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着雪沫在原野上打着旋儿。日头刚偏西,屯子里就喧腾起来——上山打猎的汉子们回来了,最惹眼的是四个壮劳力用粗木杠抬着的那头黑黢黢的野猪,少说有二三百斤重。
好家伙!这回可打着大货了!孩子们追着队伍跑,狗吠声、欢笑声混成一片。野猪被抬到屯中心的空地上,张大山洪亮的嗓门响起来:架锅!烧水!今儿个咱们吃杀猪菜!
妇女们早就准备好了,大铁锅支在垒好的灶台上,柴火噼里啪啦烧得正旺。王大娘眼尖,看见林晚从屋里出来,连忙招手:林知青,快来帮忙削土豆!
林晚系好围裙加入妇女们的行列。她能感觉到知青点方向投来的目光——孙浩几个知青站在院门口,既不上前也不离开,就那么望着这边的热闹。这时里正韩有福从屋里出来,手里捧着厚厚的工分簿。他虽已年过半百,但腰板挺直,步伐稳健。
有福哥,就等您来主持分肉了。张大山迎上去。
韩有福站到碾盘上,翻开簿子:按老规矩,按户分配,出力多的多分。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在儿子韩峥身上停留一瞬:韩峥今日头功,该多分二斤。
韩峥正帮着张大山分割猪肉,闻言抬头:爹,我那份给李婶家吧,她家劳动力少。
该你的就是你的。韩有福在簿子上记了一笔,抬头时看见林晚,便对儿子说:林知青虽没上山,但平日里帮屯里做了不少事,也该分一份。
韩峥挑了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用稻草捆好递给林晚。这场景落在孙浩眼里,他酸溜溜地对张援朝说:瞧见没?人家现在可是屯里的自己人了。
谁让人家会来事呢。张援朝撇撇嘴,咱们这些闷头干活的,自然入不了屯里人的眼。
大铁锅里的水滚开了,张大山将切好的猪肉块下锅焯水,捞去血沫后,加入切好的酸菜、血肠和冻豆腐。浓郁的肉香很快弥漫开来,勾得人直流口水。这香味飘到知青点那边,孙浩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今晚知青点的晚饭依旧是窝窝头配咸菜疙瘩。
韩母掌勺,一边搅拌一边指挥:火候差不多了,下粉条!王大娘往锅里撒了一把花椒:野猪肉柴,得多炖会儿才烂糊。
夕阳完全沉下山头时,锅里的杀猪菜终于炖好了。人们端着碗排队打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蹲在路边吃起来。林晚分到了一大海碗,里面有肉有菜,热气腾腾。
她找了个树墩坐下,刚吃了一口,就听见身旁有人坐下。转头一看,是韩峥。他端着个粗瓷大碗,默默地吃着。
味道可还吃得惯?他突然问。
林晚点点头:很香,酸菜解腻。
野猪肉比家猪糙些,他夹起一块肉,但更有嚼头。
两人就这样并肩坐着,在渐浓的暮色中安静地吃饭。远处,孩子们在追逐打闹,大人们围坐在火堆旁说笑,整个屯子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而知青点那边,窗户一扇扇暗了下去,只有孙浩还站在门口,望着这边热闹的场景,久久没有离开。
吃完饭,韩峥起身前,看似随意地说:明日我去公社,可要捎带什么?
林晚想了想:若方便,带些针线就好。
他点点头,端着空碗离开了。林晚看着他的背影融进夜色,手里还攥着那块五花肉上的稻草绳。她全然不知,自己与屯里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已经成了知青点众人今晚最热门的话题。
回到小屋,她将肉挂在房梁通风处。窗台上的菜苗在月光下静静生长,与这块野猪肉共同见证着这个特别的冬夜。
而在知青点,孙浩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隔壁房间传来张援朝的抱怨声:同样是知青,凭什么她林晚就能过得那么滋润?
另一个声音接口:你看她最近都穿上新棉袄了。
这些议论声透过薄薄的墙壁传来,在寂静的冬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而此时沉浸在收获喜悦中的林晚还不知道,她与屯里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正在知青点里激起怎样的涟漪。
月光下,韩有福坐在自家炕头,就着油灯翻看工分簿。韩峥在院里收拾猎具,听见父亲说:林知青是个踏实孩子。他动作顿了顿,望向那个亮着微弱灯光的小屋。
这个腊月十八的夜晚,肉香还萦绕在屯子上空,而某些细微的变化,正如同暗夜中悄然生长的种子,在无人察觉时悄悄破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锦绣六零:灵泉甜妻幸福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