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郭子仪的亲卫统领,对王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他和他手下的二十七个弟兄,换上了亲卫营独有的银色铠甲和制式长刀,搬进了中军大帐旁的独立营房,每天的伙食,都是军中最好的。
“队……不,将军!”陈新抚摸着身上崭新的铠甲,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们……我们真的成将军的亲兵了?”
“是统领。”王策纠正道,他看着镜子里那个身披银甲,面容冷峻的面孔,一时间也有些恍惚。
这一切,都源于郭子仪的知遇之恩。
亲卫统领的职责,远比他想象的要繁重。
他不仅要负责郭子仪日常的护卫工作,确保主帅的安全,还要参与军中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要代替郭子仪,去传达军令,巡视营地。
但每天的军事会议,对王策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郭子仪的指挥风格,沉稳如山,大气磅礴。他从不追求一时的奇袭之功,而是着眼于整个战局,通过不断的调动、压迫和消耗,来寻找敌人的破绽,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为将者,当有静气。”这是郭子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心不乱,则阵不乱。阵不乱,则无往而不胜。”
王策将这些话,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在心里。
他开始将自己所学的兵法,与郭子仪的实际指挥,相互印证。
他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于“奇”,在于出其不意的突袭和灵活多变的战术。这得益于【武艺高超】天赋带来的个人勇武,也得益于王秀灌输给他的那些超越时代的作战思想。
而郭子仪的优势,则在于“正”,在于堂堂正正的阳谋和无懈可击的阵战。
一正一奇,正好形成了互补。
很快,他又迎来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叛军将领史思明,率领数万大军,进犯河北。郭子仪奉命率军北上,迎击史思明。
两军在河北的嘉山一带,展开了对峙。
史思明是安禄山麾下最悍勇的将领之一,其麾下的叛军,也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
郭子仪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嘉山险要之处,安营扎寨,与叛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史思明性情骄横,急于求功。我军只需坚守不出,日久天长,其军心必乱。届时,便是我军破敌之时。”郭子仪在军事会议上,定下了坚守反击的策略。
然而,一连数日,史思明却一反常态,同样是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只是每天派小股骑兵,前来阵前叫骂挑战。
这让郭子仪的将领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史思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偏将李将军皱着眉头说道。
“管他什么药!令公,末将请战,带五千精骑,去冲一冲他的大营!我就不信,他能一直当缩头乌龟!”另一名勇将,浑身都是一股悍气。
郭子仪摆了摆手,制止了众将的请战。他看着沙盘,陷入了沉思。
事有反常必为妖。史思明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他这么做,一定有别的图谋。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站在郭子仪身后,默不作声的王策,忽然开口了。
“令公,末将以为,史思明此举,乃是疑兵之计。”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郭子仪也抬起头,饶有兴致地问道:“哦?王统领有何高见?”
王策走到沙盘前,指着嘉山侧后方的一条小路,沉声说道:“史思明正面与我军对峙,派兵叫骂,是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力。其真正的杀招,恐怕是派了一支精锐,绕道这条小路,意图奇袭我军的粮道!”
粮道,是军队的命脉。一旦粮道被断,大军不战自乱。
“不可能!”李将军立刻反驳道,“这条小路,崎岖难行,大军根本无法通过。而且,我军在粮道沿途,都设有哨卡,一旦有敌情,会立刻回报。”
“寻常大军,确实难以通过。”王策摇了摇头,“但如果是一支几千人的轻骑兵,卸下甲胄,人不下马,日夜兼程,未必不能在哨卡反应过来之前,穿插过去。”
“史思明麾下,有一支名为‘曳落河’的胡人骑兵,最为精锐。他们不着重甲,擅长奔袭。若是由他们来执行这个任务,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王策的分析,有理有据,让在场的老将们,都陷入了沉思。
郭子仪的眼睛,越来越亮。他看着王策,就像在看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王策,若你是本将,该当如何?”郭子仪问道。
“将计就计。”王策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们同样可以派出一支精锐,在这条小路的出口处,设下埋伏。等史思明的奇兵钻进口袋,我们便可一举将其歼灭!断其一指,胜过伤其十指!‘曳落河’是史思明的心头肉,一旦被歼,史思明军心必乱。届时,我军再全线出击,可一战而定!”
“好!好一个将计就计!”郭子仪猛地一拍帅案,大声赞道。
他看着王策,眼神里充满了欣赏:“王策,本将命你,率亲卫营及本部三千精骑,即刻出发,前往小路出口设伏!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末将遵命!”王策心中热血沸腾。
这是郭子仪第一次,交给他独立领兵作战的任务!
他知道,这是对他的考验,更是对他的信任!
……
蜀中的日子,平静而又压抑。
王徽(王秀)每天的生活,就是陪着太上皇李隆基,看看风景,听听曲子。
李隆基的身体,在高力士的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
这天,高力士拿着一份从灵武传来的战报,来找王徽。
“王大人,你来看看。”高力士将战报递给他,“郭令公在嘉山大破史思明,斩敌数万,河北战局,大为改观啊。”
王徽(王秀)接过战报,仔细地看了起来。
战报上详细叙述了嘉山之战的经过。当他看到“郭令公用亲卫统领王策之计,将计就计,于小路设伏,全歼叛军精锐‘曳落河’三千骑,为大胜奠定基础”时,他的手,猛地一抖。
王策!
亲卫统领王策!
王徽(王秀)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再次确定的问道:“高将军,不知这位王策统领,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将才。”
高力士笑了笑,说道:“说起来,也算是故人之后。此子,正是王文贞公的嫡孙。”
“什么?”王徽(王秀)脸上的震惊和狂喜再也压抑不住,“竟……竟真的是犬子?”
“正是。”高力士点了点头,“咱家也是刚刚才得知。郭令公在战报中,对此子大加赞赏,说他有乃祖之风,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将才。王大人,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这……这逆子!”王徽(王秀)激动得老泪纵横,嘴上却还在骂着,“他……他当初不辞而别,我还以为他……没想到,他竟然……竟然……”
“好了好了,王大人,令郎为国征战,立下大功,这是天大的喜事,你应该高兴才是。”高力士安慰道。
“是,是,下官……下官是太激动了。”王徽擦了擦眼泪。
他看向东方的天空,仿佛能看到那个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儿子。
“策儿,你长大了。为父,为你骄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