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腾鳌堡的战报与高岩那份字迹工整、图文并茂的《新式陆军操法及火器运用刍议》,被聂士成以六百里加急,直送紫禁城军机处。这一次,不再是单纯报捷的奏折,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体系化的军事改革方案。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之内,光绪皇帝在翁同龢等帝党官员的支持下,正为“练兵自强”之事与后党及朝中守旧势力艰难角力。辽东前线的连番失利,使得“不变法无以图存”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具体如何“变”,朝堂之上却莫衷一是。高岩的捷报与万言书,恰在此时,如同投入激流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朝会之上,支持者慷慨陈词,将高岩及其新军第一标誉为“浴火重生之典范”,称其战法、编制、操典乃至格致之应用,皆可为天下法,力主将其经验推广诸军。反对者则嗤之以鼻,斥之为“侥幸之功”,“奇技淫巧”,认为高岩“年少骤贵,所行多违祖制”,若推而广之,必将导致“纲纪紊乱,兵将离心”。
争论异常激烈。然而,前线实实在在的战绩,以及那份条分缕析、逻辑严谨的万言书,其所展现出的远见卓识与务实精神,让许多中间派官员也无法轻易否定。更重要的是,光绪皇帝本人,在细阅了高岩关于技术强军、编制革新、思想教化等方面的论述后,深受触动,看到了他所期盼的“自强”之路的一线曙光。
几经波折,在帝党的极力推动和前线聂士成等将领的遥相呼应下,一道震动朝野的谕旨终于颁下:
“朕闻辽东之战,有新军第一标统领高岩者,忠勇智略,屡挫凶锋,其所练之军,阵法器械,多有可采。着即擢升高岩为总理练兵事务衙门帮办大臣,赏穿黄马褂,加都统衔(从一品武官虚衔,显殊荣),专责督办直隶、奉天新军编练事宜。原新军第一标扩编为武卫新军第一镇(师级编制),着高岩兼摄统制。一应营制、饷章、操法,准其参酌中西,厘定新章,奏明办理。各该省将军、督抚,务须协力同心,不得掣肘。钦此。”
这道旨意,石破天惊!
总理练兵事务衙门帮办大臣!这已不是单纯的前线将领,而是直接进入了中央层面的军事改革核心机构,拥有了影响全国新军建设的话语权和实操权!武卫新军第一镇统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建陆军师长官,其地位与权柄,已远超寻常总兵、提督!
高岩,这个一年前还只是哨官的年轻人,以令人瞠目的速度,一跃成为大清军界一颗最为耀眼的新星,手握实权的改革派悍将!
旨意传到腾鳌堡,全军沸腾!士兵们欢呼雀跃,与有荣焉。他们知道,自己追随的这位年轻统帅,已然踏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高岩接旨时,面色平静,心中却波澜起伏。他知道,这并非简单的升官晋爵,而是将他和他所倡导的新式军队,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楷模”,也成为了旧势力眼中必须拔除的“钉子”。前方的道路,注定更加艰险。
他没有时间沉醉于荣耀。圣旨赋予了他权力,也赋予了他沉甸甸的责任。他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将腾鳌堡的点滴经验,放大、深化、系统化,打造出一支真正能够代表近代化方向的标杆军队——武卫新军第一镇。
首先,是框架的搭建与人员的遴选。
高岩以原新军第一标为骨干和种子,迅速搭建起镇的框架:下辖步兵两协(旅)、炮标(团)、马标、工兵营、辎重营、军乐队、野战医院等,编制完整,兵种齐全。他利用帮办大臣的职权,不再局限于从旧军中挑选,而是面向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公开招募“身家清白、体魄强健、略通文墨之十六至二十五岁青年”,开出的饷银和待遇远优于旧军,并承诺将授以文化、格致之学。一时间,应者云集。
其次,是操典与制度的彻底革新。
高岩亲自挂帅,组织麾下受过新式教育的军官和幕僚,结合腾鳌堡实战经验、对德日操典的研究以及他的超越理念,日夜赶工,编撰《武卫新军暂行操典》。这本操典彻底摒弃了旧式军队的花架子和繁琐礼仪,完全从实战出发,详细规定了从单兵射击、格斗、土工作业到班、排、连、营、协各级战术协同,以及步、炮、骑、工各兵种配合的所有细则。同时,《内务条例》、《惩罚条例》、《后勤保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也相继出台,将军队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再者,是装备的体系化建设与军工的初步尝试。
高岩利用职权和声望,千方百计地从天津、上海乃至通过秘密渠道从国外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武卫新军第一镇优先换装了统一的德制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 88),并配备了更多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克虏伯行营炮。他更是将腾鳌堡的“技术工坊”升级为直隶兵工总局筹备处,自兼总办,延揽各地工匠和略通西学的格致人才,开始系统性地研究武器弹药的生产与改进。虽然初期只能进行维修和仿制,但高岩坚信,这是实现“器利”的根本之道。
最重要的,是“军魂”的塑造。
高岩深知,没有灵魂的军队,装备再好也不过是乌合之众。他在新军中强力推行文化教育,设立“随营学堂”直至镇一级,要求士兵必须识字,军官必须学习战术、地理、历史。他亲自撰写《军人精神教育》教材,摒弃空泛的忠君说教,转而强调“保家卫国”、“扞卫华夏”、“军人荣誉”和“责任担当”,试图培养士兵的国家民族意识和职业军人精神。他严格要求军纪,强调“军令如山”,但同时严禁军官克扣粮饷、随意打骂士兵,并建立了相对公平的晋升和奖惩机制。
练兵场设在远离京城、相对独立的通州大营。每日拂晓,号声响起,整个大营便如同苏醒的巨兽,开始了雷打不动的操练。队列、射击、战术协同、土工作业、体能训练……科目繁多,要求严苛。高岩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训练场,他不再是那个亲自操枪冲锋的哨官,而是更像一个严谨的工程师和战略家,观察、指导、修正着这支庞大军队的每一个细节。
朝野的目光,或期待,或嫉妒,或疑虑,都聚焦于通州大营。武卫新军第一镇,这支承载着帝国自强希望与高岩个人野心的“楷模”新军,正在汗水与争议中,悄然成型。它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演练,都牵动着各方势力的神经。
高岩站在点将台上,望着下方龙腾虎跃、口令震天的练兵场,心中并无丝毫轻松。他知道,打造这支“楷模”军队,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如何应对来自内部旧势力的阻挠和外部强敌的觊觎,才是真正的考验。
新军楷模,已成标杆。但这标杆能否立得住,能否指引方向,还需经历更严峻的风雨洗礼。他握紧了手中的《武卫新军暂行操典》,目光坚定地望向南方。那里,是帝国的中枢,也是风暴酝酿的中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北洋钢铁军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