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系统的低语
青岛外海的硝烟尚未散尽,东瀛细菌战的阴霾仍萦绕在心头,高岩却在深夜的办公室内,面对着一份超越这个时代理解的“启示”。当他凝神审视总参谋部提交的、关于“钢驹”坦克故障分析和“猎鹰”系列飞机改进方向的报告时,脑海中那沉寂许久的【系统】界面,再次泛起了微光,并浮现出新的信息流。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提示,而是更具象化的、针对现有技术瓶颈的“优化推演方案”。
【分析对象:陆地突击单元“钢驹-I型”】
【核心问题:传动系统可靠性低(材料疲劳、齿轮设计缺陷)、发动机过热(冷却效率不足)、悬挂系统适应性差】
【优化方案推演(基于当前位面可实现技术):
1. 传动系统:采用镍铬合金钢替代现有材料,优化渗碳淬火工艺提升齿轮表面硬度与耐磨性;重新设计斜齿齿轮布局,降低传动冲击与噪音。(附:简易合金配方比例与热处理温度曲线草图)
2. 冷却系统:增大散热器面积,引入强制循环水冷结构,于发动机舱加装导流板,优化散热风道。
3. 悬挂系统:借鉴改进型克里斯蒂悬挂原理(附简易结构示意图),提升越野通过性与行驶平稳性。】
【备注:优化后,预计可靠性提升45%,持续行驶里程增加60%,故障率下降至可接受范围。】
【分析对象:空中侦察\/打击单元“猎鹰-II型”】
【核心问题:机体结构强度不足(俯冲颤振)、发动机功率瓶颈、缺乏有效的空中格斗能力】
【优化方案推演:
1. 结构强化:关键承力部位采用钢管焊接骨架与高张力铝蒙皮混合结构(附连接节点示意图);机翼内部增加加强肋密度,优化气动外形以减少颤振源。
2. 动力升级:在现有星型发动机基础上,研发二级增压系统(附原理草图),提升高空功率输出。
3. 专用空战平台加速:优先资源倾斜“隼式”项目,建议采用下单翼、全金属(初期可部分采用木质)结构,装备同步射击装置(协调机枪子弹穿过螺旋桨间隙,附原理简述),专注于高空高速与机动性。】
【备注:“猎鹰-II”改进型可满足当前侦察与轻型轰炸需求;“隼式”成功后可初步夺取局部制空权。】
【新增联动建议:探索“蜂群”通讯(基于改进型“蝉”式电台),尝试为连排级步兵单位配备便携式反坦克掷弹筒(超口径,破甲原理简述),以应对敌方可能出现的装甲威胁。】
这些信息如同醍醐灌顶,又如同魔鬼的诱惑,清晰地点明了前进的方向,却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震撼与警惕。系统提供的方案,无疑能极大加速共和国的装备现代化进程,但其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和思路,远超当前国内工程师的普遍认知。如何“合理地”将这些知识传授出去,而不引起怀疑和混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二节:薪火相传
高岩没有选择将系统的方案和盘托出。他深知,拔苗助长绝非正道,唯有让技术人员自身理解和消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国家的实力。他采取了更为巧妙和隐晦的方式。
在武汉,他亲自召见了李德明等核心工程师,没有提及任何具体数据,而是以一种启发式的口吻说道:“李总工,关于‘钢驹’的传动和散热问题,我近日翻阅一些欧美的前沿工程期刊(实则系统提供思路的合理化借口),偶有所得。你们是否可以考虑,在材料上寻求更坚韧的合金?在结构上,或许可以借鉴某些高速船舶的传动设计,减少冲击?散热,或许不仅仅是加大面积,风的流向至关重要……”
在南京,他视察航空研究所时,对凌云等人“偶然”提起:“凌所长,我观飞鸟骨骼,中空而强韧。我们的飞机骨架,是否也能借鉴这种结构,以求轻而固?另外,欧战空战日趋激烈,未来战机,或许当以敏捷和速度为王,专司格斗……”
这些看似随意的点拨,却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陷入困境的研发团队指明了突破的方向。李德明团队立刻开始尝试镍铬合金的冶炼和新的齿轮设计;凌云团队则着手研究钢管骨架和增压技术,并将更多资源投向“隼式”战斗机。高岩的“远见”和“博学”,再次让麾下的技术人员深感敬佩,却不知其背后那超越时代的“低语”。
第三节:磨刀霍霍
随着系统优化方案的隐性注入和技术团队的全力攻关,共和国的军工领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蜕变。
在武汉,“钢驹-I型”的改进型——“钢驹-IA型”的样车,在解决了大部分传动和散热问题后,终于开始了小批量的试生产。首批十二辆坦克,被秘密运抵山东前线后方的一个训练基地。一支由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的官兵组成的“陆军第一装甲试验连”就此成立。他们开始在模拟战场上,演练着步坦协同、迂回突击等全新的战术。钢铁履带碾过训练场的泥泞,轰鸣的柴油机声,预示着陆军进攻方式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在南京,“猎鹰-II改”型飞机顺利通过测试,其结构强度和飞行性能有了显着提升,开始逐步替换前线老旧的“猎鹰-I型”。而更为关键的“隼式”战斗机原型机,也终于完成了总装,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它那流线型的下单翼身影,寄托着共和国夺取蓝天的希望。
在旅顺和青岛的造船厂内,基于“烈风级”设计图纸,并吸收了部分系统提供的、关于焊接工艺和舱室布局优化思路的新一代驱逐舰,也开始铺设龙骨。同时,对“海龙”级潜艇的改进也在同步进行,重点是提升潜航时间和加装更灵敏的被动声呐,使其成为更致命的水下猎手。
战争的磨刀石,在系统无形之手的辅助下,正将共和国的国防利刃,打磨得愈发锋利。
第四节:未雨绸缪
装备的进步固然可喜,但高岩的目光看得更远。系统提示中关于“反坦克掷弹筒”和“蜂群通讯”的建议,让他意识到未来战争的形态将更加复杂和多变。东瀛乃至其他潜在对手,绝不会坐视共和国的强大。
他指示总参谋部,立即着手研究基于新装备的新战术、新条令。装甲部队如何与步兵、炮兵协同?新型战机如何争夺制空权并支援地面作战?潜艇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狼群作战?
同时,他要求工业总局和科技委员会,开始前瞻性地布局几个方向:
一、成立“特种材料研究所”,专门研究系统提及的镍铬合金、高张力铝材等,并探索无线电(“蜂群”通讯的基础)的更小型化、更抗干扰的应用。
二、指令兵工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破甲原理简述,开始预研单兵反坦克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三、加强密码学和电子(管)技术的研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电子对抗做准备。
这些布局,有些在旁人看来或许过于超前,但高岩深知,技术优势的积累,非一日之功。唯有未雨绸缪,方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更加残酷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系统提示:成功引导并加速关键装备技术突破,“铸鼎”效应生效:陆军装甲力量雏形初现,空军装备即将更新换代,海军舰艇设计持续优化。获得未来战术研发先机。警告:技术优势窗口期短暂,需加快装备量产与部队训练;过度依赖系统指引可能存在未知风险,需强化自身研发体系建设。】
九鼎之重,在于根基。高岩正以他那超越时代的视野和谨慎务实的手段,将系统带来的“天启”,一点点地锻造成共和国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石。他知道,当这些经过优化的钢铁雄鹰、深水蛟龙和陆地猛虎真正成建制地形成战斗力时,便是共和国打破僵局、扭转乾坤之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北洋钢铁军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