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驿站,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身上。
一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宠冠后宫的贵妃。
他们的爱情,曾经是整个大唐最令人艳羡的传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为他们写的诗,至今仍在传唱。
但此刻,这份传世的爱情,却走到了最残酷的尽头。
“爱妃……”
李隆基伸出手,想要去触摸他爱人的脸颊,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
他的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
“陛下……”
杨贵妃泪如雨下,她扑到李隆基的脚下,死死地抱着他的腿。
“陛下,臣妾不想死……臣妾不想死啊……”
她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任何一个男人,看到这副景象,恐怕都会心生不忍。
但门外,那数千名士兵的喊杀声,却像催命的鼓点,一声比一声响亮。
“杀了杨贵妃!”
“杀了杨贵妃!”
李隆基闭上了眼睛,两行浑浊的老泪,从他的眼角,缓缓滑落。
他知道,他保不住她了。
他若强行要保,那接下来,死的,就是他自己。
自古帝王多薄情。
在江山和美人之间,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前者。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高力士,走上前。
他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
“陛下,事已至此,不可再犹豫了。为了江山社稷,只能委屈娘娘了。”
他的声音,依旧是那么平静,那么沉稳。
仿佛,他不是在劝皇帝杀死自己的爱妃,而只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走到杨贵妃面前,俯下身,用一种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道:“娘娘,您是聪明人。您自己走,还能留个体面。若等那些粗鄙的乱兵冲进来……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杨贵妃的哭声,戛然而止。
她的身体,猛地一僵。
她抬起头,看着高力士那张平静无波的脸,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
她明白了。
高力士不是在劝她,他是在威胁她。
她知道,如果自己再不“体面”,那接下来,等待她的,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羞辱。
她缓缓地,松开了抱着李隆基的手。
她站起身,擦干了脸上的泪水。
她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她爱了一生的男人。
他的脸上,只有痛苦和躲闪。
杨贵妃的心,彻底死了。
她转过身,对着高力士,平静地说道:“公公,劳烦,带路吧。”
她的声音里,没有了恐惧,没有了哀求,只剩下一种死灰般的平静。
高力士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杨贵妃如此便被劝住。
于是,他转头看向了陈玄礼。
陈玄礼会意,立刻挥手,让围在门口的士兵,退开了一条路。
高力士亲自引着杨贵妃,走出了房间,向着驿站后院的一间小佛堂走去。
那里,早已准备好了一切。
一条三尺白绫,静静地挂在佛堂的房梁上。
王徽(王秀)站在远处的人群中,目睹了这一切。
他知道,这就是历史,没有人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他在历史的浪潮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
这是杨贵妃必然的结局。
但他亲眼看到这一幕时,依旧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他不想他,不想王家也被历史的浪潮扑翻。
看着杨贵妃那绝美而又落寞的背影,消失在佛堂的门口。
他看到高力士那张平静的脸,看到李隆基那副痛苦无助,却又懦弱自私的模样。
这就是帝王的爱情吗?
这就是盛世的挽歌吗?
真是……可悲,可笑。
没过多久,高力士一个人,从佛堂里走了出来。
他走到李隆基面前,再次跪下,声音沉痛。
“陛下,娘娘……已经上路了。”
李隆基的身体,猛地一晃,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瘫倒在了椅子上。
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退下。
陈玄礼见状,立刻转身,对着外面的士兵们大声宣布:“妖妃已除!陛下有令,全军即刻启程,前往蜀中!”
士兵们爆发出了一阵震天的欢呼。
他们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场足以颠覆大唐的兵变,就以这样一种惨烈而又荒唐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队伍,重新上路了。
只是,气氛比之前,更加诡异。
皇帝成了一个不说话的活死人,每天只是呆呆地坐在马车里,不吃不喝。
曾经不可一世的杨家人,死的死,逃的逃,作鸟兽散。
整个队伍,实际的掌控者,已经变成了陈玄礼和高力士。
王徽(王秀)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马嵬坡兵变,不仅仅是杨贵妃一个人的悲剧。
同时,更是一个标志。
它标志着,李隆基这个皇帝,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失去了他作为帝王的最后一点尊严。
队伍行至半路,太子李亨,在几名心腹的拥簇下,与李隆基分道扬镳。
他没有跟着去蜀中,而是选择了北上,前往灵武。
他要在那里,登基称帝,组织兵力,抗击叛军。
李隆基得知这个消息后,只是惨然一笑,并没有阻止。
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比他有魄力。
大唐的未来,已经不在他手上了,或许,真的要靠李亨来拯救了。
王徽(王秀)看着太子北上的背影,心中一动。
他知道,从历史的走向来看,跟着太子李亨,才是正确的选择。
李亨,就是未来的唐肃宗。他将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最高统帅。
跟着他,就是从龙之功。
可是,王徽(王秀)犹豫了。
他看了一眼那辆载着李隆基的,死气沉沉的马车。
他想起了当年自己定下的家规。
“不涉储位,不争大宝。”
太子北上登基,这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政治赌博。
赢了,固然是泼天的富贵。
可万一输了呢?
安禄山的叛军,依旧势大。
谁敢保证,李亨就一定能赢?
谁也不能保证历史就会按照他知道的历史继续前进。
王秀不敢赌。
王家的根基底子还很薄,他需要的是稳。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继续跟着李隆基,这个已经失去了权力的太上皇,前往蜀中。
这看似是一条最没有前途的死路。
但王秀知道,这也是一条,最安全的路。
不站队,不争功,远离政治旋涡的中心。
这才是王家,在乱世之中,最好的生存之道。
他要做的,只是静静地等待。
等待郭子仪,李光弼这些真正的名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等待这场战乱,平息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