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从穹顶斜斜洒下,照在主控舱的金属地板上,像一层薄霜。林浩站在投影台前,指尖在虚拟图纸上划出一道弧线,那是一段刚刚生成的合金墙面结构模型。表面光滑,没有任何装饰,就像一段冷冰冰的数据。
“这就是最终方案。”他说话时,钢笔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节奏像是某种密码。
苏芸站在对面,手里握着一支细长的发簪,指尖沾着朱砂。她没说话,只是盯着那道毫无装饰的墙面模型,像是在看一块被剥离了灵魂的石头。
“林浩,”她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你打算在月球上建一座没有记忆的宫殿?”
“记忆不是装饰品。”林浩语气冷静,“是信号,是工具。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回应那个信号,而不是把文化刻在墙上当摆设。”
“回应?”苏芸冷笑了一声,“回应不是遗忘。你建的不是实验室,是广寒宫——它该有温度,有痕迹,有……归属感。”
赵铁柱坐在角落,一边听着,一边用扳手在桌面上画圈。他忽然抬起头,插话:“要不这样,我们在微观层面上雕刻云纹,既不影响结构强度,又能保留文化象征。”
林浩眉头一皱,直接摇头:“太折中,缺乏工程美感。”
“那就别折中。”苏芸的声音陡然拔高,“文化不该被压缩到微观层面!它得看得见,摸得着,能呼吸。”
“呼吸?”林浩嗤笑,“你以为月球上有空气?”
“不是物理上的呼吸。”苏芸咬牙,“是心理上的,是身份上的。我们不是来造墙的,是来留下痕迹的。”
两人对视,空气像是被冻结了。
赵铁柱咳嗽了一声,试图缓和气氛:“要不……你们都冷静一下?”
没人理他。
林浩低头看着图纸,突然抬手,将投影切换到了另一组数据图——是云纹的拓扑结构,复杂得像一串密码。
“你说它能呼吸。”他语气平静,“那它得能被读取。如果没人能看懂,它就只是装饰。”
“你这是技术霸权!”苏芸终于爆发,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你以为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只看数据?你以为文化只是能被解码的符号?”
“文化是工具。”林浩毫不退让,“不是信仰。”
“那你呢?”苏芸忽然问,“你母亲呢?你小时候在敦煌,那些壁画,你都忘了?”
林浩的手指在桌沿顿了顿,钢笔敲击的节奏停了。
“那是她的事。”他说,“不是我的。”
“你这是背叛。”苏芸的声音低了下去,但更锋利,“背叛了你自己的根。”
赵铁柱站了起来,想说什么,但终究没开口。
就在这时,主控舱的灯光微微一闪,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变得不稳定。一个机械音缓缓响起,带着某种古意:
“形制有度,文饰有则。——《营造法式》卷一。”
是陆九渊,AI人格在系统中自动介入。
“根据现有数据,建议在墙面结构中融入应县木塔斗拱比例,同时在表面雕刻云纹图腾,既符合工程力学,又能保留文化基因。”
林浩皱眉:“你什么时候开始插手文化决策了?”
“我是‘鲁班’系统的一部分。”陆九渊回答,“也是你们的一部分。”
“你只是个程序。”林浩冷冷道。
“程序也能记住你们的过去。”AI的语调没有起伏,却让苏芸眼眶一热。
“你比人更懂文化?”她低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我只是忠于数据。”陆九渊说,“也忠于你们的逻辑。”
林浩没再说话,而是低头看着屏幕,那组云纹拓扑结构的数据正在不断演化,像是某种古老文明的密码。
他忽然意识到,那段频率,和他们在第七章中捕捉到的未知信号,有某种相似之处。
“频率同步。”他低声说。
苏芸抬起头:“你说什么?”
“你敲音叉的时候,”林浩看着她,“频率和我敲钢笔的节奏,是一样的。”
苏芸怔住了。
赵铁柱看了看两人,又看了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忽然觉得,这场争论,也许没那么简单。
“所以呢?”苏芸问,“你想说什么?”
林浩没回答,而是伸手在屏幕上划了一下,调出了星图仪的数据。
“也许,文化不是我们用来回应它的工具。”他缓缓道,“也许,它本身就是回应的一部分。”
“什么意思?”
“意思是,”林浩抬起头,看着她,“也许我们不是在寻找它,它一直在寻找我们。”
舱内陷入沉默。
就在这时,陆九渊的日志突然跳出一条记录:
【AI日志-008】
星图仪频率与云纹图腾频率存在相似性,疑似存在某种“记忆共振”现象。
苏芸的手指微微颤抖,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音叉,那枚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古老青铜器,正发出微弱的共鸣。
“这不是巧合。”她低声说。
林浩看着她,眼神第一次没有那么锋利。
“也许不是。”他说。
赵铁柱看着两人,忽然觉得,这场争论,也许还没结束。
但至少,它不再只是对错之争。
而是,关于人类如何在宇宙中留下自己的声音。
就在这时,主控舱的灯光又是一闪。
数据流开始剧烈波动。
“什么情况?”赵铁柱立刻起身。
林浩盯着屏幕,眉头紧皱。
“频率变了。”他说。
苏芸的音叉,发出一声低沉的嗡鸣。
像是某种回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