种时候,粮食金贵,去晚了,可能就什么都吃不上了。
每天天不亮,秀秀就抱着还在熟睡的艳艳,和其他几个妇女一起,早早地等在厨房门口,等着分饭。那队伍排得老长,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焦急和期盼。
小文毕竟还是个孩子,虽然经历了洪水的惊吓,但对这种集体生活的 “盛况” 还是感到有些好奇。他看到大姑每天都要去排队,而且总是去得特别早,心里很不解。
这天早上,秀秀又准备出门,小文忍不住拉住了她的衣角,仰着小脸问道:“大姑,为什么每天都要去那么早排队呀?到底有多少人要吃饭呀?”
秀秀摸了摸小文的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轻声道:“人多着呢,去晚了就没饭吃了。小文乖,在屋里待着,看好弟弟,大姑去给你们打饭回来。”
小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心里的疑惑更深了。她决定自己去数一数。
等到早饭的时间快到了,院子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朝着厨房的方向聚集。小文便悄悄地溜了出来,站在院子的角落里,开始认真地数了起来。
“一、二、三、四……” 他小声地数着,看着院子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数了半天,他才勉强数清楚。
“哇!” 小文忍不住惊叹出声,“大姑,大姑!我数清楚了!一共、一共三十九口人呢!”
他跑回房间,兴奋地对刚打饭回来的秀秀喊道。
秀秀闻言,苦笑了一下,点了点头:“是啊,人多吧?所以大姑才要去那么早排队。” 她打开手里的粗瓷碗,里面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还有一小块黑乎乎的窝头。“快吃吧,小文,小武,趁热吃。”
小文看着那碗米粥,又看了看大姑疲惫的脸,刚才的兴奋劲儿一下子就没了,心里沉甸甸的。他终于明白了大姑为什么要去那么早,也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厨房里,三个电饭锅几乎是连轴转,一锅接一锅地煮着饭,米少水多,煮出来的粥清汤寡水。即便是这样,也常常是僧多粥少,晚一点去,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风了。
有一天,情况尤其糟糕。可能是存粮真的不多了,煮出来的粥比平时更稀,窝头也更小了。秀秀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才给小文、小武还有晓宏和书珍抢到了一点吃的,轮到她自己的时候,锅里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些浑浊的米汤。
秀秀想:唉,又没饭了。算了,我饿一顿没关系,只要大哥大嫂和孩子们能吃上就行。他们比我更需要。
她默默地洗了碗,回到房间,强打精神,说自己不饿,刚才在厨房已经吃过了。但那微微瘪下去的肚子和眼底的疲惫,又怎么瞒得过晓宏和书珍。
晓宏看着秀秀,心中百感交集,他放下手中的碗,把自己碗里仅有的一小块窝头递给秀秀:“秀秀,你吃,我不饿。”
秀秀连忙摆手推辞:“大哥,你吃,你每天和建国去山里钓鱼,那么辛苦,怎么能不吃饭。我真的不饿,刚才在厨房帮忙,大嫂给了我一块吃的。”
书珍也看在眼里,她拉过秀秀的手,眼圈泛红:“秀秀,委屈你了。我们…… 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 患难见真情,在这种艰难的时刻,秀秀的付出,让她感动不已。
书珍想:秀秀真是个好弟媳,这么困难的时候,还处处想着我们和孩子。这份情,我们这辈子都不能忘。等以后日子好了,一定要好好补偿她。
秀秀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抱着艳艳,轻声道:“嫂子,你说啥呢,咱们是一家人啊。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午饭后,如果天气稍微好一点,雨势小一些,秀秀就会抱着艳艳,和书珍一起,带着小文和小武到院子后面的山坡上透透气。那里地势更高,能够暂时远离院子里的嘈杂和压抑。
山上的空气清新,带着雨后泥土和草木的芬芳。洪水虽然淹没了县城,但对这山坡上的影响不大。
小文和小武一到山上,就暂时忘记了饥饿和恐惧,开始在草地上追逐嬉戏,捡一些奇形怪状的小石头。
“妈妈,大姑,你们看!我捡到一块像小兔子的石头!” 小文举着一块白色的鹅卵石,兴奋地跑过来。
“哇,真的很像!小文真厉害!” 书珍笑着夸奖道,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小武也不甘示弱,举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我也有!我这个像小狗!”
秀秀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逗着怀里的艳艳:“艳艳你看,哥哥、姐姐多开心。”
艳艳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轻松的气氛,咯咯地笑了起来,小手挥舞着,想要去抓小文手里的 “小兔子” 石头。
秀秀想,要是能一直这样平静就好了。孩子们能开开心心的,不用挨饿,不用害怕。希望这洪水快点退去,一切都能好起来。
书珍心里想,虽然日子苦了点,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孩子们能平安快乐,就比什么都强。有晓宏,有秀秀,有孩子们,再难的日子,也总能熬过去的。
她们坐在山坡上,看着孩子们玩耍,聊着一些家常,或者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被洪水围困的县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日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艰难和偶尔的片刻安宁中,缓缓流淌。
虽然充满了苦难,但亲情的温暖,孩子们的笑脸,却像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支撑着他们,在这洪泛的来临时,努力地、坚韧地生活下去。
夏日的雨依旧淅淅沥沥,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却从未熄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绝世推拿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