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团与罗盘的共鸣越来越明显。李无恙感到身下的蒲团不再仅仅是提供清凉气息,而是开始以一种极其细微的频率震动,仿佛在传递着某种独特的韵律。
更奇特的是,他怀中的青铜罗盘,那原本指向不明的指针,开始缓缓转动,最终定格在罗盘中心一个极其微小的、李无恙之前从未注意到的刻度上。那个刻度,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简单的、代表“一”的符号。
与此同时,道祖鸿钧讲道的声音(道韵),传入李无恙耳中,开始发生变化。
那些复杂到令他头晕目眩的大道真言、金色符文,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滤网过滤、简化,褪去了所有繁复的外衣,只剩下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律。
不再是具体的神通法门,不再是深奥的法则阐述,而是一种纯粹的、关于“运行”的节奏感。如同呼吸的节奏,心跳的节奏,星辰运转的节奏,四季轮回的节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原本玄奥的话,此刻在李无恙感知里,不再是哲学思辨,而是变成了一种清晰的、如同种子破土、细胞分裂般的“生长”节奏感。
他依然听不懂具体的“道”,但他开始能“感受”到那种最本源的“动”与“静”、“生”与“灭”的韵律。
这种感受,直接作用于他的灵魂深处,与他意识海中的鸿蒙大道印记产生了某种低频的共振。大道印记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被这简单的韵律轻轻叩击,流淌出的紫韵变得更加柔和而富有生机。
李无恙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不再去“听”,而是去“感受”。他忘记了身在紫霄宫,忘记了周围的三千大能,甚至忘记了道祖的存在。他的心神彻底沉入那种奇妙的韵律之中,跟随它一起起伏、流转。
他的呼吸,不知不觉间调整到了与那韵律同步的频率。丹田内的金丹旋转的速度,也与韵律契合。就连他修炼的《黄庭经》功法,也在这种韵律的带动下,自发地、更加顺畅地运行起来。
他并没有领悟到什么具体的法术或道理,但他感觉自己的“根基”,正在被一种最纯粹的力量洗涤、夯实。那是一种对“道”最本真的亲近和体验。
在这种状态下,时间失去了意义。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千年。
道祖的讲道声戛然而止。
紫霄宫内,金莲消散,符文隐去。众大能陆续从深沉的悟道状态中醒来,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或思索的深沉。三清头顶清气缭绕,女娲眼中造化流转,接引准提面露慈悲……显然都获益匪浅。
李无恙也缓缓睁开眼。他的眼神清澈了许多,少了几分跳脱,多了几分沉静。他内视自身,修为并没有明显增长,但金丹更加圆润剔透,真气精纯凝练了数倍,神识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
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充盈全身。
“好像……没听懂,但又好像懂了点什么?”李无恙挠挠头,感觉非常奇妙。他看了看身下恢复平静的蒲团,又摸了摸怀里的罗盘,心中了然,自己能获得这种独特的体验,多半是这两件东西的功劳。
道祖鸿钧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平淡开口:“此次讲道,为期三千年,到此为止。”
三千年?!李无恙吓了一跳,自己感觉才过了一会儿啊!果然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鸿钧继续道:“尔等各有缘法,好生体悟。下次开讲,再定时日。散了吧。”
说罢,身影缓缓消散在云床之上。
宫门重新开启。
三千红尘客纷纷起身,有的迫不及待地离开,要去闭关消化所得;有的则三三两两交流论道。
李无恙也随着人流走出紫霄宫,站在广场上,看着茫茫云海,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听道,虽然没像那些大佬一样领悟惊天动地的神通,但那种对大道本源的独特感受,对他未来的修行之路,无疑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小友,请留步。”
李无恙回头一看,心中猛地一跳。
叫住他的,竟是那位端坐最前排紫色蒲团、未来六圣之首的——太上老子!
(第三十一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鸿蒙是我爹,洪荒任我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