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谴-I型”火箭试射成功的余波,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平息,反而在更深层次的战略领域,激荡起愈发汹涌的暗流。那道划过渤海湾上空的尾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涟漪正悄然改变着大国博弈的棋局。
南京,总统府地下指挥中心。
巨大的沙盘上,欧亚大陆的地貌栩栩如生。高岩手持一根细长的指示棒,并未指向任何传统的军事要地,而是轻轻点在了广袤的西伯利亚与中亚荒漠。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地图,落在了更遥远的欧洲腹地。
“诸位,‘天谴’初啼,其声虽隐,然闻者心惊。”高岩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内回荡,“约翰牛与高卢鸡,绝不会坐视一种可能颠覆其百年海权霸权的武器诞生。他们的反制,或许会比我们预想的更快,更隐蔽。”
站在他身旁的,除了王奎、陈念恩等核心幕僚,还有两位新面孔——一位是神情精干、目光锐利的中年人,新任共和国军事情报总局局长,代号“暗河”的凌云;另一位则是气质儒雅却透着坚毅的外交部副部长,负责对欧事务的曾慕韩。
“凌局长,你先说说情况。”高岩示意道。
凌云上前一步,语调平稳却内容惊心:“根据我们多方渠道确认,约翰牛秘密情报局与高卢鸡第二局近期活动异常频繁。他们的目标高度一致:一是我们在德意志招募的技术专家,特别是涉及火箭、航空、动力领域的核心人员;二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运回国的精密设备和关键原料。已有至少三起针对我方专家的策反企图被我们挫败,另有两批标注为‘民用机床’的设备在转运途中遭遇‘意外’滞留和苛刻检查。”
曾慕韩接口道:“外交层面,压力也在增大。约翰牛驻华公使多次在非正式场合,以‘维护地区稳定’、‘防止军备竞赛’为名,对我方的‘某些大规模工业试验’表示‘关切’。高卢鸡方面则更隐晦,但其国内媒体近期的舆论风向,开始将我们描绘成一个‘危险的、不受控制的新兴军事强权’。”
“意料之中。”高岩冷笑一声,“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岂容他人酣睡卧榻之侧?更何况,我们这次,是要直接动摇他们统治世界的根基。”
他转向陈念恩:“念恩,我们的‘盾’,铸得如何了?”
陈念恩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基于‘天眼’计划(雷达)的原型预警网络,已在渤海湾、黄海沿岸以及部分内陆战略要地开始架设试验性基站。理论上,可以对中高空、大尺寸目标提供数百公里的早期预警。但识别精度、抗干扰能力和低空探测,仍是巨大挑战。至于主动拦截……‘天谴’本身的速度和高度,目前我们尚无任何现有武器能够有效应对。”
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拥有了锋利的“矛”,却发现自身同样暴露在类似的威胁之下,这种感觉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所以,我们必须更快!”高岩斩钉截铁,“‘天谴’后续型号的研发必须加速!同时,‘天眼’网络的建设和反制技术的研究,优先级与‘天谴’并列!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拥有打击能力,还必须拥有起码的防御和生存能力!”
他目光扫过凌云和曾慕韩:“外交和情报战线,你们的任务同样艰巨。曾部长,你要利用我们在国联的席位,以及约翰牛与高卢鸡、丑国之间的微妙矛盾,巧妙周旋,拖延他们可能形成的针对我们的技术封锁联盟,至少要让他们无法齐心协力。凌局长,你的任务是确保我们的人才和物资通道安全,同时,加强对潜在敌人类似项目进展的情报搜集!我们要知道,他们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二、 无形战线:暗涌与交锋
命令下达,共和国的庞大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更多是在常人无法察觉的阴影之下。
在欧洲,共和国的情报网络与约翰牛、高卢鸡的特工展开了一场无声的猫鼠游戏。针对关键人才的保护级别提升至最高,重要的运输路线和节点加强了伪装与护卫。同时,“暗河”领导的情报人员也开始尝试渗透对方的相关研究机构,试图获取西方在雷达、火箭以及可能存在的类似“天谴”项目上的进展。这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每一步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外交场上,曾慕韩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他在日内瓦的国联会议上,一方面坚决驳斥任何对共和国国防政策的无端指责,强调共和国的一切科研活动均出于和平目的与自卫需求;另一方面,则积极与丑国代表团接触,探讨“太平洋地区安全新框架”的可能性,巧妙地利用丑国对约翰牛独霸远东事务的传统不满,来牵制伦敦的动作。同时,他也向高卢鸡私下传递信息,暗示共和国愿意在“某些领域”与高卢鸡进行“有限度的技术交流”,以此分化英法同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列强联合对共和国进行技术绞杀的步伐,为国内的关键项目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三、 铸盾与砺剑:本土的全力冲刺
在国内,依托于消化吸收德意志技术后大幅提升的工业基础,以及与北极熊帝国废墟上汲取的资源,“天谴-II型”的研发和“天眼”预警网络的建设进入了冲刺阶段。
位于西南崇山峻岭深处的秘密研发基地,“天谴-II型”的设计目标更为激进:射程要求覆盖五百至八百公里,采用更高效的液体燃料,并尝试引入初步的惯性导航系统,以期大幅提升命中精度。福斯勒博士团队与共和国工程师们日夜奋战,攻克着一个个技术难关。
与此同时,在沿海的山巅和战略纵深地带,一座座雷达塔拔地而起。尽管初期型号笨重、可靠性差,且极易受到天气干扰,但它们毕竟构成了共和国国土防空预警系统的雏形。负责“天眼”计划的团队,在陈念恩的指导下,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将雷达信息与防空火炮、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专用拦截武器进行联动。
高岩深知,仅仅被动预警远远不够。在他的授意下,一个高度机密的“逆戟鲨”项目悄然启动。该项目旨在研发一种能够主动击落来袭飞行器(包括未来的轰炸机和火箭)的防御系统,技术路径尚未确定,可能是更先进的拦截火箭,也可能是高射速的自动化防空炮塔,甚至是……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武器。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构想,但种子已经埋下。
四、 新的平衡与未熄的狼烟
数月后,一份来自欧洲的绝密情报摆在了高岩的案头。情报显示,约翰牛在极端保密状态下,启动了一项名为“复仇使者”的远程火箭\/飞弹研究计划;而高卢鸡,则在其北非殖民地,开始建设大型远程火箭试验场。显然,“天谴”的惊雷,彻底惊醒了旧日的霸主,一场全新的、以速度和距离为标志的军备竞赛,已然无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
高岩合上情报,走到窗前。南京城华灯初上,一片安宁祥和。但他知道,这份安宁之下,是前所未有的暗流汹涌。
他按下通讯器,接通了凌云和曾慕韩:“他们,也开始了。”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凌云沉稳的声音:“总统,我们起步更早,基础也已不同往日。”
曾慕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国际压力会持续存在,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利用好他们之间的矛盾,时间依然在我们这边。”
高岩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缓缓道:“那就让他们跟吧。我们用‘天谴’撕开了旧时代铁幕的一角,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但共和国,别无选择,只能向前。”
他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片由火箭尾焰和雷达波束交织而成的、更加复杂而危险的天空。破晓的雷鸣之后,不是坦途,而是更加激烈的、决定文明走向的漫长竞逐。共和国的命运,已与这柄自己铸就的“双刃剑”紧紧捆绑,唯有握紧剑柄,不断前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北洋钢铁军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