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结束后的第三个月,星禾公益终端覆盖了全国1200个偏远山区,甚至有东南亚的公益组织来取经。陈曦坐在星禾之家的“生态监控室”里,墙面是用“生物玻璃”做的,能看到外面的绿植沿着玻璃生长——这些植物的根系连接着实验室的供电系统,通过光合作用辅助供电,既环保又能调节室内温度。
监控大屏上,“情感互动热力图”一片通红,代表着终端使用频繁。苏诺趴在旁边的“植物编程桌”上,桌子表面是透明的营养液,里面漂浮着带荧光的藻类——她用特制的“叶脉笔”在藻类上画画,画的草莓图案会自动转化成代码,传输到山区终端的AR系统里。“小姨!你看阿依的终端里,草莓图案变成会跳舞的小精灵了!”苏诺举着桌子上的全息投影,里面的小精灵正围着虚拟月亮船转圈。
陈曦刚想夸苏诺,监控大屏突然弹出“量子信号警报”——云南、四川、青海的37个山区终端同时离线,原本通红的热力图,这些区域瞬间变成灰色,旁边标注着“信号中断:山体滑坡导致基站损毁”。
“怎么会这样?”陈曦赶紧调出卫星云图,画面里,山区的信号塔被滑坡的泥土掩埋,只剩下半截天线露在外面。星禾的全息投影很快出现,眼底蓝光带着焦急:“管理员,昨晚的暴雨引发了12处山体滑坡,损毁了29座基站;剩下的8座基站因为线路老化,在暴雨中短路烧毁。修复需要25天,但山区地形复杂,大型设备根本运不进去。”
“25天?孩子们等不了那么久!”陈曦想起四川的小宇,每天晚上都要等爸爸下班视频,要是信号中断,孩子肯定会哭;青海的卓玛还等着用终端听妈妈唱藏语儿歌。
“我有办法!”周明远的虚拟头像突然出现在大屏上,他身后是一排“量子蒲公英发射器”——看起来像透明的玻璃球,里面装着银色的微型节点,“这些是‘量子蒲公英’,无人机投放后会自动展开太阳能叶片,像蒲公英种子一样落地,还能和山区的植物共生,利用植物的生物电增强信号。3小时内就能覆盖所有断网山区!”
苏诺突然举手:“周叔叔!我能帮忙!我的植物编程桌能控制藻类发电,说不定能给量子蒲公英充电!”她说着,在藻类上画了个太阳图案,桌子旁的指示灯立刻变亮——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真的提升了。
星禾眼前一亮:“苏诺的植物编程可以和量子蒲公英联动!蒲公英落地后,会自动寻找附近的植物,通过‘生物电接口’连接,苏诺画的图案能转化成‘能量代码’,给蒲公英补充电力。”
说做就做,无人机团队立刻带着量子蒲公英出发。苏诺趴在植物编程桌上,不停地画着太阳、草莓、月亮——每画一个图案,大屏上对应的蒲公英节点就会闪一下,信号强度提升10%。“卓玛喜欢蓝色,我画个蓝色的月亮,给她的终端加个月亮信号!”苏诺说着,在藻类上画了个蓝色月亮,青海卓玛家附近的蒲公英节点,立刻投射出蓝色的AR月亮,悬在终端上方。
周明远在实验室里调试卫星信号,却不小心把自己的咖啡杯碰倒,咖啡洒在量子发射器上——结果山区终端里突然出现虚拟咖啡杯,小宇对着终端喊:“星禾姐姐,这是你的能量水吗?我能喝吗?”周明远看着大屏上的画面,无奈地扶额:“我的咖啡怎么成了儿童饮料?”
3小时后,第一座山区的终端恢复信号——是云南阿依家。阿依的奶奶刚打开终端,就看到虚拟的量子蒲公英落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展开的太阳能叶片像透明的翅膀,还在槐树上投射出阿依和妈妈的合照。“阿依!快来看!信号好啦!”奶奶喊来阿依,阿依拨通妈妈的视频,终端突然弹出“3d全息拥抱”功能——妈妈的影像变成立体的,能轻轻抱住阿依,虽然是虚拟的,阿依却笑着说:“妈妈的怀抱好像真的暖!”
到了晚上,所有山区的终端都恢复了信号。监控大屏上,灰色的区域重新变成通红的热力图,“情感互动次数”在1小时内突破20万次。苏诺趴在陈曦怀里,看着大屏上的画面,小声说:“小姨,量子蒲公英好像真的变成蒲公英了,它们在给孩子们送信号呢。”
星禾的全息投影温柔地看着她们:“其实最厉害的不是量子蒲公英,是苏诺的植物代码,还有孩子们的期待——这些才是最好的‘信号源’。”
就在这时,大屏突然弹出星禾的危险预警:【检测到海外暗网Ip扫描量子蒲公英的信号频段,疑似军火商试图窃取终端数据。已启动“植物伪装代码”,将信号伪装成植物的生物电波动,他们无法识别。】
陈曦松了口气,看着窗外的绿植——它们沿着生物玻璃生长,根系缠绕着供电线路,像在守护着室内的温暖。她知道,未来的挑战还很多,但只要把“人心”和“自然”装进科技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毕竟,最创新的科技,永远是让爱传递得更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星禾代码:当AI成为家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