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徽年间,唐高宗李治不满滕王李元婴奢靡将其贬为洪州都督。史书记载被贬洪州后的李元婴仍生性不改,为宴请宾客结交风雅而建“滕王阁”。
然真实原因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隐秘。
高宗时期一老道名为袁天罡,袁天罡道术高深着奇书《推背图》,全书字字珠玑算无遗策。
生性多疑的高宗李治重用袁天罡的同时对袁天罡也颇为忌惮,遂将《推背图》视为禁书。
永徽四年高宗李治从梦中惊醒,梦中长江支流赣江有真龙现世。大惊过后高宗李治遣袁天罡至滕王李元婴被贬之地洪州一探。
真龙之气,或隐于江湖或匿于险峻。
当袁天罡行至赣江之滨今滕王阁旧址前,发现赣江之上果然有真龙之气隐现,且真龙四爪已成似有腾飞之势。
“不是蛟龙所化而是真龙血脉,这小小的长江支流赣江为何能留住真龙之气?”
袁天罡长须微颤眼神微眯间更是大惊,因龙气之下江心之上一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老渔翁正驾一扁舟在江心冒雨行舟。
当老渔翁来到江心一沙洲处时将无数石块投入江中,一时间成群鲤鱼纷纷跃起落入舟中,而老翁投石位置正是真龙第五个爪子之处。
惊诧间袁天罡指间快速掐诀,随即便身形一闪凌空而立在了老渔翁舟前半空之上。
“为何在此落石?”
老翁见袁天罡临空而立似仙人降临不敢怠慢遂一一道来:“仙家大人老朽乃江边渔翁,半月前一头生犄角少年入梦谓之此处投石必有重谢。于是老朽应梦而来,石块入水后果然鱼群纷纷跃入舟中,这半月来每日都是满载而归。”
“真龙果然已开灵智,如就此斩断龙脉不仅会伤及洪州气运,就连我华夏祖龙之灵亦会遭受反噬,恐怕就连我自己也会遭受天罚。”
思索间袁天罡手指再次掐诀口中默念窥天诀:“乾坤无极、上通天界、下达冥府、玄女为我开天眼、老君赐吾后世明急急如律令。”
一番天机窥探后袁天罡连喷三口鲜血最终坠落在了舟上。
“一切都是命数吗?罢了罢了……”
心念间袁天罡端详起了眼前渔翁,许久伴随着一声叹息声他再次开口:“渔家,你若就此离去,老道赠你一段机缘可否?”
“谢仙家……”渔翁大喜后跪倒在了袁天罡身前,仙家机缘可遇不可求他怎会拒绝。
“老道将手中这八卦盘与古籍皆赠与你,今后你家世代以此谋生可保衣食无忧,切记好生保管此物。”
袁天罡掌中突现一罗盘及一册线装古籍,罗盘黑中泛金背刻八卦阴阳两极,正面则刻有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二十四山。
罗盘黄芒隐现似有金龙盘踞,老翁双手接过罗盘及古籍后及首而叩,连续三次才驾舟驶离。
望着雾气弥漫的江水,船头上的袁天罡双眼闪过一抹凛冽杀意后无奈摇头。
“待尔五爪长成必定龙气易主,届时两龙相争必将生灵涂炭。李治临行前嘱咐老道若有龙气显世定要将你诛杀,怎奈你竟也是应劫而生……”
滕王李元婴得知袁天罡至洪州后为拉拢袁天罡而盛情款待。
席间袁天罡观李元婴天庭凹陷且额侧有青筋隐现,高凸颧骨上顶着一对三角眼一副枭雄面相,更是下定决心将潜龙镇压。
“滕王此次被贬皆因真龙气运为高宗所夺,祖龙之气不足所致。老道建议滕王于赣江之滨修建九层楼阁,如此方可上承李家气运引紫气入体,下接地脉之气滋养滕王一脉子孙。”
李元婴大喜着手建楼,于是就有了闻名后世的“滕王阁”。
再说这滕王阁好巧不巧正好选址在了真龙龙嘴之处,当然这位置正是袁天罡所点。
原本真龙每日吐纳天地灵气滋养己身方能长出第五爪,而滕王阁落成后天地灵气尽数被滕王阁所纳,滕王阁又反哺着洪州万千百姓及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因而洪州才俊辈出,还成就了如《滕王阁序》这样的传世经典。
当然此乃后话。
滕王阁落成后真龙大怒,连续三年洪水肆虐害的民不聊生。心知一切皆因自己而起的袁天罡无奈再返洪州,将一缕神魂寄于本命青玉中后沉入江中镇压龙气。
事后袁天罡不仅因窥探天机而遭受天道反噬,还因神魂有缺而道基受损,自知命不久矣的袁天罡终在四川天元宫羽化。
自此潜龙被镇压千余年,任凭斗转星移只得永伏江底,直至一位年轻人出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玄道门之上古往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