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临时安置点像个被遗忘的角落,几排蓝色的活动板房挤在拆迁区的边缘,铁皮屋顶被正午的太阳晒得发烫,空气里弥漫着汗水、洗衣粉和劣质盒饭混合的味道。林辰穿过晾晒着的五颜六色的衣物,远远就看到苏晴蹲在李大姐的板房门口,正帮着给怀里的婴儿换尿布。
她的额发被汗水打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浅蓝色的衬衫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被晒得有些发红的小臂。最显眼的是她胸前还别着报社的工牌,塑料外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是她被停职后忘记摘下的,像个无声的讽刺。
“你怎么来了?”苏晴抬头看到他,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天气,仿佛早上被社长怒斥、被当场停职的事从未发生过。她把换下来的尿布卷好,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未婚姑娘。
“张社长给我打电话了。”林辰的声音发紧,喉结在脖颈上滚动了一下。他一夜没睡,整理完中小企业的扶持材料刚想休息,就接到了报社社长带着歉意的电话,说苏晴“因工作方式不当被停职”,那一刻他的心脏像被一只手狠狠攥住。“为什么不告诉我?”
“告诉你有什么用?”苏晴站起身,拍了拍围裙上沾着的奶粉渍——那是李大姐临时借她的围裙,上面还绣着朵褪色的牡丹。“让你放下手里的审批材料,跑过来安慰我?还是让你去找周志国求情,求他放我一马?”
“我可以……”林辰想说“我可以去跟张社长解释”,想说“我可以去找宣传部的朋友斡旋”,但话到嘴边却卡住了。他想起自己办公室抽屉里那封匿名的威胁信,想起上周停在楼下的无牌面包车,突然意识到自己连保护好自己都勉强,又能给她什么承诺?
“你可以什么?”苏晴的声音突然提高,像被点燃的引线,尖锐地划破了安置点的嘈杂。板房里的居民都探出头来,王老汉扶着门框张望,李大姐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眼神里满是担忧。“你连自己的副主任职务都摇摇欲坠,还能保住我的工作?林辰,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样到底值不值得?”
林辰被问得哑口无言,像被人迎面泼了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他看着苏晴泛红的眼眶,看着她强装镇定却微微颤抖的肩膀,突然觉得一阵深入骨髓的无力。“对不起,”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厌恶的疲惫,“是我连累了你。如果不是我让你帮忙查安置房的事……”
“我不是要你说对不起!”苏晴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压抑不住的哭腔,眼泪终于顺着脸颊滚落。“我是气你总是把自己逼到绝境!周强都敢半夜往你家门口泼油漆了,你还守在这里天天跑现场,到底图什么?图他们给你发个锦旗,还是图个‘清官’的名声?”
“图什么?”林辰猛地提高声音,指着身后探头探脑的居民,胸口剧烈起伏。“我图王老汉能住上不用漏雨的房子,图李大姐的孩子能在新学校的操场上跑,图这些被强拆的人家能拿到该得的补偿!我图的是他们不用再抱着被砸烂的嫁妆柜哭,不用在雨夜里睡在马路边!”他抓住苏晴的手,她的指尖冰凉,还带着换尿布时沾到的奶粉湿气。“跟我走,我们现在就去省城。我找以前的老领导赵书记帮忙,你可以去省报工作,那里没人敢动你。我们……我们重新开始,行不行?”
“你要放弃?”苏晴猛地甩开他的手,后退一步,眼神里的失望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几乎要将他淹没。“就因为遇到这点挫折就逃跑?那我们之前熬的那些夜、跑的那些路、收集的那些证据,算什么?那些把你当亲人的居民怎么办?你走了,周强他们会把这里搅得天翻地覆,你信不信?”
“我不是逃跑!”林辰也动了怒,额头上的青筋跳了起来。他很少对苏晴发脾气,但此刻她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是不想再看到你受伤害!你以为我看着你被停职,看着你被小郑那样的人威胁,心里不疼吗?我宁愿被泼油漆的是我,被停职的是我,被穿小鞋的是我!”
“疼就更该留下来!”苏晴指着活动板房墙上贴的拆迁进度表,那张皱巴巴的纸上,用红笔圈着三十个未签字的名字,旁边写着“配套设施:学校未动工、菜市场未招标”。“还有三十户没签字,他们担心的不是补偿款,是孩子上学要绕三公里路!安置房的水电管网还没验收,你走了,这些事谁来盯?周强他们只会把豆腐渣工程塞给老百姓,到时候漏雨断电,你让他们去找谁哭?”
两人的争吵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安置点激起层层涟漪。居民们远远地站着,没人敢上前劝架,只有孩子们不懂事,还在板房间追逐打闹,笑声与这边的僵局格格不入。王老汉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过来,干枯的手搭在林辰的胳膊上:“林科长,苏记者,有话好好说,别伤了和气……”
苏晴深吸一口气,用手背抹了把眼泪,声音哽咽却异常坚定:“我不会走,也不会让你走。这篇报道我会想办法发出去,省报不行就发网络平台,总会有地方能容得下真相。你的工作也必须恢复,但不是靠逃跑,是靠我们手里的证据,靠这些还没签字的居民,靠公道。”她说完,转身走进李大姐的板房,“砰”地一声关上了门,门板震动着,落下几片墙皮。
林辰站在原地,看着紧闭的房门,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疼。安置点的吊扇在头顶嗡嗡作响,吹起地上的纸屑和塑料袋,它们在空中打着旋,像无数个盘旋的问号。
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坚守的到底是信念,还是一种固执?
王老汉拍了拍他的后背,叹了口气:“林科长,苏记者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昨天还跟我说,要帮你收集周志国插手工程的证据,说不能让你一个人扛着……”
林辰的心猛地一颤,抬头看向那扇紧闭的门。他仿佛能看到苏晴正背靠着门板流泪,能听到她压抑的抽泣声,能想象她此刻有多委屈——她本可以安稳地做个记者,写写社会新闻,拍拍民生百态,却因为帮他查案,落得被停职的下场。
活动板房的阴影落在他身上,一半在光里,一半在暗处,像他此刻的心情。他想起刚认识苏晴的时候,她扛着相机在拆迁现场采访,被周强的人推搡也不肯放下相机,镜头始终对准那些被推倒的老房子;想起她熬夜帮他整理中小企业的材料,咖啡杯在桌上堆成小山;想起她把王老汉被砸烂的嫁妆柜照片发给自己时,微信里说“这些人不能白受委屈”。
她从来都不是一时冲动,她只是比谁都清楚,有些东西比工作重要,比安稳重要。
林辰走到板房门口,轻轻敲了敲门。“苏晴,”他的声音放得很低,带着歉意和决心,“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走。安置房的配套设施,我下午就去催城建局;那三十户没签字的,我们一起去谈;报道的事,我们找省报的朋友想想办法。”
门里没有声音,但他能感觉到,里面的人在听。
“对不起,”林辰又说,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柔软,“我不该说逃跑的话。你说得对,我们得留下来,为了那些等着公道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
过了很久,门里传来一声闷闷的“嗯”,像冰雪初融的声音。
林辰靠在门板上,抬头看向正午的太阳。阳光很烈,晒得人皮肤发疼,但他心里却渐渐暖了起来。他知道,刚才的争吵像道裂痕,但裂痕里总会透进光来。就像这临时安置点的板房,虽然简陋,却挡不住阳光,挡不住居民们对新家的期盼,更挡不住他们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火苗。
远处传来施工队的轰鸣声,新的安置房已经盖到了第三层,灰色的楼体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林辰知道,路还很长,麻烦还很多,但只要他们还在一起,只要那点火苗还在,就总有熬出头的一天。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城建局的科长打了个电话,语气坚定:“下午三点,我去你办公室谈安置房的配套设施,带上所有图纸和招标记录,我要知道为什么学校到现在还没动工。”
挂了电话,他靠在门板上,听到门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擦眼泪。林辰笑了笑,对着门板轻声说:“晚上我请你吃李大姐做的馄饨,多加辣。”
门里终于传来一声带着哽咽的笑,像雨后初晴的阳光,瞬间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清澈的抵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