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胖子吹出去的牛,像一颗被过度充气的气球,飘在学校上空,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也让林枫倍感压力。他必须确保这颗气球在科技展上不会“啪”的一声破掉,而是能稳稳地放飞,惊艳全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再次露出了它骨感而调皮的一面。
初步成功的喜悦过后,残酷的重复性实验开始了。林枫试图复现那次“奇迹”,但结果却像薛定谔的猫一样难以捉摸。十次尝试里,能有两次做出性能接近首次成功的样品就算烧高香了,其余的不是性能平平,就是直接失败,得到的“碳纤维”脆得像饼干,或者软得像面条。
“见鬼了!上次明明就是这么做的!”林枫抓着一把性能参差不齐的黑色丝线,对着那台拼凑起来的“碳化炉”和滋滋作响的“结构导向场发生器”(那个线圈)咬牙切齿。变量似乎都控制住了,但结果就是不稳定。
王胖子看着那些废品,心疼得直抽抽:“原料!这都是钱啊枫哥!咱们的经费可经不起这么折腾了!再这样下去,科技展咱们只能拿着这几根成功的样品去,然后告诉评委‘看,我们曾经成功过’,那不得被笑死?”
苏小远则是对着大量的失败数据,眉头紧锁:“问题可能出在多个环节。催化剂在每次预处理时的活性有细微差异;你那个自制温控系统的精度和重复性太差;还有……”她看向那个依旧冒着微弱电火花的线圈,“你这个‘结构导向场’的参数稳定性,以及它对碳原子排列产生影响的具体机理,我们完全无法量化和控制。这更像是一个……黑箱。”
黑箱。这个词精准地刺痛了林枫。系统的原理包提供了思路,但很多关键细节,尤其是涉及到能量引导、微观结构操控这些玄乎的部分,系统只给概念,具体实现需要他自己摸索和“合理化”。这就像给了你一本《九阳神功》总纲,却没给你具体的行气法门,练不练得成全靠悟性和运气。
“让我想想……再想想……”林枫把自己埋在数据记录本和系统原理图里,头发被抓成了鸟窝。他回忆着法师米拉优化卷轴时,对魔力流动那种精妙入微的掌控感;回忆着矮人格罗姆锻造时,对材料内部结构那种近乎本能的感知力。这些来自异世界的经验,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却难以抓住实质。
【叮!检测到宿主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遇到‘微观结构定向调控’及‘能量场稳定性’瓶颈。】
【基于宿主已接触的诸天万界知识碎片(法师能量操控、矮人结构感知),现提供辅助解决方案:‘环境共鸣稳定法’基础原理。】
【提示:该方法旨在利用环境中的稳定波动(如地磁场、特定声波频率等)作为参考基准,辅助稳定宿主自建的微弱能量场,提高其可控性与重复性。具体实现方式需宿主自行探索融合。】
环境共鸣稳定法?
利用地磁场?声波?
林枫看着系统新提供的、依旧充满玄学色彩的原理说明,有点懵。这听起来怎么越来越像跳大神了?难道要在实验室里放个罗盘,或者整天播放《大悲咒》?
“胖子,”林枫有气无力地抬起头,问出了一个让王胖子和苏小远都愣住的问题,“你知不知道……怎么让一个环境……稳定下来?或者说,怎么利用环境里本来就有的……‘波动’?”
王胖子眨巴着小眼睛,一脸茫然:“稳定环境?开空调?除湿?至于波动……枫哥你是说wIFI信号吗?咱们这地下室信号是不太好。”
苏小远则是若有所思,她联想到林枫之前提到的“能量场”,谨慎地推测:“你是指……利用某种物理场作为基准,来校准和稳定你那个‘导向场’?比如,地磁场虽然微弱,但极其稳定;或者特定频率的声波,在密闭空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驻波……”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林枫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虽然苏小远是从纯科学角度解读,但方向没错!“可是……具体怎么利用呢?怎么把地磁场或者声波,和我的……线圈联系起来?”
这下连苏小远也蹙起了秀眉。这涉及到的交叉学科知识太偏门了,已经超出了高中乃至普通大学本科的范畴。
就在三人对着这个新难题大眼瞪小眼时,林枫的父亲林国正端着一盘刚洗好的水果走了进来。“忙活一下午了,歇会儿,吃点水果。”他看着桌子上、地上散落的各种零件、线头和黑乎乎的“失败品”,以及儿子那憔悴的样子,忍不住叹了口气,“我说小林啊,你们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这弄得乌烟瘴气的,跟……跟老家熏腊肉似的。”
熏腊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枫脑子里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熏腊肉!没错!老家熏腊肉,不就是利用稳定的、缓慢流动的烟雾(载体),在特定的温度和环境(比如通风、湿度)下,让肉慢慢吸收烟味,达到均匀熏制、长期保存的效果吗?这个过程,追求的不是瞬间的高温高压,而是持续的、稳定的能量(热能和化学能)传递和物质交换!
这和系统提示的“环境共鸣稳定法”以及碳纤维制备需要的“稳定能量场引导微观结构有序排列”,在底层逻辑上,竟然有种异曲同工的妙处!
都是利用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或载体,来平复和引导内部不稳定的、剧烈的变化过程!
“爸!您真是我的福星!”林枫猛地跳起来,激动地抓住父亲的手,“熏腊肉!对!就是熏腊肉的思路!”
林国正被儿子弄得莫名其妙:“啥?啥腊肉思路?你小子魔怔了?”
王胖子和苏小远也一脸懵逼地看着突然亢奋的林枫。
林枫顾不上解释,立刻扑到工作台前,抓起笔就在纸上画了起来:“我们不需要去精确控制那个不稳定的‘导向场’本身!我们可以把它‘嫁接’到一个稳定的参考系上!比如……地磁场!”
他一边画一边兴奋地解释:“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伺服机构,用磁敏元件感知地磁场的方向,然后用这个信号去实时微调我那个线圈的电流或位置,让线圈产生的微弱磁场始终与地磁场保持一个固定的夹角或同步!这样,不管外部环境怎么轻微变化,我们的‘导向场’基准是稳定不变的!”
苏小远眼睛一亮:“类似于……相位锁定环(pLL)的思路?将不稳定的自发振荡频率锁定到一个稳定参考频率上!只不过我们把电信号换成了磁场!这个思路……理论上可行!可以大大提升你那个‘导向场’的参数重复性!”
王胖子虽然听不懂什么pLL、伺服机构,但不妨碍他再次喊666:“牛逼!熏腊肉都能熏出高科技!叔叔您真是深藏不露!”
林国正看着瞬间陷入狂热讨论的三个年轻人,茫然地挠了挠头,放下水果盘,嘀咕了一句“搞不懂你们年轻人”,摇摇头出去了。他觉得自己还是去看新闻比较踏实。
找到了理论突破方向,接下来的几天,研发中心再次充满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林枫负责核心的“磁场伺服稳定系统”的设计和线圈改造;苏小远负责数学模型建立和参数计算;王胖子则继续发挥他“人肉淘宝”和“废品回收站长”的作用,到处搜罗需要的电子元件和废旧设备。
这一次,不再是盲目的尝试。有了清晰的理论指导和可量化的调整目标,实验进程顺利了许多。
当林枫再次启动经过改造、加装了简易伺服稳定机构的“碳化炉”和“导向场发生器”时,他能明显感觉到,那个之前如同脱缰野马般的能量场,变得“温顺”了许多,虽然依旧微弱,但稳定性大大提升。
几天后,一批新的碳纤维样品被制作出来。
测试结果令人振奋!
性能稳定性得到了质的飞跃!连续五批样品,其模量和强度数据波动范围缩小了70%以上,基本稳定在了t300级别的水平线上!而且,这次使用的,依旧是低成本的基础原丝和催化剂!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王胖子看着测试仪上稳定而漂亮的数据曲线,激动得差点把手中的计算器捏碎,“稳定性问题解决了!量产看到了曙光!科技展,稳了!”
苏小远看着那数据,又看了看旁边那个由旧烤箱、破线圈以及新加装的、看起来依旧很简陋的磁伺服装置组成的“终极版”设备,眼神复杂。她再次深刻地意识到,林枫(或者说他背后的“老爷子”)掌握的知识体系,似乎总能以一种看似不靠谱、甚至有些荒诞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常规的技术壁垒,直达问题的核心。
这究竟是怎样的“古法”?
林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这些天积压的疲惫和焦虑一扫而空。他看着手中那束性能稳定、黝黑发亮的碳纤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突破,不仅仅是解决了技术难题,更让他对如何融合系统提供的超越性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科学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魔法(异界知识)与科学,并非完全对立,在更高的层面上,它们或许指向同一个真理。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官”和“桥梁”。
“胖子,”林枫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所有人,我们吹的牛,……不,我们宣传的‘材料革命’,是真的有料了!”
王胖子嘿嘿直笑,已经开始构思科技展上如何“一鸣惊人”的表演脚本了。
只有苏小远,在欣喜之余,默默地在实验记录本的角落,写下了两个词:“环境共鸣?腊肉原理?” 后面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工业狂魔”的路,果然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跨界灵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