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天刚蒙蒙亮,林墨四人就带着工具下了山,溪云村的田埂上早已热闹起来,村民们扛着秧苗,挽着裤腿,准备下田插秧。
“林先生,苏姑娘,你们来啦!”村长笑着迎上来,递过四副秧苗,“来,我教你们怎么插。”
田埂边的水田里,泥水没过脚踝,冰凉的触感让丫丫忍不住缩了缩脚。“这水好凉啊。”
“刚开始是有点,习惯就好了。”村长挽起裤腿走进田里,拿起一把秧苗,示范道,“插秧要讲究间距,每行隔这么远,每株之间也要留空隙,这样稻子才能长得好。”他边说边将秧苗插进泥里,动作熟练流畅。
林墨四人学着村长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走进田里。刚一落脚,就感觉脚下的泥土软软的,差点滑倒。
“站稳了,身体稍微前倾。”林墨叮嘱道,自己先试着插了一株,结果秧苗歪歪扭扭,一松手就倒了。
村民们看到,都善意地笑了起来。一个老农走过来,耐心地指导:“插的时候要用点力,把根须埋进泥里,这样才稳当。”
苏晴学得很快,她仔细观察老农的动作,模仿着调整秧苗的角度和深度,插下去的秧苗虽然不算整齐,却都稳稳地立在田里。
丫丫和阿禾也慢慢找到了窍门。丫丫性子急,一开始插得飞快,结果间距忽大忽小,秧苗东倒西歪;阿禾则很细心,每插一株都要比划半天,确保间距合适,速度虽然慢,却插得很整齐。
林墨看着三人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自己也静下心来,一点点琢磨。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水田里,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泥水溅得满身都是,却没人在意。
田埂上,几个孩子提着水壶跑来跑去,给大人们送水。看到丫丫插的秧苗歪歪扭扭,忍不住咯咯直笑。
“笑什么笑,我这是新式插法!”丫丫嘴硬道,手上却悄悄调整了姿势。
中午时分,村长喊大家休息,村民们纷纷走上田埂,拿出带来的干粮,坐在树荫下吃起来。林墨四人也累得够呛,瘫坐在草地上,大口喘着气。
苏晴递过来用荷叶包好的饭团,里面夹着腌菜,简单却很可口。“快吃点,补充体力。”
“插秧比练剑还累。”丫丫咬着饭团,含糊不清地说。
“这可是力气活,不一样的。”林墨笑道,看着水田里渐渐成型的秧苗,虽然不算完美,却也别有一番成就感。
下午,大家继续插秧。有了上午的经验,林墨四人的速度快了不少,插得也整齐了许多。村民们不时点头称赞,气氛格外融洽。
夕阳西下时,一片水田终于插满了秧苗。绿油油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大家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多亏了你们,不然今天肯定完不成。”村长感激地说,“走,到我家吃饭去,我让老婆子杀只鸡!”
“不用不用,我们还要回山呢。”林墨连忙推辞。
村民们却热情地拉着他们不放,非要留他们吃饭。盛情难却,林墨四人只好答应。
村长家的晚饭很丰盛,有香喷喷的炖鸡汤,还有炒青菜、蒸土豆,都是自家种的蔬菜,新鲜可口。大家围坐在桌旁,边吃边聊,说着田里的收成,聊着村里的趣事,欢声笑语不断。
回到小院时,已是深夜。四人累得倒头就睡,梦里都是绿油油的秧苗在风中摇曳。
田间的劳作虽然辛苦,却让他们感受到了耕耘的快乐与踏实。这份与土地相连的质朴,如同春日的雨露,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故事,在泥土的芬芳中,增添了几分烟火气,也让守护的意义,更加具体而温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云州风云起:少年学武护苍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