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太阳刚爬过东边的白杨树,红旗公社一队的晒谷场就热闹了起来。场地上摊着金灿灿的玉米,堆着饱满的大豆,木斗、麻袋、磅秤在晨光里摆得整整齐齐,空气中飘着粮食的清香,混着村民们的笑语,透着一股丰收的踏实劲儿——今天是月底分粮的日子,是全村人最盼的光景。
苏念桃背着半旧的麻袋,跟着人流往晒谷场走。她刚从县里集训回来没两天,身上还带着点书卷气,却也早早换上了耐磨的粗布褂子,袖口挽着,透着利落劲儿。集训的日子里,她没日没夜地啃书本、做习题,可心里始终记挂着队里的工分——这年头,工分就是口粮的底气,哪怕要备战高考,她也从没落下过队里的活儿。
“念桃回来啦?县里集训咋样啊?”同村的王大娘笑着打招呼,手里攥着自家的工分本,“听说你摸底考了公社第三,将来准是大学生!”
“大娘过奖了,就是跟着老师补补知识点。”苏念桃笑着应道,目光扫过晒谷场中央——张桂香正叉着腰站在磅秤旁,手里拿着工分册,脸上堆着几分虚浮的笑,对着村干部点头哈腰,转头对村民却又端起了架子。
这张桂香是大队里管分粮的,仗着男人是队里的副队长,平日里就爱占点小便宜,看人下菜碟。以前苏念桃心思全在李伟身上,性子软,偶尔被她克扣点粮食,也只敢忍气吞声。可现在,她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
“都排好队!按工分本上的数来,一人一份,不许插队!”张桂香敲了敲木斗,尖着嗓子喊,“先报名字,再核工分,称完粮自己装袋,别磨蹭!”
村民们顺着排成一队,报名字、核工分、称粮食,流程有条不紊。苏念桃排在中间,看着前面的人领了粮,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心里也盼着能早点领完粮,回家继续啃那本没看完的数学讲义。
终于轮到她了。
“苏念桃。”张桂香翻着工分册,眼皮都没抬,声音拖得长长的,“工分多少?”
“这个月满勤,加上之前加班摘棉花、喂牲口的工分,一共是328分。”苏念桃清晰地报出数字,手里的工分本攥得稳稳的——这是她一镰刀一锄头挣来的,每一分都清清楚楚。
张桂香“哦”了一声,慢悠悠地拿起木斗,往苏念桃的麻袋里舀玉米。她舀得格外“小心”,第一斗没装满,第二斗只舀了大半,接着就把木斗一放,冲磅秤那边喊:“称称!”
磅秤员把麻袋拎上去,报数:“二十五斤。”
苏念桃心里咯噔一下。按队里的规矩,320分以上能分30斤玉米,她328分,怎么也该是满额的30斤,怎么少了5斤?
“张婶,不对吧?”苏念桃往前半步,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队里规矩,320分以上分30斤玉米,我328分,怎么只给25斤?”
张桂香终于抬起头,上下打量了苏念桃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规矩是规矩,可也得看你干了多少活啊。你这月大半时间都在县里集训,天天抱着书本啃,地里的活没干几天,还好意思要满额的粮?”
这话一出,周围的村民都安静了些,纷纷朝这边看过来。
苏念桃眉头微蹙:“我集训是公社批准的,之前落下的活,我都利用早晚时间补上了,工分本上记得明明白白,队里也核过了,怎么就没干几天活?”
“工分本那玩意儿,还不是人填的?”张桂香撇撇嘴,声音拔高了些,故意让周围人都听见,“谁不知道你天天在家看书,地里的活能躲就躲?咱们队里的粮食,是给踏实干活的人分的,不是给那些光想偷懒考大学的人浪费的!你要是真考上了,还不是要进城享福,哪还记得村里的好?少给你5斤,算便宜你了!”
这话就带着故意抹黑的意思了。周围的村民们开始窃窃私语,有人面露疑惑,也有人悄悄点头——毕竟在不少人眼里,读书考大学确实是“不务正业”,不如种地踏实。
赵秀兰刚挤到跟前,听见这话气得脸都红了,上前一步就想理论:“张桂香你胡说八道!我家桃儿天天起早贪黑,干完活才看书,工分比谁都不少,你凭啥扣她粮?”
“哟,娘俩一起上阵了?”张桂香双手叉腰,摆出一副撒泼的架势,“我说扣就扣!我是管分粮的,我说她不配多分,她就不配!有本事你找队长说理去!”
眼看场面要僵住,苏念桃拉住了母亲,眼神沉静如水。她知道,跟张桂香撒泼没用,得拿事实说话。
“张婶,话可不能这么说。”苏念桃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工分是队里按干活多少算的,不是谁想扣就能扣的。你说我不干活,那咱们就当众念念我的工分,让大家评评理。”
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工分本,翻开扉页,里面的字迹工整清晰,每一笔都记着干活的日期、工种和工分数。
“这个月1号,割玉米,10分;2号,脱粒,10分;3号,给牲口铡草,8分……”苏念桃一页一页地念,声音平稳,没有丝毫慌乱,“15号到20号,公社批准去县里集训,队里给记了满工分;21号回来,下午就去地里拾棉花,6分;22号,加班摘棉花到天黑,12分;25号,帮队里修水渠,10分……”
她念得仔细,每一笔工分都对应着具体的活儿,没有半点含糊。周围的村民都安静了下来,认真听着,有人还跟着点头——这些活儿,他们都看在眼里,苏念桃确实没偷懒,甚至比不少壮劳力都肯干。
念到最后,苏念桃合上工分本,目光落在张桂香身上:“张婶,你自己看,这个月我一共328分,是不是实打实的?队里的会计已经核过,盖了章的。”
她把工分本递过去,上面的红色印章清清楚楚,容不得半点狡辩。
张桂香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了,眼神躲闪着,不敢去接工分本:“就算……就算工分够,你天天读书,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粮食,少给点怎么了?”
“粮食是按工分分的,不是按消耗分的。”苏念桃寸步不让,转头看向周围的村民,“各位叔伯婶子,大家评评理,咱们队里分粮,是不是凭工分?我工分够,凭啥要少分我5斤?张婶要是觉得工分不算数,那以后大家还凭啥踏实干活?”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村民们最看重的就是工分,要是工分够了还能随便被扣粮,那以后谁还有心思干活?
“是啊,念桃说得对!分粮就得凭工分!”王大娘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我天天看着念桃,干完活才看书,从没偷懒,工分肯定是真的!”
“就是!张桂香你这就不对了,工分本上都盖了章,你凭啥扣人家粮?”
“我记得李娟这个月才326分,比念桃还少2分,你不也给她分了30斤吗?凭啥区别对待?”有人喊了一句,这话一出,大家更是议论纷纷。
李娟是张桂香的远房侄女,平时就爱偷懒,工分比苏念桃还少,却能拿满额的粮,这明摆着是张桂香偏心,故意针对苏念桃!
张桂香的脸瞬间红一阵白一阵,被众人说得抬不起头。她没想到苏念桃会这么较真,还当众念工分,让她下不来台。
“我……我不是故意的,就是刚才舀粮的时候没注意……”张桂香开始找借口,声音小了很多。
“没注意?”赵秀兰气不过,“刚才你舀粮的时候,那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怎么会没注意?分明就是故意的!你就是看我家桃儿考得好,嫉妒她,故意找茬!”
“我没有!”张桂香还想狡辩,可周围的指责声越来越大。
“赶紧给人家补上!”
“就是,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工分够就该拿满粮,没道理克扣!”
村干部也走了过来,皱着眉对张桂香说:“桂香,分粮是大事,得按规矩来。既然苏念桃工分够,就赶紧给她补上,别让大家说闲话。”
张桂香见村干部都发话了,再也不敢拖延,悻悻地拿起木斗,满满舀了一斗玉米,倒进苏念桃的麻袋里,嘴里嘟囔着:“补上就补上,嚷嚷啥……”
磅秤员重新称了一遍,报数:“三十斤整。”
苏念桃这才点点头,对着周围的村民笑了笑:“谢谢各位叔伯婶子给我评理。”
“应该的!”
“念桃这孩子,就是实在!”
“张桂香以后可别再这样了!”
村民们纷纷说道,看向苏念桃的眼神里满是赞赏——这姑娘不仅读书厉害,遇事还冷静有分寸,不像以前那样软柿子,这样的人,值得帮衬。
张桂香站在一旁,脸色难看地低着头,再也没了刚才的嚣张气焰。
苏念桃背起装满玉米的麻袋,分量沉甸甸的,心里却格外踏实。她知道,这不仅是5斤玉米的胜利,更是她用自己的底气,赢回了应有的尊重。
“桃儿,累不累?娘帮你背会儿。”赵秀兰心疼地说。
“没事娘,我能行。”苏念桃笑着摇摇头,脚步轻快地往家走。
刚走出晒谷场,就看到陆沉渊站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扁担,显然是来接她的。
“我来帮你。”陆沉渊上前一步,不等苏念桃说话,就接过她肩上的麻袋,稳稳地挑在扁担上,动作熟练又自然。
“谢谢你,陆沉渊。”苏念桃心里一暖,刚才的些许不快,瞬间烟消云散。
“应该的。”陆沉渊摇摇头,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几分关切,“刚才没事吧?”
“没事,都解决了。”苏念桃笑着说,“张桂香想扣我粮,被大家说了一顿,最后还是给补上了。”
陆沉渊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你做得对,不该忍的就不能忍。”
两人并肩往家走,扁担在陆沉渊肩上轻轻晃动,玉米的清香飘在空气中。路上遇到不少村民,都热情地跟苏念桃打招呼,眼神里满是善意。
“念桃,今天这事做得好!”
“就是要这样,不然总有人以为你好欺负!”
苏念桃一一笑着回应,心里清楚,经过今天的事,村里人对她的看法又变了。以前大家觉得她是个一心读书的书呆子,性子软;现在,他们知道她不仅努力,还敢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个不好惹的硬气姑娘。
回到家,陆沉渊帮着把玉米倒进粮缸里,动作麻利。赵秀兰端来一碗热水,递给他:“沉渊,谢谢你啊,每次都麻烦你。”
“婶子客气了。”陆沉渊接过水,喝了一口,“我还有事,就先回去了。念桃,你要是复习累了,就歇会儿,别熬坏了身子。”
“我知道了,谢谢你。”苏念桃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暖暖的。
赵秀兰看着女儿的样子,笑着说:“沉渊这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对你也上心。”
苏念桃脸颊微红,没说话,转身去整理粮缸。
下午,苏念桃正在屋里复习,王大娘端着一碗刚蒸好的红薯,走进来笑着说:“念桃,尝尝大娘蒸的红薯,甜着呢!”
“谢谢大娘。”苏念桃连忙起身接过。
“跟大娘客气啥。”王大娘坐在炕沿上,拉着苏念桃的手说,“上午分粮那事,你做得太对了!张桂香就是那样,见不得别人好,以前也克扣过我家的粮,我没敢跟她硬刚,你这一闹,也替我们出了口气!”
“大娘,咱们干活挣工分,就该拿应得的。”苏念桃说道。
“是啊!”王大娘点点头,“你现在有出息了,读书厉害,遇事又有主见,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到时候,张桂香再也不敢欺负你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王大娘又说了些村里的琐事,才起身离开。临走前,还特意嘱咐苏念桃,要是再遇到张桂香找茬,就跟她说,她帮着一起说理。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桃明显感觉到,村里的人对她更热情了。以前有些不怎么来往的村民,见了她也会主动打招呼;有人家里做了好吃的,还会特意给她送一碗;甚至有村民主动来找她,想让她帮忙辅导家里孩子的功课。
苏念桃都一一应了下来,只要不耽误复习,她很乐意帮这个忙。她知道,在农村,人心都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这份认可,就是她在村里最坚实的后盾。
而张桂香,自从分粮那天丢了人之后,就很少再在村里张扬了。见了苏念桃,也总是低着头绕着走,再也不敢随便找茬。
这天傍晚,苏念桃复习累了,到院子里透气。陆沉渊正好从山上回来,手里拿着一只野鸡,走到苏家院门口,停下脚步:“婶子在家吗?我娘让我送只野鸡过来,给念桃补补身子。”
“沉渊啊,快进来!”赵秀兰听到声音,连忙从屋里出来,笑着接过野鸡,“你娘也太客气了,总给我们送东西。”
“没事,山上打的,不值钱。”陆沉渊说道,目光落在苏念桃身上,“复习得怎么样了?”
“挺好的,就是有时候会有点累。”苏念桃笑着说。
“累了就多歇歇,别太拼了。”陆沉渊说道,从口袋里掏出几颗野山楂,递给她,“这个酸甜,能开胃解乏。”
苏念桃接过野山楂,红彤彤的,看着就诱人。她拿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确实让人精神一振。
“谢谢。”苏念桃说道,心里暖暖的。
“我先回去了。”陆沉渊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苏念桃心里清楚,自己的高考之路,虽然充满了挑战,有李伟的嫉妒使绊,有张桂香的故意刁难,但也有很多人在默默支持着她——父母的关爱,邻里的认可,还有陆沉渊的守护
这些温暖,就像黑暗中的灯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她握紧手里的野山楂,眼神变得更加坚定。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她一定要更加努力,考上省城师范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不仅要为自己争一口气,也要对得起所有支持她、相信她的人。
夜色渐浓,苏念桃回到屋里,重新拿起书本。煤油灯的光映在她脸上,专注而认真。窗外,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她加油鼓劲。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走到想去的地方。而那些曾经欺负她、刁难她的人,终将被她远远甩在身后,只能仰望她的背影。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