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冀中平原的麦田时,苏晚星正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成片沙质农田。车载导航显示 “距离河北清河县李家庄还有 23 公里”,她指尖划过手机里存的《全国推广规划表》,首站 “河北沙质土壤适配 + 非遗剪纸文化挖掘” 的字样被她用荧光笔标得格外醒目。“你看那片麦田,麦穗好像比绿源农场的瘦些。” 她侧头对正在调试平板的陆知衍说,语气里带着调研的细致。
陆知衍抬眼望去,屏幕上刚加载出的李家庄土壤数据正好弹出:“沙质土占比 72%,保水性差,蒸发量是绿源农场的 1.5 倍。” 他指尖在模型参数界面轻滑,“昨晚爸还发了低温适配的补充方案,正好能用上 —— 河北的春夜温差大,传感器得加个保温套。” 说着,他从副驾储物格里拿出个麦秆编的小袋子,里面装着陆爸爸手工改装的传感器保温棉,“妈说这是用去年的陈麦秆编的,透气还保温,正好应景。”
苏晚星接过袋子,指尖拂过麦秆的纹路,突然想起婚礼当天李婶送的同心结:“咱们这一路,好像都带着乡村的温度。”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临行前老陈塞的 “农户联络表”,李家庄村支书李建国的名字旁,老陈用铅笔注着 “爱唠家常,最好带点家乡特产”。“幸好听了老陈的,带了绿源农场的麦芯饼干。” 她拍了拍后座的礼品袋,眼里满是期待。
车子驶进李家庄时,村口早已站着几个人。领头的李书记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手里攥着顶草帽,看到他们的车,立刻笑着迎上来:“可把你们盼来了!俺们村这沙质土,种麦子全靠天,去年旱得厉害,亩产比隔壁村少了三百斤。” 他身后跟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举着个红纸剪的小麦穗,“这是俺孙女妞妞,听说你们要来,连夜剪的,说给城里来的老师当见面礼。”
妞妞把剪纸递到苏晚星手里,红纸的纹路里还留着剪刀的压痕:“阿姨,你会写故事吗?俺奶奶会剪好多好看的,可没人帮她写下来。” 苏晚星蹲下来,摸了摸妞妞的头:“阿姨不仅会写,还想帮奶奶把剪纸教给更多人,好不好?” 妞妞眼睛一亮,拉着她就往村里跑:“俺现在就带您去找奶奶!”
陆知衍跟着李书记往田间走,脚下的沙土地踩上去沙沙响。“这土保不住水,浇完地没两天就干了。” 李书记蹲下来,抓起一把土,指缝间的细沙簌簌落下,“去年有技术员来推过灌溉设备,可太复杂,俺们老两口学不会,最后还是靠老法子浇水。” 陆知衍拿出土壤检测仪,插进土里,屏幕上的湿度数值很快跳出来 ——18%,远低于小麦生长所需的 40%。“您放心,我们的模型专门针对沙质土做了优化,操作也简单,像刷短视频一样好上手。” 他打开平板,调出简化版模型界面,“您看,就这三个按钮,浇水提醒、施肥建议、长势监测,字还能调大。”
另一边,苏晚星跟着妞妞走进一间青砖小院,院里的晾衣绳上挂着十几张剪纸 —— 有展翅的喜鹊,有饱满的玉米,最显眼的是一幅《麦田丰收图》,金黄的麦穗间站着劳作的农人。“这是俺奶奶张桂兰,俺们村的剪纸老艺人。” 妞妞喊了声,里屋走出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还拿着剪刀和红纸。“姑娘,你真是来帮俺们传剪纸的?” 张奶奶拉着苏晚星的手,指节因常年剪纸显得格外粗糙,“以前村里姑娘都爱学,现在都去城里打工了,俺这手艺,怕是要断了。”
苏晚星看着晾衣绳上的剪纸,心里泛起暖意:“张奶奶,我们想在村里办个‘剪纸文化工作室’,您当老师,教愿意学的人,我们还能把剪纸印在文创产品上,让更多人知道您的手艺。” 她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在绿源农场做的麦秆文创照片,“比如把剪纸印在笔记本上,或者做成模型的宣传册封面,既好看又有意义。” 张奶奶看着照片,眼眶微微发红:“要是真能这样,俺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教十年!”
中午,李书记留他们在家吃饭,桌上摆着蒸红薯、玉米粥,还有刚烙好的葱油饼。“这红薯是俺们沙土地种的,甜得很!” 李书记给苏晚星夹了块红薯,“上午听建国说,你们的模型能让麦子增产?俺们村有二十多户种麦的,都等着看呢。” 陆知衍放下筷子,拿出平板展示优化后的模型数据:“针对咱们的沙质土,我把浇水周期从 5 天调成 3 天,每次浇水量减少 20%,还加了‘保水提醒’—— 土壤湿度低于 30% 就会弹窗,您看这样行不行?”
“要是真能这么省心,俺第一个学!” 坐在旁边的王大叔放下碗,他是村里种麦大户,去年因干旱亏了不少,“俺家那五亩地,天天盯着浇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要是模型能帮衬,俺也能歇歇。” 苏晚星趁机说:“王大叔,等工作室办起来,您家孩子要是愿意,也能来学剪纸,多门手艺多条路。” 王大叔笑着点头:“俺家丫头在镇上读初中,最爱画画,肯定愿意!”
下午,两人分头忙碌。苏晚星跟着张奶奶整理剪纸作品,把《麦田丰收图》《农家小院》等适合文创的图案挑出来,用手机拍下高清照片,准备后续设计;陆知衍则带着传感器去王大叔的麦田,现场安装调试,李书记和几个农户围在旁边,看得格外认真。“这玩意儿真能测湿度?” 有农户伸手想碰传感器,陆知衍赶紧拦住:“您别急,等我装好,咱们一起看数据。” 他蹲在田里,把传感器埋进土里,连接平板后,屏幕上立刻跳出实时湿度 ——22%。“现在需要浇水了,按模型建议,每亩浇 300 升水就行,比您以前少浇 100 升。”
苏晚星忙完剪纸整理,也赶到麦田帮忙。看到农户们围着陆知衍问东问西,她拿出提前打印的《模型操作手册》,用红笔圈出重点:“大家看这里,手机扫码就能绑定自家麦田,数据会直接发到微信上,不用记复杂的操作。” 她还把张奶奶剪的小麦穗剪纸贴在手册封面上,“这是张奶奶的手艺,咱们用着手册,也能想着咱村的文化。” 农户们接过手册,摸着封面上的剪纸,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傍晚,两人在李书记家整理调研资料。苏晚星把剪纸文创的初步方案写在笔记本上:“先做三种产品 —— 剪纸书签、模型宣传册、麦田主题笔记本,下周就能联系厂家打样。” 陆知衍则在平板上完善模型参数:“沙质土的保水模块已经调好,还加了‘低温预警’,今晚就能发给爸,让他帮忙再检查一遍。” 两人头挨着头,灯光落在资料和屏幕上,像极了大学时在图书馆一起学习的模样。
“对了,下午妞妞说,村里的小学想请你讲一堂剪纸课。” 苏晚星突然想起,“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挺感兴趣,说不定能培养几个小传承人。” 陆知衍点头:“明天我去村里小学看看,顺便给孩子们演示下模型的‘小实验’,比如用不同土壤种小麦,让他们直观感受科技的作用。”
睡前,苏晚星给苏妈妈打了个视频电话,分享白天的调研情况。“你们在外要注意身体,妈给你们寄了些感冒药和防晒霜。” 苏妈妈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张奶奶的剪纸要是需要帮忙推广,妈可以联系老家的文化馆,他们之前还问过乡村非遗的事。” 挂了电话,陆知衍从身后抱住她:“有这么多人支持,咱们的首站肯定能成。”
第二天上午,李家庄的 “文化 + 科技” 推广启动会在村广场举行。苏晚星带着张奶奶和妞妞展示剪纸作品,张奶奶现场剪了幅 “星衍计划” 的字样,引得村民阵阵喝彩;陆知衍则在旁边的科技区演示模型,王大叔第一个报名试用:“俺家五亩地,就交给这模型了!” 李书记看着热闹的场面,拉着两人的手说:“俺们村算是找到奔头了,以后还要跟着你们,把日子过得像麦田一样金灿灿!”
启动会结束后,两人准备前往下一站浙江水乡。妞妞拉着苏晚星的衣角:“阿姨,您还会回来吗?俺还想跟您学写故事。” 苏晚星蹲下来,把自己的笔记本送给她:“这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想写故事了就给我打电话,下次来,阿姨教你剪更复杂的麦田。”
车子驶离李家庄时,张奶奶和李书记还在村口挥手,晾衣绳上的剪纸在风里轻轻晃动。苏晚星靠在陆知衍肩上,翻看着启动会的照片:“首站算是成功了,接下来的浙江水乡,又有新的挑战了。” 陆知衍握着她的手,指尖划过她无名指上的戒指:“不管是水乡的稻田,还是山区的果园,只要我们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在车子拐出村口时,苏晚星无意间瞥见路边的一棵老槐树下,停着辆黑色轿车,车窗半降,有人举着相机对着他们的车拍照。她心里咯噔一下,拉了拉陆知衍的衣袖:“你看那辆车,好像在拍我们。” 陆知衍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车子很快发动,消失在乡间小路的尽头。“应该是王总监那边的人。” 他眉头微蹙,“不过没关系,我们有真实的成果,有农户的支持,他们翻不起什么浪。”
车子继续往前开,导航屏幕上显示 “距离浙江水乡还有 860 公里”。苏晚星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麦田,心里清楚,全国推广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虽然有未知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彼此并肩,有乡村的温暖与家人的支持,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而那辆黑色轿车里的窥探者,像一颗隐藏的石子,为接下来的水乡推广,埋下了新的悬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