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边角藏着片旧厂房,红砖墙被雨水淋得发黑,墙根处长着半人高的杂草。科创电子的牌子挂在生锈的铁门上,两个字的漆皮已经剥落,露出底下的铁皮。林辰推开门时,机器的嗡鸣声像潮水般涌过来,混着焊锡的味道,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
车间是旧仓库改造的,水泥地上积着层薄灰,十几台老旧的注塑机排列得歪歪扭扭,工人们戴着口罩,额头上渗着汗珠,正把巴掌大的节能控制器装进纸箱。陈启明拄着单拐站在生产线尽头,右腿空荡荡的裤管被他别在拐杖上,裤脚沾着机油,看见林辰和苏晴,他忙用衣角擦了擦手心的油污,掌心的老茧在阳光下泛着白。
林科长,苏记者,你们可算来了。他的声音有点发颤,单拐在地上点出急促的声响,再拿不到钱,下周这机器就得停了。他把两人往车间角落的隔间领,所谓的办公室就是用铁皮隔出来的小空间,一张掉漆的办公桌占了大半,桌上堆着的订单合同像座小山,最上面的那份印着上海xx连锁酒店的抬头,供货量写着5000台,备注栏里却用红笔标着预付款到账后生产。
陈启明拉开抽屉,里面是厚厚的催款单,快递公司的面单上印着不同城市的地址。电容供应商催了三次了,说再不给钱就断货;变压器厂更绝,直接把货运车堵在门口,昨天我好说歹说才让他们先回去。他蹲下身,从床底拖出个铁皮盒,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工资条,这是上个月的,还没发。工人们都等着这笔钱交房租、给孩子交学费,我......他的声音哽住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红血丝。
林辰拿起桌上的节能控制器,塑料外壳的边角有些毛刺,显然是模具老旧造成的,但掂在手里很扎实。这东西真能省三成电?
您看这个。陈启明连忙从抽屉里翻出检测报告,A4纸被翻得卷了边,市节能中心测的,在恒温环境下连续运行72小时,能耗比国家标准低31.7%。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像被点燃的灯,酒店、商场用得多,一台空调装一个,一年能省好几千电费。上海那家酒店说了,只要我们能保证月供5000台,他们旗下的二十三家分店都用我们的货。
苏晴举着相机,镜头对准生产线旁的工人——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在调试控制器,手指在电路板上灵活地跳动,胸前的工牌写着技术岗 刘伟陈老板,你这技术真不错,工人也都是熟手。她按下快门,林科长一定会帮你的,对吧?
林辰翻开带来的材料袋,把专利证书、市场调研报告、财务报表一一摊在桌上:实用新型专利两项,都在有效期内;近半年的订单金额超过五百万,预付款比例30%,现金流没问题;工人劳动合同齐全,社保缴纳记录完整......紧急扶持通道的申请表上签上名字,这些材料都齐了,符合规定。我现在就去找张鹏签字。
张鹏办公室的门紧闭着,门缝里传来麻将牌碰撞的脆响,间或夹杂着笑声。林辰敲了三次门,第三次时,门被拉开条缝,年轻秘书探出头,发胶喷得一丝不苟的头发上沾着根绒毛:林科长?张组长正在接待重要客人,您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
这事紧急,关系到三十多个工人的饭碗。林辰推开门,麻将牌的腥气混着烟味扑面而来。张鹏坐在主位,面前的筹码堆成小山,对面坐着三个商人模样的男人,其中一个正是恒通商贸的王总,脖子上的金链子在灯光下晃眼。
林科长这是干什么?张鹏把手里的牌一推,脸上的横肉挤成一团,没看见我正忙吗?懂不懂规矩?
林辰把材料放在麻将桌上,的一声压在筹码上:科创电子符合紧急扶持通道的全部条件,这是申请表,请你签字。
王总嗤笑一声,拿起专利证书翻了翻:就这小作坊的玩意儿,也配拿扶持资金?张组长,我看还是驳回吧,别浪费资源。
张鹏扫了眼材料,像看什么脏东西似的,抓起申请表往地上一扔,纸屑飞得满地都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想来要钱?我看就是个骗补贴的小作坊!驳回!他重新拿起麻将牌,出牌出牌,别让不相干的人扫了兴。
林辰弯腰捡材料,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纸张被捏出深深的褶皱。他没看张鹏,也没看那几个嬉皮笑脸的商人,只是把散落的纸页一张张理好,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张组长,你会后悔的。
回到科创电子的车间时,天已经擦黑。陈启明蹲在角落抽烟,烟头扔了一地,像撒了把火星。看见林辰,他慢慢站起来,单拐在地上拄出沉重的声响:林科长,我知道难......实在不行,我就把机器卖了,先给工人们发工资。他的话没说完,手机突然响了,铃声是刺耳的声。
接完电话,陈启明的脸惨白得像张纸,手机从手里滑落在地,屏幕摔出蛛网般的裂纹。供应商说......说再不给钱,明天一早就断料......他瘫坐在地上,背靠着冰冷的机器,完了,全完了......
当晚十点,林辰正在整理材料,手机突然响起,苏晴的声音带着哭腔,混着风雨声:林辰!你快来开发区!陈老板要跳楼!
雨下得很大,豆大的雨点砸在车窗上,噼啪作响。林辰赶到科创电子时,消防车的警灯把夜空染成红蓝两色,三十多个工人站在楼下,有人哭喊着陈老板,有人给陈启明的妻子打电话,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厂房的天台上,陈启明的身影在风雨中摇晃,湿透的衬衫贴在身上,像面破败的旗子。
我对不起工人!对不起老婆孩子!他的声音嘶哑,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泪水混着雨水往下淌,我不该拉着他们一起创业,不该让他们跟着我受苦......
陈老板!你下来!林辰冲上天台,雨水瞬间淋透了他的衬衫,钱的事我解决了!我现在就去银行,就算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齐一百万!
他掏出手机,手指因为寒冷而发僵,好几次才按对号码。电话接通时,市银行王行长的声音带着睡意:小林?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王行长,我以个人名义担保,科创电子的贷款必须批!林辰的声音因为奔跑而喘息,雨水顺着脸颊流进嘴里,又苦又涩,明天早上八点,我带企业主去签合同。你们要是不批,我就去银监局告你们不作为,去纪委告你们只给关系户放贷!
挂了电话,林辰走到陈启明身边,把湿透的材料递过去。纸页上的字迹被雨水洇开,却依然能看清紧急扶持四个字:你看,手续都齐了。你要是跳下去,这些努力就全白费了,工人怎么办?你的专利怎么办?上海的订单怎么办?
天台上的雨渐渐停了,远处的路灯穿透云层,亮得像星星。陈启明看着林辰眼里的光,那光里有愤怒,有坚定,还有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慢慢从天台边缘退回来,突然一声跪下,单拐摔在地上发出闷响:林科长,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是所有工人的救命恩人......
第二天早上八点,市银行的会议室里,陈启明在贷款合同上按下红手印时,指尖还在发颤。消息传到科创电子的车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三十多个工人自发地排成两列,有人手里拿着刚煮好的鸡蛋,有人捧着自家种的青菜,目送林辰走出厂房。那个叫刘伟的年轻技术员,偷偷塞给林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妹妹的学费有着落了,谢谢您。
苏晴的报道《雨夜救人:一位科长与三十个家庭的命运》第二天见报,头版配着张模糊却动人的照片——天台上,林辰迎着风雨走向陈启明的背影,两人的身影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像座沉默的桥。市民们拿着报纸在发改委门口驻足,有人举着牌子:向林科长致敬!有人给报社打电话,说这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需要的。
林辰的办公室里,老王看着报纸,突然叹了口气,把刚泡好的茶推过去:你这步棋走对了,让所有人都看见了,扶持资金该给谁。他顿了顿,声音压得很低,但也把人得罪死了。刚才看见张鹏去李主任办公室了,脸色铁青,指不定在说你什么。
林辰望着窗外,雨后的天空蓝得透亮,玉兰花的花瓣上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他知道,科创电子的贷款只是个开始,张鹏不会善罢甘休,李建国也会想办法报复,真正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但他不后悔,就像苏晴在报道里写的:有些线不能退,有些事必须做,因为背后是三十个家庭的期盼,是无数中小企业的渴望。
桌上的电话响了,是郑建军打来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小林,好样的!开发区还有几家像科创这样的企业,你可得多费心。林辰笑着应着,心里清楚,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他必须走下去——为了陈启明车间里重新响起的机器声,为了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鲜活人生,也为了自己心里那束不肯熄灭的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清澈的抵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