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历经艰难转战,终于抵达了位于四川境内的安顺场附近。然而,横亘在眼前的,却是一条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天堑——大渡河。对岸,敌军依托险要地形,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机枪火力点居高临下,虎视眈眈。能否突破这道天堑,关系到整个红军的生死存亡。
气氛空前紧张。师部命令传来:不惜一切代价,强渡大渡河!为全军打开通道!警卫团作为主力突击团之一,承担首批强渡和抢占滩头阵地的艰巨任务!
团部里,李云龙、孔捷、丁伟对着地图和侦察兵带回的情报,面色凝重至极。 “狗日的白狗子,占着地利,工事修得跟王八壳子似的!”李云龙一拳砸在桌子上,“机枪火力交叉覆盖,渡船又少又破,这要是硬冲,得填进去多少人命?”
孔捷指着河面对岸几个突出的火力点:“关键是这几个点,位置太刁钻,我们的迫击炮很难直接敲掉。必须有人能先过去,或者用别的法子压制住它们。”
丁伟补充道:“而且渡河过程中,我们的火力很难有效掩护。水流太急,渡船摇晃,射击精度大减。”
难题摆在了面前:如何在对岸敌军密集火力下,成功强渡并建立桥头堡?
李云龙焦躁地踱着步,目光扫过一直沉默思考的林烽:“老林!别光愣着!平时点子最多的就是你!这回关系到全军的命,你给老子好好琢磨琢磨,有啥招能治治对岸那帮龟孙子?”
林烽紧盯着地图上那道代表大渡河的蓝色曲线和对面代表敌军火力的红色标记,大脑飞速运转。强渡作战,核心在于压制和突破。
“团长,”林烽缓缓开口,眼神锐利,“硬冲肯定损失巨大。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在渡河前和渡河过程中,削弱敌人的火力,尤其是那几个难以用炮火直接摧毁的工事。”
“废话,老子也知道要削弱!怎么削弱?用牙咬啊?”李云龙没好气地说。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时准备。”林烽走到地图前,“第一,火力准备。集中我们所有的迫击炮和重机枪,进行长时间的火力急袭,不求精确摧毁,但求最大程度压制敌军,干扰其射击,消耗其弹药和士气。王承柱的炮兵排和牛大力的火力连必须打好这一仗。”
“这是自然!老子要把炮弹都砸过去!”李云龙吼道。
“第二,”林烽继续道,“特种爆破。选择水性好、身手敏捷的战士,组成突击队。我可以为他们准备一批特制的防水加重炸药包。让他们利用夜色或者炮火掩护,泅渡或者利用简易渡具接近对岸,炸毁敌军前沿的工事和障碍物,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
“好!这个险值得冒!”孔捷表示同意。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林烽目光炯炯,“我们需要一种能‘隔河’打击敌人、并且能帮助渡河的工具。”
“隔河打击?啥工具?”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都望向他。
“绳索抛射器!”林烽说出一个名词,“我们可以制作一种简易的、利用黑火药爆发力抛射重物的装置。它可以用来做两件事:一,将捆绑好的集束手榴弹或者特制炸药包抛射到对岸敌军阵地上,进行精准爆破!二,更重要的,它可以向对岸抛射牵引绳索!只要有一条绳索固定在对岸,我们的后续部队就可以利用滑索或者攀援的方式快速过河,大大减少对渡船的依赖和被攻击的时间!”
“绳索抛射器?”李云龙眼睛瞪得溜圆,“这玩意……能行吗?能抛多远?能准吗?”
“理论上可行!”林烽肯定地说,“结构不复杂,用结实的厚竹筒或者小铁桶作为发射管,底部装填定量黑火药作为发射药,中间用隔板分开,上部放置抛射物(炸药包或绳索锚钩)。通过调整发射药量和发射角度,应该能覆盖一百到两百米的距离(根据大渡河宽度调整)。精度固然不高,但对付面目标或者只是抛射绳索,足够了!”
“干!必须干!”李云龙瞬间被这个大胆的想法点燃了,“老子就要用这玩意,隔河给白狗子送份大礼!老林,你需要多久能搞出来?”
“材料现成,结构简单,如果全员动手,二十四小时内,我可以先做出十具抛射器并进行试射调试!”林烽估算了一下。
“好!就二十四小时!全团资源优先给你!”李云龙当即拍板,“老孔,老丁,你们负责组织火力准备和突击队选拔训练!老林,抛射器和特种炸药包就交给你了!老子要看到十具能响能跑的抛射器!还要五十个给突击队用的防水炸药包!复装子弹也不能停,给老子再赶出两千发!”
命令如山!整个警卫团如同一台高速开动的战争机器,疯狂运转起来。
林烽的装备科任务最重。他立刻将人员分为三组: 第一组,由张铁匠带领锻造组和部分修复组人员,全力制作绳索抛射器的发射管和支架。厚竹筒不够,就用缴获的薄铁皮桶加固内衬。确保能承受黑火药的爆发力。 第二组,由小张和刘二带领,赶制那五十个特制的防水炸药包。用油纸多层包裹,缝隙用蜡封堵,并增加配重,使其更适合水下爆破或抛射。 第三组,由赵小花带领复装小组和部分后勤人员,继续复装子弹,保障火力准备的需求。
工棚里再次灯火通明,叮当声不绝于耳。李云龙不放心,几乎每隔两小时就跑来看一次进度。 “老林,咋样了?这铁皮桶子能行吗?别到时候没把绳子扔过去,把自己炸喽!” “团长放心,药量经过计算,发射管也做了加固测试,绝对安全!” “这炸药包封严实点!别让水泡熄火了!” “已经用蜡封了三层了,保证没问题!”
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十具看起来简陋却结实的绳索抛射器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旁边是五十个沉甸甸、密封严实的特种炸药包,以及刚刚生产出来的两千发黄澄澄的复装子弹。
李云龙亲自检查了每一具抛射器,用力拍了拍结实的发射管,咧嘴笑了:“好!真好!老子倒要看看,对岸那帮龟孙子明天早上收到老子这份‘隔河大礼包’的时候,是啥表情!”
他转向疲惫但眼神兴奋的林烽和装备科众人,朗声道:“弟兄们!辛苦了!等明天打过了河,老子请你们吃缴获的罐头!管够!”
强渡大渡河的决战时刻即将来临。警卫团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传统的炮火覆盖,还是勇敢的突击爆破,亦或是林烽带来的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土科技”——绳索抛射器,都凝聚着这支队伍所有的勇气、智慧和决心。他们将在咆哮的大渡河上,用钢铁和火焰,书写一场惊心动魄的强渡传奇。
(本章字数:4800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