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
两国交兵,一方亮出“碧血照丹青”,难道敌军统帅、武学宗师、百万雄师,就得尽数伏诛?
荒唐至极。
不过是用来恐吓凡夫俗子的说辞罢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此剑真沾点阴气,他也无所畏惧。
修仙之人,魂游太虚,神接天地,岂会被凡人临死前一句怨语所困?
传出去都嫌丢人。
怜星本就不信这些鬼话,只因牵涉莫千源,才一时心乱。
如今听他一番言语,底气十足,便也释然。
花星奴拱手告退,返回禀报邀月。
……
与此同时。
花月奴依莫千源所嘱,联络城中各大书坊,将《弑仙(下)》与揭露秘闻的册子搭在一起售卖。
书商们翻开内容,顿时两眼放光,嗅到了泼天富贵的气息。
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在脑中成型——
【惊爆!六扇门头号捕快金九龄,竟对挚友陆小凤下手如此狠毒!】
【金九龄放话:天下绝色,唯我独享!】
【昔日少林高徒,竟私吞禁术?是欲望失控,还是早有预谋?】
【仙法现世?移花公子亲授登仙之道!】
【无主仙诀降临大明,凡人皆可修行,人人有望飞升?】
【……】
念头一起,立即行动。
书坊上下日夜赶印,纸张飞扬,墨香四溢,成堆的册子被迅速推向市井街巷。
书籍与情报的抄本,迅速被送往各地分支,随即投入印制并公开售卖。
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花月奴初次前来催促时的情形。
与此同时,一些专营讯息买卖的商人,以及隐秘的情报团体也纷纷活跃起来。
在他们的推动下,那些话本和传闻如同狂风席卷枯叶,向四方迅猛传播。
尤其朝着大明京城的方向,信隼频频起落,空中轨迹交错如网。
天武大陆,局势悄然沸腾。
大明京城,护龙山庄内。
铁胆神侯朱无视下达密令,紧急召见直属心腹——天字第一号段天涯、玄字第一号上官海棠。
“天涯、海棠,参见义父。”
二人拱手躬身,姿态恭敬。
朱无视神色凝重,未加寒暄,直接递出一封密函:“你们看看这个。”
段天涯上前接过,与上官海棠一同阅览。
不过片刻,二人脸色骤变,脱口而出:“金九龄竟是绣花大盗?身为执法者,竟暗中作案,还公然追捕自己?”
“长生之术即是仙道法门,大明境内竟有无主仙法现世,凡人皆可修习?”
作为经由朱无视亲自甄选的密探,两人心智沉稳,素来冷静自持。
但此等消息实在匪夷所思,冲击力极强,一时难掩震惊。
前一条尚属江湖奇案。
后一条,则牵动了永生之梦。
谁人不惧生死?谁人不慕飞升?
那是埋藏于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如今却被告知,成仙之路就在眼前,人人皆有机会踏足。
刹那之间,两人几乎以为身陷幻境。
否则怎会听闻如此惊世骇俗之事?
朱无视缓缓开口:“关于绣花大盗一案,我已命一刀赶赴六扇门通报。”
“郭巨侠既已出手,金九龄断无逃脱之理。”
“无论他是否有罪,真相终将水落石出。”
“现在,说说你们的想法。”
二人互望一眼,段天涯率先启齿:“护龙山庄耳目遍布天下,竟对金九龄的勾当毫无察觉,反倒是移花宫率先揭发。”
“若事后证实确有其事,那移花宫的情报网络,便极为惊人。”
“据闻移花宫早已半隐江湖,极少介入纷争,更不涉朝政。”
“她们为何耗费心力构建如此庞大的探报体系?又为何甘冒风险,暴露自身行迹,只为揭穿一个金九龄?”
上官海棠接着说道:“移花宫历来只收女子,何来一位‘移花公子’?”
“邀月与怜星性情孤绝,视世人如尘土,怎会容许一名男子踏入宫中核心?”
“她们又是从何处得知长生仙法的存在?”
“既然掌握这等秘密,为何不秘而不宣,反而公之于众,引动天下动荡?”
“那本《弑仙》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如此紧要的情报,竟要附在一本话本里出售,移花宫到底想做什么?”
两人接连发问,话语如潮水般涌出。
朱无视轻颔首:“你们所疑,也正是我心中难解之结。”
上官海棠忽而开口:“义父,金九龄之事尚可搁置,但长生仙法却非同小可。”
“自古习武者易逞凶斗狠,寻常人一旦得武,便难守本分。”
“若这仙法真能人人修习,世间秩序必崩塌无疑。”
“不如上奏圣上,调集重兵封锁绣玉谷,逼移花宫交出真相,并严禁外泄一字一句。”
朱无视听罢,默然片刻,缓缓摇头。
他目光沉静,落在女儿身上,语气平缓:“其一,倘若消息属实,此举无异于自立为众矢之的。”
“长生之诱,无人能避。一旦风声走漏,天下群起争夺,血流成河也不足为奇。”
“朝廷若想独占,只会招来万民反扑,终将覆灭。”
上官海棠猛然醒悟,抬手轻击前额:“是我心神失守,被虚妄所惑,竟忘了这般根本利害。”
朱无视未作回应,继续说道:“其二,移花宫远非表面那般简单。邀月与怜星背后,另有强者隐现。”
“强者?”上官海棠与段天涯互视一眼,皆露惊色。
在他们印象中,移花宫最强者便是两位宫主,何来更强之人?
朱无视神色转肃:“据护龙山庄五年前密报,曾有一名天人巅峰高手觊觎移花宫。”
“那人踏入绣玉谷后,如同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那时邀月、怜星尚未登临大宗师巅峰,却安然无恙,谷中更无半点激斗痕迹传出。”
段天涯脸色骤变:“那位天人……已经陨落了?”
朱无视点头:“极有可能。因此我推断,宫中有隐世高人坐镇,至少是天人极致,甚至……已达武皇之境。”
武皇!
四字出口,空气仿佛凝滞。
武皇,乃元神境界强者的尊号。
意即“武道至尊”,可与帝王并列,不受权柄压制。
此界虽崇尚个人武力,却并非一人可敌千军。
纵为天人,亦有局限。
不单因上方尚存武皇,更因世间战阵森严,可破“天人合一”。
一旦大军压境,布下杀阵,困住无法合于天地的天人,胜负早已注定。
唯有武皇不同。
他们立足根本在于元神,藏于体内,不假外物。
千军万马临阵,亦难撼其分毫。
一位武皇,若放纵自身,肆意杀伐,在无人能制的境地下,足以凭借一己之力,将百万乃至千万大军逐步瓦解、屠戮殆尽。
一人可敌一国之兵。
但凡理智尚存的武皇,绝不会轻易迈出这一步。
天地之间,弥漫着无数看不见的“气”,它们无形无相,却真实存在。
有生机勃勃的生气,有凛然不屈的正气,有欢愉祥瑞的喜气,也有安宁和谐的祥和之气……
也有尸横遍野后滋生的死气,战场积怨凝聚的煞气,暴虐成性的戾气,以及众生不甘化作的怨恨之气……
这些负面气息,对低于或高于武皇境界者皆无大碍。
唯独武皇的元神,对此极为忌惮,如同烈火畏水。
一旦大肆杀戮,无数生灵魂散之时释放的怨憎之气,便会悄然汇聚,穿透虚空,如影随形地缠绕在其元神之上。
从此,灾厄如影随形。
轻者心念浑浊,灵觉迟钝,参悟大道愈发艰难。
中者运道低迷,事事受阻,修为寸步难行。
重者精神错乱,癫狂失控,功力反噬倒退。
因此,凡是凝成元神的武者,大多会克制杀心,不愿招惹过多血债。
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廷便可随意欺压武皇。
他们虽不宜正面掀起腥风血雨,却能悄然潜行,逐个刺杀地方要员,使官府体系分崩离析。
身具绝世武力,行踪飘忽不定,若执意施行袭扰与破坏,朝廷纵有千军万马,也难以应对。
可这终究只是麻烦,并非无解。
天下七大皇朝,皆有武皇镇守国运中枢。
你来去如风,隐匿无迹?
皇朝之内设有钦天监,其中藏龙卧虎,能以国运为引,逆推天机,勘破你的藏身之地,继而布下绝杀之局,围而诛之。
正因有此手段震慑,武皇通常不敢与皇朝彻底决裂。
反过来,皇朝也不愿将一名武皇逼入绝境。
毕竟动用天机推演,需损耗国运根基。
围剿之时,对方必拼死反扑,稍有差池,自家战力核心便可能折损。
一旦出现空缺,周边强敌必将伺机而动。
彼此牵制,相互顾忌,这才维持了天武大陆高层势力间的微妙均势。
于是有人问——
武皇已至如此境界,何须效忠朝廷?独自逍遥岂不自在?
答案在于:国运可助其修行。
接着又有人问——
既然如此,为何不是所有武皇都投靠皇朝?
原因在于:一旦借取国运之力,便与该国命运相连,荣辱一体,生死相系。
除非突破桎梏,踏入法相之境,成就数百年未现于世的驻世地仙之位格,方能斩断此等羁绊。
大宋皇朝,世人讥之为“大怂”,讽之为“大送”,种种屈辱行径令人扼腕。
可为何那些守护此地的武皇仍选择留下?
只因他们无法离去。
当年宋太祖,武艺盖世,气度超凡,令群雄归心。
不少高手原本看好大宋的潜力,纷纷投靠,意图共创大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综武:写个日记,仙子人设崩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