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惊雷”的余波,在英国人审慎的退却与登州方面强硬而灵活的谈判中,逐渐化为一种脆弱的、心照不宣的临时平衡。战争的阴云虽未完全散去,但其迫在眉睫的威胁已暂时缓解。高岩深知,这喘息之机是用战略冒险换来的,珍贵而短暂。他必须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迅速转化为夯实根基、加速发展的实在成果。于是,在谈判桌外的另一条战线上,一场关乎国运的、无声的“建设战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铺开。
一、 血脉贲张:钢铁动脉的延伸
与英国人的谈判尚在胶着,高岩便已指示行政总署和工业发展署,将铁路建设提升至最高战略优先级。“要想富,先修路”的朴素道理,在这个时代更与军事机动、资源调配、政权控制息息相关。
· 胶济铁路(青岛—济南):这条由德国资本和技术主导的线路,成为了首要突破口。高岩亲自约见德国驻登州领事及负责工程的德方代表,态度明确:“此路关乎山东命脉,亦为德高合作之典范,必须加快进度!军政府将全力配合征地、提供劳役,但中方工程师与学徒必须深度参与勘测、设计与施工全过程,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 他甚至调派了一支工兵部队,协助进行最艰苦的路基开挖和隧道掘进工作。在他的强力推动下,胶济铁路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钢轨如同黑色的血脉,一寸寸向着内陆富庶的济南府延伸。
· 内部路网规划:与此同时,军政府自身的交通规划部门(新设)在德国技术顾问的协助下,开始着手规划连接淄川煤矿、莱芜铁矿与主要港口、工业区的内部铁路支线网。图纸上的线条,勾勒着未来资源高效流动的蓝图。高岩明白,只有将这些关键矿产与工业中心和出海口紧密连接,才能真正盘活控制区内的经济。
· 人才掠夺与培养:高岩再次密令“星火”小组,重点关注清廷关内外铁路、以及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即后来的京汉铁路)筹备处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不得志或对现状不满者,设法接触、策反,许以高薪厚禄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将他们“请”到登州。同时,“格致学堂”内新设“铁道工程科”,选拔聪颖学子进行系统培养。
钢铁的轨道,在现实与蓝图之上并行延伸,它们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通道,更是政权控制力与经济活力的象征。
二、 蓝图跃然:船台上的新生
青岛,“蓝海造船所”一期工程终于在万众瞩目下竣工。这座配备了德国大型龙门吊、重型船台和初步现代化车间的造船厂,承载着高岩和整个海军乃至军政府的深蓝之梦。
竣工仪式简单而务实。高岩没有发表长篇大论,而是在船厂总办(一位从江南挖来的资深造船专家)和李德明、林启贤等人的陪同下,直接走进了已然成型的总装车间。
“总司令,请看,”总办指着船台上那已经初具规模的、散发着桐油和钢铁气息的船体,语气中带着自豪,“此乃我‘蓝海’自建的第一艘大型舰艇,依据德国提供的改进型S-90图纸,结合我们自身需求放大设计,暂定名‘飞霆’级鱼雷艇驱逐舰。设计排水量四百五十吨,装备两门88mm速射炮,四具450mm鱼雷发射管,设计航速二十八节!其部分钢材已尝试采用我青岛铁厂自炼的低碳钢,虽品质尚不及德国原产,却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高岩抚摸着冰冷的、尚在铆接的舰体钢板,感受着那粗糙而坚实的触感,心中激荡难平。这不仅仅是造一艘船,这是在锻造一个民族重新走向海洋的勇气与能力。
“很好!但要记住,仿制只是第一步。”高岩对围绕在身边的技术人员们说道,“我们要在吃透图纸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下一步,海军司令部和技术部门要联合提出我们自己对未来舰艇的需求,比如,我们需要一种航程更远、适航性更好,能伴随主力行动的多用途巡防舰;我们需要对现有潜艇进行加大、加深改进,使其能搭载更多鱼雷,潜航时间更长!”
他看向林启贤:“林参谋长,你们海军不能只等着船厂给什么就用什么,要主动提出想法,参与到设计中来!”
他又看向李德明:“李总办,机器局和‘启明’组,要加快对舰用柴油机、更先进的观瞄设备、甚至……无线电报在舰艇间战术通讯应用的研究!我们要造的,是能适应未来海战的舰船,不是列强的过时仿品!”
他的话语,为“蓝海造船所”乃至整个海军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仿制到改进,再到最终走向自主设计。一幅更加宏伟的舰艇发展蓝图,已在众人心中徐徐展开。
三、 星火燎原:无形疆域的开拓
就在高岩专注于“铁轨”与“蓝图”之时,“星火”计划在南中国的工作,伴随着戊戌政变后清廷威信扫地及军政府声望上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位化名“钟先生”的“星火”高级别成员,历经数月经营,终于通过中间人,与一位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中担任机要文案、对洋务和新政均有独到见解,却又对清廷彻底失望的举人——谭汝纶(虚构人物),建立了稳固的联系。
在一艘航行于长江江心的普通客舱内,两人再次秘密会面。窗外是滚滚东逝的江水,舱内则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谭先生,北京之事,想必您已深知。太后垂帘,皇上被囚,维新顿成泡影。张香帅(张之洞)虽坐镇湖广,兴办实业,练新军,然处处受朝廷掣肘,外加列强环伺,其‘中体西用’之说,真能挽这狂澜于既倒吗?”钟先生语气平和,却直指核心。
谭汝纶长叹一声,神色萧索:“朝廷……已无可救药。香帅虽有抱负,然身处此局,亦是步履维艰,动辄得咎。如今北有高帅……据闻其在山东辽东,行事果决,大异于朝廷,竟能屡挫强敌,近日更闻与英人周旋,不落下风。不知其‘革新’之实,究竟如何?”
钟先生知道火候已到,不再空谈理念,而是详细介绍了军政府在土地、税制、教育、军工乃至刚刚起步的地方咨议制度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尤其强调了高岩对实学、对工业、对建立不受制于人的国防体系的执着。
“高帅曾言,吾辈非为割据一方,实欲探索一条能使华夏真正自强之路。此路艰难,需四方志士共襄盛举。南方物阜民丰,人才荟萃,若能与北方革新力量连成一气,破除旧弊,何愁国势不振?”钟先生最后恳切地说道。
谭汝纶听着,眼神从疑虑、思索,逐渐转为一种下定决心的光芒。他沉默良久,终于压低声音道:“钟先生所言,令在下茅塞顿开。观高帅之所为,方是救国之道。在下……愿效绵薄之力。香帅幕中,尚有数位同仁,对朝廷早已心灰意冷,或可引为奥援。只是此事关乎身家性命,须得万分谨慎……”
一条通往晚清最重要地方实力派之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权力核心的隐秘渠道,就此悄然打通。这“星火”之光,虽微弱,却已开始照亮南方权力版图的某些幽暗角落。
铁轨在延伸,蓝图在铺展,星火在蔓延。高岩立于总司令部楼顶,俯瞰着日渐繁忙的登州港和远处隐约传来机械轰鸣的工业区。他知道,这些看似分散的点——铁路、船厂、南方的渗透——终将连成线,织成面,构成他与这个时代豪强逐鹿的真正资本。脚下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手中的工具与前方的目标,已愈发清晰。
25章奉上,看完别忘了互动呀!喜欢就点个赞,怕后面找不到就加入书架一下,要是想支持我,小礼物走一波~你们的动作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北洋钢铁军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