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日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工部员外郎高铭远的书案上。案头堆满了卷宗,有各地呈上的水利修缮计划,也有新河道开凿的草图。自他到任以来,这些公文便如潮水般涌来。
“高大人,这是浙江呈来的海塘加固方案,您过目。”小吏将一份厚厚的文书放在案上,小心翼翼地退下。高铭远翻开方案,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与复杂的绘图,却让他想起兰考那简洁实用的渠闸。他拿起毛笔,在一旁批注:“材料可就地取材,减少转运损耗,工期应避汛期……”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工部郎中王大人走了进来,神色略带几分傲慢:“高大人,新官上任,还适应这京城的忙碌?”高铭远起身拱手:“多谢王大人关心,只是这公务繁杂,一时还理不清头绪。”王大人轻笑一声:“慢慢就习惯了,不过,有些事啊,可不是光靠纸上谈兵就行的。”高铭远听出话里有话,却只是微笑以对。
午后,高铭远带着兰考的渠图去了工部尚书府。尚书赵大人年过半百,为官清正,对水利之事颇为上心。“高大人,你这渠图我看了,构思精巧,兰考能有今日,你功不可没。”赵大人指着图纸上的线路,眼中满是赞许。高铭远却谦逊道:“这都是兰考百姓与同僚的功劳,我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二人正说着,门外小厮来报:“督察院左督御史陈大人来访。”高铭远心中一动,这位陈大人在督察院位高权重,与他之前的督御使身份也算有些渊源。陈大人进门后,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高大人,听闻你在兰考查案时,对贪腐之事毫不留情,如今到了京城,督察院也有几桩棘手案子,不知你可有兴趣?”
高铭远明白,这是朝堂对他的试探。他微微欠身:“陈大人抬爱,铭远定当尽力。只是我初入工部,这两头兼顾,怕是……”陈大人摆摆手:“无妨,你在工部负责水利,督察院的案子,也多与工程贪墨有关,两边倒是不冲突。”
送走陈大人后,高铭远回到家中。夜幕已降,他坐在庭院里,望着天上的明月,想起兰考的明月也曾这般照在渠水之上。他深知,京城的官场波谲云诡,自己这一步,已踏入了权力与阴谋交织的旋涡。但怀中兰考百姓所赠的麦种,仿佛还带着泥土的温热,给了他勇气与决心。
几日后,高铭远随陈大人前往一处新建的粮仓查案。粮仓号称固若金汤,却在验收时被查出诸多隐患。高铭远走进粮仓,仔细查看墙壁的砖石、梁柱的榫卯,又翻开账本核对物料采购记录。“陈大人,这砖石质地疏松,绝非账册上所写的上等石料,其中定有猫腻。”他指着墙壁上的裂缝,面色凝重。陈大人点点头:“我也有所察觉,看来这背后的水很深啊。”
离开粮仓时,天色已晚。高铭远坐在马车里,脑海中不断思索着线索。他知道,在这京城的朝堂上,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兰考的那片土地,他便不会迷失方向。而那连接麦田与茶田的水渠,也会成为他在这复杂官场中的一份坚守,一份牵挂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高铭远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