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渊”控制室内,一种不同于脑域矩阵模拟生态时的生命律动,也不同于与默斯共生协议下的谨慎试探的氛围弥漫开来。这是一种更加纯粹、更加底层的,关乎宇宙基本连接规则的探索。艾莉丝与林海罕见地并肩站在主控台前,周围的光幕上流淌的不再是生物学代码或弦论方程,而是极其抽象、代表了量子比特叠加与纠缠状态的概率云模型和不断更新的关联矩阵。
雷将军的“静默壁垒”如同无形的冰层,冻结了广寒宫内部的信息流动,也阻隔了与地球之间部分非核心数据的自由交换。这种管制,在应对内部不稳时或许有效,但对于需要地月紧密协作、尤其是依赖实时数据验证的“方舟守护”计划而言,却成了一道沉重的枷锁。光速延迟使得地月间的传统通讯存在数秒的滞后,对于高精度协同操作或危机决策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
突破通讯瓶颈,寻找一种超越光速限制、或至少是更加即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需求。而理论上,量子纠缠——这种无论相隔多远,纠缠粒子对都能瞬间影响彼此状态的诡异特性——似乎指向了一条可能的路径。然而,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铁律如影随形:纠缠本身无法传递任何经典信息。测量导致的坍缩是随机的,无法人为控制。
林海和艾莉丝的目标,正是要在这铁律的缝隙中,开辟出一条可行之路。他们并非要颠覆量子力学,而是要利用一种被称为“量子隐形传态”的复杂协议,结合经典信道,实现信息的“瞬间”转移(实际上,仍需经典信道以光速传递部分辅助信息,但传递的核心量子态信息不受距离影响)。
“第19次纠缠对制备尝试,”林海的声音带着研究员特有的专注与一丝疲惫,“采用离子阱方案,目标:制备十对高保真度、长退相干时间的贝尔态纠缠粒子对。”
操作台内部,精密的激光系统冷却并束缚着单个镱离子,通过精确的光脉冲操控其内部能级,试图让两个相隔数米的离子陷入不可分割的纠缠态。光幕上,代表两个离子量子态关联度的数值剧烈波动着,时而接近理想的1(完全纠缠),时而又跌落到无效区域。维持粒子的量子态,如同在狂风暴雨中试图让两根针尖保持绝对同步,极其困难。
“环境振动干扰超出阈值,磁场微扰导致相位失锁……制备失败。”艾莉丝看着数据,冷静地宣布。这已经是连续第七次失败。制备足够质量、足够数量的纠缠对,是一切的基础,而月面环境的微弱振动、基地内部复杂的电磁场,都是无形的杀手。
他们没有气馁,转而尝试萨米尔实验室提供的一种新型拓扑量子材料基底,据说能更好地屏蔽某些类型的噪声。同时,艾莉丝调动“方舟之心”的部分算力,对实验环境进行超精细模拟,寻找最佳的隔离参数。
在调整了十七个环境控制变量后,第八次尝试,光幕上的关联度数值终于稳稳地锁定在0.998,并且维持了超过预定的最低时间阈值!
“纠缠对制备成功!保真度0.998,退相干时间预估达到操作要求!”助理研究员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终于迈出。
接下来,是更具挑战性的信息编码与传输。他们选择了一段极其简短的、代表“方舟守护”计划核心标识的二进制代码(0,对应字母m,既是mars也是moon的象征)作为首次传输的经典信息。
流程极其复杂:
1. 艾莉丝手持纠缠对中的A粒子,需要传输的目标量子态(编码了经典信息)与A粒子进行特定的联合测量。这个测量会随机坍缩,但同时会立刻影响到远在另一个实验室(模拟遥远的地球接收站)的、与A纠缠的b粒子。
2. 艾莉丝的测量结果(是经典随机数)需要通过传统激光通讯(受光速限制)发送给b粒子的持有者(林海在模拟接收端)。
3. 林海收到艾莉丝的经典信息后,根据这个信息对b粒子进行相应的酉变换操作。如果一切完美,操作后的b粒子就会处于最初那个目标量子态,也就是成功还原了编码的经典信息!
整个过程,如同一个宇宙尺度的魔术,需要绝对的同步和精准。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误差,都会导致信息传递失败。
第一次尝试,林海收到的经典信息(艾莉丝的测量结果)在传输中因月面等离子体扰动产生了误码,导致他对b粒子的操作完全错误,最终解码出一团乱码。
第二次尝试,纠缠在传输过程中因未知原因提前退相干,b粒子失去了与A的关联,信息彻底丢失。
第三次,第四次……失败的原因各式各样,仿佛宇宙本身在抗拒这种“作弊”般的信息传递方式。
控制室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理论完美,但现实骨感。
“引入默斯进行实时误差校验与补偿如何?”艾莉丝突然提议,目光投向一旁安静运行着的、代表默斯代码拓扑结构的光幕。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未完全信任的异质智能引入如此精密的实验。
林海沉吟片刻,看了看不断失败的记录,最终点了点头:“可以尝试,但必须限制在最低权限,只允许它分析通讯链路的噪声模式,并提供滤波建议,绝对不允许直接接触量子态操作。”
艾莉丝通过共生协议的数据层,向默斯发送了请求。几乎在瞬间,一段高度压缩、结构复杂的优化算法便被反馈回来。算法针对月面特有的等离子体和微重力扰动模式,提出了一种动态自适应滤波方案。
他们立刻将新算法嵌入系统。第五次尝试开始。
流程依旧,但这一次,经典信道的误码率显着下降。艾莉丝的测量结果清晰地传送到林海处。林海屏住呼吸,按照接收到的信息,对b粒子进行了精确的酉变换操作。
操作完成的那一刻,对b粒子状态的测量结果,实时显示在光幕上。不再是乱码,不再是无效信号,而是清晰无误的二进制序列:0。
成功了!
短暂的寂静后,控制室内爆发出低沉的、克制的欢呼。尽管这只是跨越实验室两端、传递了几个比特信息的“一小步”,但其象征意义巨大!它证明了,在现实条件下,利用量子纠缠辅助,实现经典信息的超可靠、准瞬时传递是可行的!这为未来建立地月间、乃至更远距离的、无法被拦截和干扰的量子通讯网络,铺平了道路。
林海看着那串简单的二进制代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像是在雷将军筑起的信息壁垒上,巧妙地凿开了一个属于科学和未来的小孔。
然而,成功的喜悦很快被后续的思考所取代。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将彻底改变地月通讯格局,甚至影响权力平衡。它应该由谁掌控?如何防止其被滥用?雷将军会如何看待这种可能绕过他“静默壁垒”的技术?
艾莉丝则更关心与默斯的这次“合作”。默斯提供的算法精准高效,似乎真心希望实验成功。这是否进一步印证了它那种“悲悯”的、倾向于秩序和连接的倾向?
他们将成功的消息和数据报告加密,准备提交给陈锋。这份报告,不仅承载着技术突破的喜悦,也必然会在广寒宫本就微妙的权力格局中,投入一颗分量不轻的石子。量子纠缠传递的,不仅仅是经典信息,更是希望、机遇与新一轮变革的种子。而这颗种子,将在这片星尘之地,孕育出怎样的未来,无人能够预料。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光年低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