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军们每人揣着一块珍贵的压缩饼干,干劲更足了,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已经开始计划着下次休息时要去更远的地方搜寻“宝贝”。营地里的生产修复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了赵小花的严格质检,复装子弹的合格率稳步提升,小张几人修理枪械的手法也日益熟练。
然而,一片欣欣向荣之下,一个潜在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傍晚宿营后,丁伟拿着他的小本本,眉头紧锁地找到了正在查看地图的李云龙、孔捷和林烽。
“连长,指导员,林顾问,”丁伟的声音有些低沉,“有个情况,得跟你们汇报一下。”
“咋了老丁?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谁欠你钱了?”李云龙抬头打趣道,但看到丁伟严肃的表情,也收敛了笑容,“出啥事了?”
丁伟叹了口气,摊开手里的本子:“是粮食。我刚刚又仔细清点核算了一遍。咱们从姚家峪带出来的,加上沿途零星补充和之前战斗缴获的那点,剩下的粮食……就算把黑豆、糠皮全算上,按照现在的吃法,最多……最多也只够支撑十天了。”
“十天?”孔捷闻言,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这么快?我记得出发的时候,不是还够大半个月的吗?”
丁伟苦笑:“指导员,您算的是刚出发那会儿。这一路上,咱们队伍壮大了啊,多了不少乡亲,还有伤员。人吃马嚼的,消耗就大了。而且最近为了赶工复装子弹、修枪,同志们体力消耗大,饭量……自然也见长。此消彼长,就只剩这么多了。”
李云龙不吭声了,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脸色凝重起来。他带兵多年,太清楚“粮尽”意味着什么。队伍一旦断粮,军心涣散,不用敌人打,自己就得垮。
“他娘的!”李云龙骂了一句,“光顾着搞子弹搞枪,把这最要紧的事给忘了!十天……走到野狼岭深处估计都得七八天,还得找机会过黑风隘……时间紧巴巴的啊。”
林烽的心也沉了一下。他虽然有系统空间,但里面储存的主要是武器弹药和少量应急食品,大规模供应一百多号人长期消耗的粮食,那是杯水车薪。这个问题,必须现实解决。
“老丁,数据准确吗?”林烽确认道。
“绝对准确,”丁伟指着本子上的数字,“每顿消耗我都记着,误差超不过一天。”
营地里的气氛一下子压抑起来。刚才还在为技术进步和收获喜悦的众人,仿佛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粮食,是维系这支队伍生存最基础的命脉。
孔捷沉吟片刻,说道:“看来,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节粮措施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开吃了。”
“怎么节?”李云龙看向林烽和老孔,“同志们都在出力,饿着肚子可没劲干活,也没劲打仗。”
林烽思索着,结合后世的一些知识和当前情况,提出了建议:“我们不能单纯地让所有人一起饿肚子,那样会整体削弱战斗力。应该区别对待,精细分配。”
他详细说道:“首先,改变餐制。从明天开始,取消晚上的干饭。早晚两顿,全部改成稀粥,可以多加点野菜、薯干一起熬,增加稠度。中午保留一顿干饭,保证大家下午干活行军有基本的体力。”
“其次,定量分配。身体健康的战士,口粮定量减半。但童子军、轻伤员、还有技术组和老周他们这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干精细活的,口粮不减,至少中午那顿干饭要保证。重伤员……尽量保证供应。”
他特别强调:“尤其是童子军,他们正在长身体,而且今天也证明了,他们能发挥大作用,不能亏了他们的肚子。”
李云龙听完,重重一拍大腿:“我看行!老林你这法子好!有稀的有干的,还分人!就这么办!老子带头,从明天起,我的口粮也减半!”
孔捷立刻说:“老李,你是连长,要指挥队伍……”
“指挥个蛋!”李云龙一瞪眼,“饿一顿老子就不会指挥了?老子当年过草地的时候,树皮草根啥没吃过?现在有稀粥喝,还有中午一顿干饭,比那时候强到天上去了!就这么定了!”
丁伟记录着,补充道:“我会严格核算,确保分配公平。熬粥的锅也得派人盯着,不能稀得照见人影。”
很快,节粮的决定通过各级干部传达了下去。
消息传出,营地里的气氛更加凝重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抱怨和骚动。
战士们互相看了看,反而纷纷表态:
“连长和首长们都减半,俺们还有啥说的?” “就是!省下粮食给孩子们和伤员,应该的!” “晚上喝稀的没事,白天多找点野菜垫吧垫吧就行!” “咱多出点力气,多复装几发子弹,早点找到大部队,啥都有了!”
老周找到李云龙:“连长,俺们技术组不用搞特殊,俺们也能省!” 李云龙眼睛一瞪:“省个屁!你们的手是抖一下,子弹就可能出问题!枪就可能修不好!让你们吃饱点是让你们给老子保证质量!这是命令!”
小张、大牛、石头也跑过来:“连长,我们年轻,扛饿,我们的口粮也分给伤员吧!” 李云龙笑骂:“滚蛋!都给老子好好吃饭,好好学手艺!以后修枪造子弹全靠你们呢!饿得手抖咋办?这是革命工作需要!懂不懂?”
赵小花则带着娘子军,表示她们筛选弹壳不需要太大体力,愿意多节省口粮。 李云龙没同意,但也没完全拒绝:“你们的心意连部知道了。这样,你们的口粮稍微减一点,但不能太多。你们心细,饿晕了可就没人给咱把关质量了!”
最让人动容的是童子军和小伤员们。小豆子拿着他那块还没舍得吃完的压缩饼干,找到李云龙:“连长,这饼干我们还给炊事班吧,换点粮食给大家熬粥喝!”
轻伤员们也纷纷表示他们伤快好了,可以削减口粮。
李云龙看着这群可爱的战士和群众,眼眶有点发热,他粗着嗓子吼道:“胡闹!给出去的东西哪有收回来的道理!都给老子吃了!这是命令!谁再提省口粮的事,老子罚他今晚没粥喝!”
话虽这么说,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连长话语里那份沉甸甸的爱护。
第二天开始,新的饮食制度严格执行。早晚的粥确实变稀了,但炊事班想方设法多放野菜、薯干,甚至把之前收集的干蘑菇也剁碎了放进去,尽量让粥显得稠糊一些。中午那顿干饭,分量也明显减少了,但大家毫无怨言。
李云龙果然说到做到,每顿饭都让炊事班给自己打半份,然后端着碗,蹲在战士们中间,呼噜呼噜喝得山响,还故意大声说:“嗯!这粥熬得香!老丁,晚上给我再多加半勺!”
战士们都被连长这“耍无赖”的样子逗笑了,也知道连长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困难是暂时的,大家在一起,同甘共苦,没有过不去的坎。
林烽也主动将自己的口粮减半,虽然他空间里有吃的,但他必须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他把省下来的一点粮食,悄悄让炊事班混入重伤员的粥里。
这种上下齐心、共渡难关的氛围,不仅没有削弱队伍的士气,反而像一种粘合剂,将所有人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了一起。大家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干活也更加卖力,都憋着一股劲,要早日摆脱困境。
粮食危机像一块磨刀石,虽然带来了压力,却也磨砺了这支队伍的意志和团结。他们就像山间的韧草,在逆境中,反而展现出更顽强的生命力。
(本章字数:4018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