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关掉音响电源,回头看了眼林小满:“等你一起走。”
她点点头,手指在签到表上轻轻划过,“陈默”两个字还留在最下方,笔迹工整得近乎刻板。那道回钩的收尾像一根细针,扎在她记忆里。但她没再盯着看,而是合上本子,把注意力拉回眼前。
书店里的桌椅已经重新摆好,昨夜那场风波留下的水渍也被彻底清理干净。只有那本被浸湿的旧书还静静躺在角落的修复盒中,边缘微微翘起,像是在等待某种回应。
周予安飘在书架上方,目光扫过空着的座位,低声说:“他今天没来。”
“不一定不来。”林小满将一叠新资料放到圆桌上,“读书会还没开始。”
话音刚落,门口风铃轻响。几位老读者陆续进来,彼此点头打招呼,气氛比前两天温和许多。有人主动帮忙搬椅子,有人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开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一场新的讨论,正悄然酝酿。
林小满站到圆桌前,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换个方向。之前聊的多是个人经历和情感共鸣,接下来,我们试着看看别人的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能不能也让我们读懂另一种人生?”
有人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兴趣,也有人略显迟疑。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放下茶杯:“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外国小说太绕。动不动就是大段心理描写,人物名字又长又难记,读着读着就走神了。”
旁边一个年轻学生立刻接话:“可咱们古人写的诗,不也有好多现在人看不懂?《离骚》里那些香草美人,谁真明白屈原想表达什么?”
“那是经典!”中年人语气加重,“文化根脉在这儿,不能拿国外的东西比。”
争论的火苗悄悄燃起。林小满没有打断,只是看着他们,直到声音稍稍平息。
“如果我们读一本书时感到‘看不懂’,”她缓缓开口,“是书的问题,还是我们还没找到它的门?”
众人安静下来。
“《百年孤独》刚引进的时候,很多人说它荒诞、混乱,连故事都理不清。可后来呢?它成了无数人心里最贴近命运本质的一本书。不是它变了,是我们慢慢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去听。”
她顿了顿:“就像有人习惯用筷子吃饭,有人用手抓饭,有人用刀叉——吃的都是同一片土地长出的食物。表达方式不同,但饿的感觉,是一样的。”
周予安在书架顶上轻轻晃了晃脚,嘴角微扬。
李阳适时递上几份打印纸。每人面前放着一页,左边是李白的《静夜思》,右边是一首英文现代诗的中文译本,标题被隐去,只留下几行关于夜晚与思念的文字。
“不看作者,不看出处,”林小满说,“你们读的时候,有没有哪一句,让你心里轻轻颤了一下?”
有人举手:“‘举头望明月’这句,从小就会背,但现在一个人在外头,每次看到月亮,总觉得那光冷冷的,照得心空。”
另一个女孩指着右边那首:“这句‘我站在窗边,数着路灯亮起的顺序’,特别像我刚来这座城市的时候。陌生,安静,好像全世界只有我在醒着。”
“你看,”林小满笑了,“一个是千年前的诗人,一个是大洋彼岸的普通人,可那种孤独感,是不是很像?”
教室里渐渐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其实我也试过读《追忆似水年华》。”一个一直沉默的女人忽然开口,“开头那段描写起床的过程,写了十几页,我当时差点扔了书。后来才知道,作者是在写时间怎么一点点渗进人的身体里。”
“那咱们中国文学也有啊。”有人补充,“《红楼梦》里宝玉挨打那段,王夫人哭的时候,一句话没说,光写她攥着帕子的手指发白,眼泪掉在地毯上洇开——那种痛,比嚎啕大哭还重。”
林小满听着,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掠过。这些声音原本可能永远隔着一道墙,但现在,它们正通过文字,彼此触碰。
“所以,”她说,“我们读的从来不只是故事。我们在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借别人的嘴说出自己说不出的话。”
周予安悄声对空气说:“原来人心之间的距离,比生死还容易跨越。”
李阳听见了,抬头看他一眼,没说话,但嘴角动了动。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大叔皱眉开口:“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你说这些,是不是太‘高’了?普通老百姓来这儿,就想听听故事,解解闷。搞得太深奥,反而没人来了。”
这话引起一片附和。
林小满没急着反驳,而是走到墙边,取下一块尚未使用的木板。这是她昨天特意准备的,尺寸刚好能挂在入口旁的空白墙面。
“那就别搞得复杂。”她把木板放在桌上,“以后每个月,我们选一本外国书,再配一本本土作品,对照着读。读完的人,可以把感受写下来,贴在这块板上。不用长篇大论,一句话就行。”
她拿起笔,在木板顶端写下四个字:回音墙。
“比如,你可以写‘今天读了《老人与海》,想起我爸捕鱼的样子’;或者‘读完《边城》,突然想回家乡走一趟’。甚至只是‘这书让我哭了,不知道为什么’——都可以。”
有人笑了。
“这不是考试,也不是论文。”她环视全场,“这是一个地方,让不同的声音都能留下来。哪怕你不说话,你的字还在。”
提议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不算热烈,却持续了很久。
李阳第一个起身,从抽屉里找出钉子和锤子,三两下就把木板固定在墙上。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回音墙”三个字上,墨迹清晰,毫无矫饰。
林小满回到桌边,翻开新的登记簿,在首页写下:
文化共读日启动计划
第一期推荐:
外国文学:《小王子》
本土文学:《边城》
主题关键词:纯真、离别、归来
她写得很慢,每一笔都像在确认什么。写完后抬头,发现那个叫“陈默”的座位依然空着。
她望着那里,眼神短暂凝滞了一瞬,随即移开。
周予安察觉到她的视线,轻飘飘落下来,站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他要是来了,会不会也写点什么?”
“如果他愿意。”林小满合上本子,“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世界来,只要肯打开一点缝隙,总会照进点光。”
李阳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今天挺好的,比昨天松快多了。”
“嗯。”她应了一声,低头整理资料,把签到表、建议条、打印稿一一归类。
门外传来脚步声,有人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本旧书。林小满抬头看了一眼,是个陌生面孔,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肩线处隐约有磨损的痕迹。
那人没说话,径直走向“回音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好的纸条,钉在木板边缘。
林小满的目光停在他袖口的动作上。
他右手食指抬起,在胸口位置点了三下。
一次。
两次。
第三次还未落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执念事物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