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大渡河的咆哮声仿佛也压抑了几分。安顺场渡口,空气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突击队员们伏在冰冷的河岸边,目光死死盯着对岸敌军阵地隐约的轮廓和游弋的探照灯光。渡船和竹筏在河水中轻轻晃动,如同即将扑向猎物的猛兽。
团指挥所里,李云龙最后一遍确认了时间,深吸一口气,抓起电话,声音低沉而果决:“开始!”
命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炮兵排!放!”王承柱声嘶力竭的吼声通过电话线传遍各炮位!
“嗵!嗵!嗵!嗵!” 早已标定好射击诸元的迫击炮率先发言!一道道火光划破夜空,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狠狠地砸向对岸敌军的预设阵地!尤其是那几个威胁最大的机枪火力点和探照灯位置!
“轰!轰!轰隆隆!” 剧烈的爆炸声在对岸接连响起,火光冲天,瞬间映红了一片河面!敌人的探照灯应声而灭了好几个,阵地上一片混乱,惊呼声和惨叫声隐约可闻。
“重机枪!给老子狠狠地打!”几乎在炮击开始的同时,牛大力也吼叫着下令!
“咚咚咚咚!”“哒哒哒哒!” 所有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包括那挺“魔改”的)同时开火!密集的弹雨如同泼水般洒向对岸,形成一道道耀眼的火鞭,死死压制着敌军可能冒头的任何位置!那挺射程超远的“魔改”捷克式,更是由牛大力亲自操作,精准地点射着远处试图运动的敌军身影,打得对方根本不敢露头。
强大的火力准备,瞬间将对岸敌军打得抬不起头!
“突击队!上船!”老刀队长一声令下!
五十名突击队员如同猎豹般跃起,迅速而无声地登上渡船和竹筏,奋力向对岸划去!湍急的河水立刻裹挟着这些小船向下游冲去,队员们拼命划桨,保持方向。
与此同时,在河岸上游稍远一些的预定位置,林烽亲自指挥的“技术分队”也开始行动了!十具绳索抛射器早已架设完毕,对准了预定的登陆区域后方。
“目标区域,距离一百五十米!角度四十五度!装填牵引绳锚!”林烽冷静下令。 战士们迅速将特制的、带着沉重铁钩和细绳的锚钩放入发射管,后面连着大盘的、更粗的麻绳。
“发射药装填完毕!” “点火!”
嗤嗤燃烧的导火索迅速没入发射管。 “嘭!”“嘭!”“嘭!”…… 一连串沉闷的爆响响起,如同重锤敲打牛皮鼓!十具抛射器猛地向后座了一下,沉重的锚钩拖着细细的牵引绳,在空中划出高高的弧线,飞向对岸!
大部分锚钩成功飞越了河面,重重地砸落在对岸的滩头或者岩石缝隙中!只有两具因为角度或装药问题落入了河中,但无伤大雅。
“快!拉紧细绳!把粗绳拖过去!”林烽立刻命令。
岸边的战士们迅速回收细绳,将后面连接着的更粗更结实的麻绳缓缓拉向对岸并固定。很快,七八条横跨大渡河的临时绳索通道就被搭建了起来!
这一切,都在猛烈炮火和机枪声的掩护下完成,对岸敌军完全被压制,根本没有察觉到这几条悄然架设的“生命线”。
此时,突击队的渡船和竹筏也在拼命靠近对岸,虽然遭到了一些零星射击(敌军毕竟不是傻子,总有火力点复活),但伤亡不大。
突然,对岸一个没有被炮火完全摧毁的暗堡里,一挺重机枪猛地喷吐出火舌,子弹打在渡船周围,溅起高高的水花,形势瞬间危急!
“妈的!”李云龙在指挥所里急得直跳脚,“柱子!给老子敲掉那个暗堡!”
但暗堡位置刁钻,迫击炮炮弹很难直接命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烽对着负责操作另外几具装填了特种炸药包的抛射器的战士大吼:“目标,d区暗堡!距离一百七十米!高抛弹道!放!”
“嘭!嘭!”两具抛射器再次发射!这一次,抛射出去的是两个沉甸甸的、用油布包裹的集束炸药包(为了增加威力,将几个小型炸药捆绑在一起)!
炸药包在空中翻滚着,划着高高的抛物线,竟然无比精准地落向了那个正在喷吐火舌的暗堡附近! “轰!!!”“轰!!!” 两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虽然没能直接命中暗堡射口,但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和破片,瞬间将暗堡外的沙袋工事炸飞,里面的机枪也戛然而止!突击队渡船的危机暂时解除!
“好!打得好!”河岸上爆发出阵阵低呼!这土造抛射器,竟然真的发挥了奇效!
趁着这个机会,突击队的船只终于靠上了对岸滩头!队员们跳下船,冒着零星的子弹,迅速抢占有利位置,与残余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近战。
而更令人惊喜的是,那几条绳索通道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后续跟进的部队,特别是携带重武器的分队,并没有完全依赖速度慢、目标大的渡船,而是利用这些绳索,快速滑向或者攀爬向对岸,大大加快了增援速度!
林烽则继续指挥迫击炮和重机枪,根据突击队发出的信号弹指示,不断延伸火力,精准地打击着试图反扑的敌军后续部队,牢牢护住了刚刚建立的滩头阵地。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最终,在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后,警卫团成功巩固并扩大了滩头阵地,工兵部队迅速开始架设更稳固的浮桥。
当李云龙、孔捷、丁伟等人踏上对岸的土地时,战斗已基本结束。看着满目疮痍的敌军阵地和飘扬的红旗,李云龙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找到正在指挥人员回收绳索和检查抛射器的林烽,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老林……老子没看错你!你这抛射器……真他娘的立了大功了!隔河送炸药,远程架绳索……这仗打得,有点现代化那味儿了!”
林烽擦了擦脸上的硝烟和汗水,笑了笑:“团长,都是土办法,能管用就好。”
孔捷看着那些简陋却有效的抛射器,感慨道:“土办法解决大问题啊!今天要不是这几条绳子提前拉过去,增援没那么快上来,滩头阵地恐怕还得反复争夺,损失会大得多。”
丁伟则已经开始琢磨:“这玩意结构简单,材料好找,我看可以推广到全军工兵部队去。”
强渡大渡河,这场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硬仗,终于以红军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的突击队员、猛烈的炮火掩护固然是主角,但林烽那充满创意的“绳索抛射器”和精准的火力指挥,无疑成为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奇兵,为这场强渡战的胜利,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技术篇章。
(本章字数:4800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