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幽若言语,雄霸轻抚长须,含笑点头:“不错!幽若,你觉得怎样?”
幽若头也不回,冷声回应:“什么怎样?才看了一眼,我怎么知道?”
雄霸并不动怒,依旧和颜悦色:“好,好,那我不问了,你继续看,慢慢看便是。”
幽若翻了个白眼,未再接话。
二楼,五号房间。
上官飞燕紧咬银牙,怒视着莫千源。
这可恨的男人,竟整整一个月未曾现身见她!
说他忙碌?
鬼才信!
分明是故意冷落她!
“既然答应让我留下,还安排我住进书阁内院,却又避而不见,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官飞燕眼神哀怨。
对于这样一个深不可测、强大无比的男人,她心底根本生不出真正的恨意。
此刻却满腹委屈,难以排解。
但她从不是轻言放弃之人,很快便再次坚定心志。
“我偏不走!我就在这儿等着,倒要看看你能晾我多久,究竟为何如此待我!”
高台上。
莫千源并不知晓众女各自的心思。
他行事向来利落,寒暄数语后,立刻转入正题。
“依旧如前四回一般,我们先从长生仙法讲起。”
“大隋的这门长生仙法,诸位早已耳熟能详。”
“那便是四大奇书之一的……《长生诀》!”
“正如我此前所言,《长生诀》《天魔策》《慈航剑典》这三大奇书,皆源于《战神图录》,不过是其支脉传承。”
“《长生诀》乃长生真人偶然进入惊雁宫战神殿,参悟《战神图录》后所创。”
“长生长生,顾名思义,此诀可令修炼者寿比龟鹤,容颜永驻不衰。”
“此外,尚有其余四大妙用。”
“其一,极速恢复内力,使修行者擅于持久之战。”
“其二,赋予修炼者惊人的自愈与复原之力。”
“其三,极大提升轻功造诣。”
“其四,令人可在水下长时间闭息。”
“然而相较《太玄经》《天长地久不老chang春功》《道心种魔大法》等长生仙法,《长生诀》战力平平,实为其最大缺陷。”
《长生诀》!
当这门大隋的长生仙法被提起时,无人感到惊讶或意外,反而皆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我就晓得,咱们大隋武林所传的长生仙法,定是那部《长生诀》!”
“可不是嘛?光看名字就叫‘长生’,摆明了是在点醒世人。”
“常言道‘千年王八万年龟’,《长生诀》号称寿如神龟,纵使战力稍逊,也是稀世至宝啊!”
“凡属长生类的秘法,哪一门不出手便足以引得地仙强者争抢搏杀?”
“的确如此。哪怕地仙再如何超凡入圣,寿数也不过五百年罢了。”
“四大奇书之中,《战神图录》曾有多人参悟,《天魔策》与《慈航剑典》亦不乏修习之辈,唯独这《长生诀》始终杳无音信,不知流落何方。”
“莫非……早已有人暗中借此成就长生?”
“或许它一直就在长生真人手中,压根未曾外传。”
“绝无可能!《长生诀》虽久未现世,却并非从未露面,否则怎会被列为四大奇书之一?”
“这……倒也有理。”
众人议论纷纷,终究难有定论,遂将探询的目光投向莫千源。
莫千源微微一笑,反问道:“诸位,倘若你们得了《长生诀》,在尚未修炼成功之前,可会轻易示人?”
闻言,众人齐齐摇头。
财不外露,乃是基本常识。
更何况是这般旷世绝学?
他们又不是古三通那等怪人!
若真得了《长生诀》,必定秘而藏之,独自潜修。
除非是最亲信之人,断不会吐露半句。
只听莫千源继续说道:“正因如此,《长生诀》之所以长久隐没于世,关键就在于其修行门槛极高,条件极为严苛——尤其是入门一关,最难逾越!”
“那些有幸得此奇功者,初时自然狂喜不已。”
“可潜心钻研之后,却发现迟迟无法踏进一步,却又不愿就此放手。”
“于是便将《长生诀》深藏不露,唯恐他人知晓。”
“最终,这些人大多走向三条结局。”
“其一,穷尽一生研究,终无所成,临终前才将经书传予后人。”
“其二,私藏之事败露,惨遭杀人夺经。”
“其三,突遭横祸身亡,经书随之遗失,多年后方被另一位有缘人寻获,继而又卡在入门门槛之前。”
“归根结底一句话——连门都进不去的人,怎会四处宣扬自己得了《长生诀》?”
众人听罢,无不震惊。
世间高深武学众多,练不成原属寻常。
譬如《道心种魔大法》与《彼岸剑诀》,连创功者本人都未能圆满修成。
但连入门都无法踏入,那就太过骇人了!
这《长生诀》,究竟需要何等苛刻的条件?修行难度又该有多大?
仿佛洞悉众人心中所想,莫千源不待发问,便接着解释道:
“《长生诀》镌刻于一卷材质奇特的典籍之上,以玄金丝线织就,遇水不濡,逢火不燃。”
“此书初现于商朝初期,比《天魔策》和《彼岸剑诀》还要古老得多。”
“彼时通行的文字,乃是甲骨文。”
“因此全书皆以甲骨文书写,艰涩难懂。”
“千百年来,阅览此书者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智慧卓绝之士,却无一人能彻底贯通,完整破译。”
“全书共含七千四百种字形,迄今仅三千余字得以解读。”
“书中密布前人留下的批注译解,可惜那些注释往往比原文更加晦涩难明。”
“故而,读不懂,便是修习《长生诀》的第一重难关!”
“所幸书中绘有七幅人形图,姿态各异,毫无雷同,并配有诸多符号——诸如红点、箭头之类,似在指引某种修行路径。”
“然而不解其意者,若贸然依照图中某类符号催动内息,立刻便会气血逆冲,继而走火入魔,凶险万分。”
“原因在于,《长生诀》起手便是先天境界,直接凝练先天真气!”
“这与各门各派先修后天真气,再由后天返先天的路子截然不同。”
“换言之,唯有从未习武之人方可修习此诀;若有内力在身,就必须先废去所有修为!”
“因此,体内不得存有丝毫真气,便是修习《长生诀》的第二重难关!”
“敢于散去自身功力重新修炼者不在少数,但最困难的,是必须彻底参透这一关键!”
“即便有些人模模糊糊察觉到了这一点,可若没有十足把握,谁又敢轻易将多年苦修得来的真气尽数废除?”
“否则一旦判断失误,便是‘前功尽弃、万劫不复’。”
“第三重障碍,在于修习《长生诀》时,必须处于‘无心之念’的状态。”
“所谓‘无心之念’,即不可抱有急于求成之心,须顺应天道,任其自然流转。”
“然而,凡修行此诀之人,皆知此攻法非同寻常,又怎能真正对结果漠然置之?”
“第四重难关,则是对修炼者体质的严苛限定!”
“《长生诀》所载七幅人形图谱,分别对应七种极为罕见的特殊体质。”
“除此之外,纵使天赋绝顶,资质超群,也无法练成此功。”
“第五重难关,违背常理!”
“入门之法,竟是通过周身窍穴吸收天地灵气,反哺己身,直接凝练出先天真气。”
“而在此过程中,修炼者会出现诸多与走火入魔极其相似的症状。”
“因此,凡是具备基本武学常识之人,都会将其视为经脉错乱之兆,断然不敢继续修习。”
“正因这五重绝难,《长生诀》自长生真人创出以来,虽代代相传逾数千年,却始终无人能真正练成!”
“嘶——”
听罢莫千源所述《长生诀》的五大修炼障碍,众人无不震惊失语。
“老天爷啊,这《长生诀》的要求未免太过严苛了?”
“何止是严苛?简直就像压根不想让人练成一样!”
“难怪了,难怪千百年来从未听说有人成功,这门槛高得离谱!”
“能跨过这五道关卡的,那必然是天命所归之人!”
“不知如今《长生诀》落在谁人手中?若那人得知这些隐情,怕是要气得吐血吧?”
“空守至宝却无缘得用,眼睁睁看着长生不死的机缘从指间溜走,换作谁也难以承受!”
“《长生诀》初现于商朝早期,而移花公子却称其为大隋时期的长生仙法。这岂不是说明,它现在就在大隋境内?”
“知道在哪又如何?这本就是一门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攻法,就算送到你面前,你也练不了。”
“五重难关中,真正最难破解的,还是特殊体质。只要这点能突破,其余倒并非完全无解。”
“没错!甲骨文看不懂?没关系,还有图形示意。修炼前不能存有真气,初期又极易出现类似走火入魔的征兆——这两点,在不知情时是致命陷阱,一旦知晓真相,反而可以规避。”
“那‘无心之念’呢?”
“也并非全无可能。世间总有些人心境澄澈,如止水无波。”
“不错!某些攻法也能助人达到无欲无求之境。依我看,古墓派的《玉女功》便极有可能契合!”
“《玉女功》主张‘十二少、十二多’,若能像小龙女那样,做到万事不挂于心,岂不正合‘无心之念’之意?”
“未必如此!修炼《长生诀》前须散尽真气,万一《玉女功》一废,心境也随之回归凡俗,那又如何维持空明?”
“说到底,特殊体质仍是无法绕开的根本难题。”
“也不知究竟需要何种体质,我这身子骨算不算特别?”
“……”
高台之上。
莫千源静听众人议论,继而补充道:“其实,《长生诀》对修炼者的前置条件,典籍中早有记载。”
“只是那段文字以甲骨文刻写,至今尚未被破译。”
“正因如此,后世才走了无数弯路。”
“此外,《长生诀》尚有一大缺陷。”
“因其长生不老之秘,在于炼精化气,以气养颜。”
“故而,修炼者终其一生,将丧失生育之能!”
丧失生育之能?
此言一出,不少人顿时皱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综武:写个日记,仙子人设崩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