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胜利闭幕的消息如同春风般吹遍了红军各部,虽然具体的决议内容尚未完全传达至每一名战士,但那种拨云见日、方向明确的感觉,却让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笼罩在头上的悲观失望情绪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警卫团驻地,李云龙、孔捷、丁伟刚从师部参加完重要的作战会议回来,立刻召集全团连以上干部进行传达。
“同志们!”李云龙站在台上,声音洪亮,腰板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许久未见的畅快笑容,“天上的乌云散啦!咱们的路,走对啦!上级决定,咱们红军要跳出贵州这山沟沟,向北转移,到四川去,去和那里的红四方面军兄弟会师,打开新的局面!”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兴奋的议论声和掌声。四川,天府之国,那可是好地方!
“静一静!”李云龙压压手,继续道,“咱们团,承蒙师部首长信任,被任命为全军的先头部队之一!负责为大军探路、扫清前进道路上小股的敌人和土匪!这是光荣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任务!路途遥远,敌情复杂,咱们必须轻装简从,快速机动!”
一听到“轻装简从”四个字,台下不少干部,尤其是后勤和装备部门的,脸色都微微一变。经历了老鸦山阻击战和大量缴获,部队家当多了不少,这要轻装,可怎么轻?
孔捷接着详细布置任务:“各营连立刻开始整理行装。粮食带足十天份的,弹药按标准基数配发,多余的……尤其是重武器和暂时用不上的物资,统一上交师部处理,或就地隐蔽储存。行动要快,明天拂晓准时出发!”
散会后,李云龙特意把林烽留了下来。 “老林,”李云龙挠着头,有些为难地说,“轻装简从是死命令。你们装备科那些宝贝家当……特别是那两台车床和刚弄来的工具,怕是带不走了。师部的意思也是,先头部队要的是速度,重家伙一律后送或者隐蔽。”
林烽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脸上还是闪过一丝不舍。那两台刚刚修复、还没完全捂热乎的车床,那套拉制膛线的工具,凝聚了他和多少人的心血啊。
但他深知大局为重,立刻表态:“团长,我明白。车床和重型工具我们可以仔细包裹好,就地选择隐蔽地点埋藏起来,做好标记,等后续部队或者将来有机会再回来取。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坚定:“轻装不代表放弃保障!越是长途转移,越是可能遭遇突发战斗,武器装备的日常维护和应急修理就越是重要!我们不能到了四川,让战士们手里拿着一堆烧火棍!”
李云龙眼睛一亮:“对!老子也是这么想的!你有啥主意?”
“我们需要制作一种‘轻便修械箱’!”林烽早有构思,“精选最常用、最核心的工具和零件,分类打包,做到每个营,甚至每个主力连,都配备一套。确保在行军途中,遇到一般的武器故障,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快速处理,而不必非要找到我们装备科的大本营。”
“好主意!就这么办!”李云龙一拍大腿,“需要什么,你直接开清单!让老丁配合你!全团的资源优先给你调拨!”
任务紧急,林烽回到装备科,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开会。 “同志们,情况有变。车床和大部分重型工具需要隐蔽留守。但我们不能闲着!”林烽开门见山,“我们的新任务是,在天亮前,赶制出十五套‘轻便野战修械箱’,配发到各营和主要突击连队!”
他快速在黑板上写下清单: “每套工具箱包含:” “1.核心工具:精选钳子(尖嘴、平口各一)、锉刀(三角、扁各一)、冲子组、螺丝刀、小锤、通条组。所有工具手柄锯短,减轻重量!” “2.关键零件:常用型号撞针、复进簧、抽壳钩、击针、销钉,每样至少五份。用油纸包好,分类放入小格。” “3.耗材:一小瓶枪油、一小块油石、几张砂纸、备用麻绳(捆绑固定用)。” “4.容器:用结实轻便的木箱,内部根据物品形状抠槽固定,防止颠簸碰撞!”
清单一出,大家立刻明白了这套工具箱的用途和重要性。 “科长,这主意好!就像郎中随身带的药箱子!”小张兴奋地说。 “工具手柄锯短……会不会不好用力?”刘二提出疑问。 “野外应急处理,够用就行,优先考虑重量和体积。”林烽解释,“真遇到大问题,还得后送。咱们的目标是解决八成以上的常见小故障。”
说干就干!整个装备科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锻造组负责对工具进行改造和轻量化处理,锯短手柄,打磨棱角。 修复组和质检组负责清点、挑选、分类、包装那些最常用最可靠的备用零件。 木工组(临时从团里找来会木匠活的战士)则忙着制作大小统一、内部带卡槽的小木箱。
时间紧迫,工棚里灯火通明。大家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赵小花带着质检组的成员,对每一件放入箱中的工具和零件进行最后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张铁匠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一些小巧玲珑的特制工具,比如一把带磁性的小镊子,可以用来吸拾掉落在草丛里的小销钉,引得大家连连称妙。
老周也跑来帮忙,他看着那些小木格子里分门别类、码放整齐的零件,笑道:“嘿,这摆弄得,跟俺们炊事班放油盐酱醋的调料盒似的!”
李云龙半夜不放心,跑来查看进度,看到一个个已经快要完工的“轻便修械箱”,拿起来掂量了一下,又打开看了看里面琳琅满目却井然有序的家伙事儿,满意地点点头:“嗯!不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玩意好!又轻便又实用!老林,你们又想在前头了!”
拂晓时分,十五套“轻便野战修械箱”全部制作完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 林烽亲自向各营营长和直属连连长分发工具箱,并简单讲解了主要工具和零件的用途,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硬来,做好标记,及时后送。但这套箱子,应该能解决你们大部分日常麻烦。”林烽叮嘱道。
领到箱子的各级指挥员都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这小小的箱子,意味着在未来的转移路上,他们连队的自我保障能力将大大增强。
太阳升起,部队准时开拔。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多营连长的马褡子里,或者体力好的战士背上,都多了一个沉甸甸却让人安心的小木箱。
队伍向着四川方向逶迤前行。林烽回头望了望隐藏着车床和重型工具的山洞方向,心中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只要人在,技术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手中的武器发出怒吼。这支队伍,正带着新的思想和更加灵活的保障模式,踏上新的征程。
(本章字数:4800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