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捏着厚厚的信纸和那二十斤全国通用粮票,久久无言。窗外是北大荒辽阔的天空,屋内是他剧烈翻腾的心绪。
愤怒吗?有的。为父母的懦弱和纵容,为哥哥的荒唐与无耻。
悲哀吗?有的。为那个曾经也算温暖的家,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
千里之外,与他有血脉之亲的家人,正用冰冷的算计试图榨干他最后一滴血汗。而一位并无血缘关系的街坊阿姨,却洞悉了一切,送来了仗义执言和雪中送炭的温暖。
那二十斤全国粮票,在这个粮食定量的年代,其价值远超今天的数百元。它意味着他可以吃上更多细粮,意味着在青黄不接时有了最坚实的保障。
这份情谊,重如山岳。
相比之下,父亲那两封冷冰冰、充满索取的信,显得何其可笑,何其可悲!
林墨将粮票小心地收好,把信仔细地叠起来。
他走到门口,望着远方,深深吸了一口春天清冷的空气。那股萦绕在心头的最后一丝阴霾,似乎也被这来自远方的、毫无保留的善意吹散了。
至亲陌路,非亲似亲。
那枚来自黑土地的狼牙,终究在遥远的京城,护住了该护的人,也让他看清了真正的人心冷暖。
腊月里的靠山屯,空气中已然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窗户上贴了巧手妇人剪的红色窗花,孩子们追跑打闹的欢笑声,时不时划破冬日宁静的天空。
再穷,年也是温馨的。
这天,邮递员老陈的自行车铃声又一次在村长叔家门口响起,他扬着嗓子喊:“丁秋红!信!535来的!”
正和妹妹秋兰在院里扫雪的丁秋红闻声,心猛地一跳。535劳改农场——那是父母所在的地方。她急忙放下扫帚,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几乎是跑着过去接过了那封信。
信纸薄薄两页,字迹是母亲那熟悉的、略显潦草却依旧透着教养的笔体。丁秋红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目光急切地扫过字里行间。
看着看着,她的眼眶微微发热,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信中的语气,是这一年多来从未有过的轻快和希望。
“秋红、秋兰吾女:见信好。快过年了,这里一切都好,勿念。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场部刚刚批准了我们为期十天的探亲假……”
信里,母亲细细地诉说着他们的近况。原来,自从上次林墨协助农场抓获那三名穷凶极恶的越狱犯后,场长对他们夫妻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场长保住了职位,甚至受到了上级嘉奖,便将这份感激,实实在在地回报在了丁秋红父母身上。
“我们的劳动任务调整了,比以前轻松很多。以前那些刻意刁难我们的人,现在也都不敢再找麻烦了。生活上的一些小困难,场部也愿意帮忙解决。这一切,都是托了小林的福,更是托了你们两个好女儿的福……”
读到此处,丁秋红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下来,滴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她知道父母在那里吃苦,却从未想过,林墨那次看似偶然的援手,竟能为父母换来如此宝贵的喘息之机。
信的末尾,母亲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让她心跳加速的请求:“……这次探亲假很珍贵,我们商量了很久,不想回北京(那边也没什么可看的),就想来你们插队的地方,看看你们姐俩,看看小林,也当面谢谢一直关照你们的校长、队长和其他乡亲。不知道……方不方便?会不会太打扰?”
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个消息太突然了!父母要来!就在年根底下!吃饭还好说,总能对付,可住哪里呢?她和秋兰挤在一间小屋里,实在是住不下其他人了……
喜的是,分别这么久,她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终于要来了!一家四口,终于能在黑土地上团聚,一起过个年!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
她拿着信,心慌意乱又激动万分地去找林墨。
林墨正在帮校长叔劈柴,抡着斧头,虎虎生风。听到丁秋红带着颤音的叙述,他立刻放下斧头,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为难,反而露出温暖的笑容:“这是大好事啊!叔叔阿姨能来,太好了!”他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斩钉截铁地说,“快,赶紧给叔叔阿姨回信!就告诉他们,方便!非常方便!让他们收拾准备好,腊月二十五前后,我开着摩托接他们!”
不等丁秋红提出住宿的难题,林墨已经条理清晰地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
“住的地方你不用担心!我那间房,收拾出来给叔叔阿姨住,我和熊哥挤一挤去,反正他一个人住,巴不得有人和他做伴呢!”
“吃饭也简单!要是觉得天天去校长叔家吃不好意思,咱们明天就去供销社,买口大点的铁锅,再添置些碗筷瓢盆!反正宿舍里有炉子,咱们自己开火!米面油盐、肉啊鱼啊都是现成的!保证让叔叔阿姨吃得舒心!”
他的话语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定心丸,精准地消除了丁秋红所有的焦虑和不安。他甚至连接送的细节都想到了,在这大雪封路的季节,过去接人是最稳妥、最便捷的方式。
一直躲在姐姐身后,竖着耳朵听的小秋兰,此刻终于消化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她猛地蹦了起来,高兴得在院子里直跳高,小辫子一甩一甩,银铃般的笑声洒满了整个小院:
“哦!哦!妈妈要来了!爸爸要来了!过年喽!爸爸妈妈来过年喽!”
小姑娘兴奋地绕着院子跑圈,恨不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每一个人。
丁秋红看着兴奋的妹妹,再看看眼前这个为她扛起一切、心思缜密的男人,心中被巨大的幸福和踏实感填得满满的。她用力地点点头,眼泪却又一次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但这一次,完全是喜悦的泪水。
“我这就去写信!”她声音哽咽,却带着明媚的笑意。
她转身跑回屋,铺开信纸,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她要告诉父母:来吧,一切都安排好了!这里虽然寒冷,但有最温暖的炕头,最热情的人,还有……一个把他们放在心尖上的人。
凛冽的寒风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它吹过白雪覆盖的原野,仿佛要将这个黑土地上的温暖约定,早早地送到那对正在农场里期盼团圆的夫妻耳边。
靠山屯的这个年,注定将因为这场特殊的团圆,而变得更加温暖、难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风雪狩猎知青岁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