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肃杀的隐秘校场,马车再次行进,这一次是向着更加幽深的群山腹地而去。道路愈发险峻,有时甚至是沿着悬崖开凿的小径,若非有熟悉地形的向导和精锐侍卫护卫,常人绝难抵达。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隐隐能听到远处传来沉闷的、类似雷声的响动,但仔细分辨,又与自然雷声有所不同,更有规律,更……具有破坏性的意味。
朱棣撩开车帘,看着窗外飞逝的险峻山景,心中暗忖:将火炮试验场设在如此隐秘险要之处,老四对于此物的重视和保密意识,可见一斑。
约莫又行进了半个时辰,马车穿过一条狭窄的、有重兵守卫的隧道后,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巨大的、被群山彻底包围的山坳,面积广阔,足以容纳数万人操演。山坳的一侧,依山修建着许多坚固的厂房和仓库,高大的烟囱正冒着淡淡的青烟。而另一侧,则是大片经过平整的场地,远处山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靶标,有些靶标所在的山石已然呈现出被反复轰击过的破碎痕迹。
这里,便是朱高晟的火炮研发与试验中心。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硝石和金属燃烧后的特殊气味。那沉闷的轰鸣声,在这里变得更加清晰,每一次响起,都伴随着脚下大地的轻微震颤。
于谦和朱高晟引领着朱棣,走向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观察台。观察台用水泥和石块垒砌,十分坚固,前面还设置有防护挡板。
“父皇,请在此观演。此处安全,且能纵览全场。”朱高晟说道。
朱棣站上观察台,放眼望去。首先吸引他注意力的,并非是那些庞大的火炮,而是远处空地上,一排排整齐列队的步兵。这些士兵并非人民卫的黑色重甲,而是身着轻便的棉甲或皮甲,但他们手中持有的火器,却让朱棣目光一凝。
那是一种造型更加修长、精悍的火铳,似乎是在大明现有的三眼铳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铳管更长更直,木托形状更贴合人体,还加装了一个奇怪的、类似鱼钩的金属弯杆(准星和照门的雏形)。
“父皇,此乃儿臣方才提到的,人民卫亦配备的‘迅雷铳’之步兵版本。”朱高晟适时解释道,“相较于军中原有的三眼铳,其改进之处颇多。铳管采用精钢冷锻钻膛而成,内壁光滑如镜,口径统一,极大提升了射击精度和射程。您看那个小钩和后面的凹槽,此为简易瞄准具,士兵经过训练,可进行更精准的射击。”
他拿起一支亲卫递上的迅雷铳,演示道:“更重要的是装填。我们制作了定装纸壳弹,将定量火药和弹丸预先包裹在防水纸筒内。士兵使用时,只需咬开纸壳,将火药倒入药池(引药锅),剩余火药连同弹丸一同塞入铳管,用通条压实即可,省去了繁琐的称量火药、分装弹丸步骤,射速可提升三倍以上!且纸壳防潮,雨天影响大大减小。”
话音刚落,下方的步兵指挥官令旗一挥。
“第一排,预备——放!”
“砰砰砰砰砰!”
一阵密集而清脆的爆响,比朱棣听过的任何火铳齐射都更连贯、更迅速!白色的硝烟弥漫间,远处百步之外的木靶上,顿时出现了一片密集的弹孔,命中率显然极高!
射击完毕,士兵们动作娴熟地进行装填,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速度果然快得惊人!短短十数息之间,第二轮齐射已然完成!
“好!好快的射速!”朱棣忍不住赞叹。作为统帅,他太清楚火器射速的重要性了!以往火铳队射击一轮的时间,弓箭手可能已经射出三四轮箭了。但现在,这迅雷铳的射速,几乎不逊于优秀的弓箭手,而其穿透力和威慑力,远非弓箭可比!
“此铳可大量装备否?”朱棣急切地问。
“回父皇,天津卫工匠学堂已建立生产线,目前月产迅雷铳可达五百支。若能扩大规模,年内装备一万精锐步卒,并非难事。”朱高晟自信地回答。
朱棣眼中放光,连连点头。
接下来展示的是轻型野战炮。数门看起来比传统火炮更轻巧、炮架更灵活的小型火炮被骡马快速拖拽到发射位置,炮手们操作熟练,从进入阵地到完成射击准备,耗时极短。这些火炮同样做工精良,炮身光滑。
“此乃三斤(指炮弹重量)速射炮,专为野战伴随步兵设计,重量轻,机动强,射程可达一千五百步(约2.3公里),精度亦不错。”朱高晟介绍道。
“轰!轰!轰!”
几声怒吼,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地落在了远处模拟的敌军阵地上,炸起团团烟尘!其快速反应和精准打击能力,让朱棣再次点头。
但,这些只是开胃菜。朱棣知道,重头戏还在后面。他的目光,投向了观察台正前方,那门被油布覆盖着的、体型庞大的巨物。
朱高晟顺着朱棣的目光看去,微微一笑:“父皇,接下来,请您鉴赏我大明火炮工艺之巅峰——‘镇国大将军炮’!”
随着他手势,几名工匠上前,用力扯下了巨大的油布。
一门庞大无比、散发着冷冽金属光泽的青铜巨炮,赫然呈现在朱棣眼前!
这门炮的体型,远超朱棣所见过的任何火炮!炮身粗壮修长,线条流畅,炮壁厚薄均匀,铸造得极其完美,几乎看不到气泡砂眼。炮身上,还镌刻着精美的龙纹和“大明永乐年制 镇国大将军”的字样。它被安置在一个结构复杂、带有铁轮和液压(或螺纹)复位机构的沉重炮架上,显然是为了抵消其恐怖的后坐力。
“父皇,此炮重三千五百斤,口径……”朱高晟报出了一串让朱棣心惊肉跳的数据,“炮管采用极品锡青铜,以失蜡法精密铸造,内壁经过反复镗磨,光滑如镜。配用尖头榴弹(爆破弹的雏形)或实心铁弹,射程……”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让朱棣几乎不敢相信的数字!
“多远?”朱棣以为自己听错了。
“有效射程,超过八里(约4公里)!最大射程,可达十里(5公里)以上!”朱高晟语气肯定,“且精度远超现有红夷大炮!这得益于精密的铸造、标准的弹药和经过科学计算的射表。”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八里!十里!这意味着,在敌军任何现有火炮甚至是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这门巨炮就可以发起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何等的优势!
“试射!”朱棣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炮手们显然早已准备就绪。装填手们用吊装工具,将一枚看起来就沉重无比的巨型弹丸(演示用为实心弹)塞入炮口,填入发射药包,插好引信。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平。
所有无关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观察台上,也加强了防护。
一名炮手长手持令旗,看向朱高晟。朱高晟对朱棣点了点头。
朱棣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放!”
炮手长令旗猛地下挥!
“点火!”
一名炮手用长长的点火杆,点燃了炮尾的药捻。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后——
“轰!!!!!!!!!!”
一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巨吼,猛然爆发!仿佛天崩地裂,又似九天雷霆在耳边炸响!整个观察台都剧烈地摇晃了一下!朱棣甚至感觉到脚下的山体都在震颤!
一团巨大的、炽烈的火光和浓烟从炮口喷薄而出!巨大的后坐力使得沉重的炮架猛地向后一坐,又被复位机构牢牢抵住!
一枚黑点,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撕裂空气,发出尖锐恐怖的呼啸声,划过一道极长极远的抛物线,向着远在近十里之外的一处模拟城墙(用石头和泥土垒砌)靶标飞去!
时间仿佛变得缓慢。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枚死亡的弹丸。
数息之后,远方的山崖上,猛地爆起一团巨大的烟尘和火光!即便相隔如此之远,也能清晰地看到,那处“城墙”靶标,在爆炸中四分五裂,化为齑粉!巨大的轰鸣声过了好几秒才传回,依旧震耳欲聋!
成功了!超远距离,精准命中,毁灭性打击!
观察台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毁天灭地的威力所震撼,久久无法言语。
朱棣的手,紧紧抓住观察台的石栏,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充满了极度震惊、狂喜,以及一丝……敬畏!
这已经不是火炮了,这是神罚!是国之力器的极致体现!
有了如此射程和威力的火炮,什么坚城固垒,什么敌军战阵,在它面前,都如同纸糊泥塑一般!配合那高速的新式战舰,可以将毁灭带到世界任何一处海岸!配合那玄甲卫,可以撕碎任何敢于抵抗的敌军!
朱高晟为他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超越时代的战争体系!这个体系,足以支撑起那个“日不落”的梦想!
良久,朱棣才缓缓松开手,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朱高晟,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晟儿……此炮,可能量产?”
朱高晟平复了一下被炮声震得有些嗡鸣的耳朵,躬身答道:“回父皇,镇国大将军炮工艺极其复杂,目前月产最多两门。但级别的舰炮、野战炮,产量可大幅提升。儿臣已储备了大量合格工匠和原料。”
“好!好!好!”朱棣连说三个好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传朕旨意!此炮场列为帝国最高机密,胆敢泄露者,株连九族!所有工匠,赐予重赏,严加保护!全力生产!优先装备新式战舰,其次加强京营防务!”
“儿臣遵旨!”朱高晟郑重应下。
夕阳西下,返京的车驾在暮色中悄然行进。马车内,朱棣闭目养神,但微微颤抖的眼皮显示他内心极不平静。
今日之所见,彻底颠覆了他对军事力量的认知。朱高晟所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几件新式武器,而是一套通往未来霸业的钥匙。其远见、其能力、其公心(主动交出人民卫指挥权),都让朱棣深感欣慰,甚至……一丝庆幸。
他睁开眼,看着坐在对面,同样在闭目养神的朱高晟,心中那个盘旋已久的念头,终于变得清晰无比,坚如磐石。
“大明的未来……或许,真的应托付于此子之手。”朱棣在心中默念,“老大(太子朱高炽)仁厚,可守成,然当今世界变局已开,非雄主不能引领潮流。晟儿……方是能带领大明走向前所未有之辉煌的不二人选。”
这次秘密的天津卫之行,不仅让朱棣看到了帝国的锋利爪牙,更让他知道了下定关乎帝国未来数百年国运的决心是正确的。而这一切,都在无声的暮色中,悄然注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朱棣的麒麟逆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