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尔特云哨站的观测穹顶内,林海如同一个被遗忘在时间之外的守夜人,与屏幕上永恒跳动的倒计时为伴。658:44:12。数字每一次闪烁,都像冰冷的针尖刺穿着他的神经。他刚刚完成对“回声”反馈信号又一轮徒劳的解析,那些关于意识评估的碎片信息如同散落在黑暗中的珍珠,却缺少一根能将它们串联起来的线。疲惫和挫败感如同浓稠的墨汁,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例行公事地调出哨站外围探测器阵列的每日自检报告,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那些代表宇宙尘埃、冰晶碎片、高能粒子流的熟悉数据曲线。起初,他并未在意那个位于阵列边缘、编号为delta-7的探测器传回的微小异常信号——一个持续了数秒的、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衰减波纹,其频率特征与任何已知的人类活动、自然天体现象乃至“回声”反馈都截然不同。系统将其自动标记为“背景噪声干扰,概率97.8%”。
就在他准备将其忽略,继续投入那令人绝望的信号分析时,张老笔记中的一段话如同幽灵般浮现在他脑海:“…真相往往隐藏在秩序的裂缝中,在那些被常识和算法自动过滤的‘噪声’里…”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困倦一扫而空。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舞动,调取了delta-7探测器在异常信号出现前后所有的原始数据流,放大每一个细节。那不是噪声。那衰减波纹的结构具有一种惊人的、违背已知物理直觉的数学美感,简洁而深邃,仿佛宇宙本身书写的一句箴言。更关键的是,在这波纹的尾部,他捕捉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与观察者舰队前方那片“黑暗区域”能量特征同源的量子签名——一种冰冷的、非人类的秩序感。
有东西在那里!不是完整的飞船,不是强大的能量源,而是…某种残骸?某种探测器脱落物?或者,是观察者无意(或有意)遗落的“名片”?
狂喜与警惕瞬间攫住了他。他立刻调动哨站仅存的机动资源——一台小型高精度深空捕捉机器人,向信号源坐标点出发。整个过程他屏住呼吸,生怕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惊走那个可能改变一切的发现。机器人传回的实时画面在黑暗中缓慢移动,镜头前方是永恒的冰晶和尘埃。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
终于,在机器人机械臂的探照灯光束边缘,出现了一个物体。它很小,不超过成年人的拳头大小,形态不规则,表面呈现出一种非反射的哑光黑色,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与周围的宇宙背景几乎融为一体,如果不是那微弱的异常信号,根本无从察觉。
捕捉过程异常顺利,顺利得让人不安。机器人用磁场束缚装置将其小心地收纳进一个特制的隔离样本箱内,返回哨站。
当那个样本箱通过气密闸门,被送入主控室旁的最高等级隔离分析舱时,林海感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他隔着厚重的观测玻璃,注视着那个悬浮在无尘环境中的黑色物体。它没有任何可见的接口、纹路或符号,安静得如同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于那里的古老石块。
然而,当分析仪器启动,试图用常规的扫描光束探测其内部结构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扫描光束在接触其表面的瞬间,不是被反射,也不是被吸收,而是…“滑开”了。仿佛那物体表面存在着一层无形的、拒绝被窥探的屏障。能量探测显示,它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稳定而内敛的能量场,其运作原理完全未知。
林海尝试了所有非破坏性的分析手段——x射线、中子成像、量子隧穿探测…结果无一例外,全部失败。那物体就像一个绝对的黑箱,抗拒着一切来自人类科技的“观察”。
就在他一筹莫展,几乎要尝试风险极高的微力场穿透时,他想起了“回声”反馈中那些关于意识共振的信息,以及艾莉丝提到的“评估可能针对意识动态”。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许观察者的技术,并非完全基于人类所理解的物理规律,而是与意识或某种更高维度的信息结构相关联。
他关闭了所有物理探测设备,转而启动了哨站那台经过萨米尔非正统手段修复、并与伊甸园生命场产生过共鸣的量子处理器。他没有试图去“扫描”或“分析”残片,而是编写了一段极其复杂的模拟程序——一段基于“回声”反馈中那些代表积极意识状态的数学符号、融合了张老弦论模型中关于意识场振动的参数、甚至加入了他自己对星空、对未知文明好奇与敬畏情绪的抽象表达式的“意识流问候语”。
他将这段程序,通过量子处理器的特殊输出端口,转化为一种极其精微的、非电磁波形态的“信息场”,轻柔地覆盖向隔离舱中的黑色残片。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残片依旧如同死物。林海几乎要放弃这看似荒诞的尝试。
但就在他准备切断输出的前一刻,那黑色残片的表面,突然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般,漾起了一圈微不可见的涟漪。不是物理上的波动,而是其表面那种吸收一切光线的特性,在极小的范围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显露出其下极其复杂、不断流动重组的几何结构,仿佛某种活着的、动态的微观宇宙。
紧接着,一段无法用任何人类语言描述,却直接在他意识中形成“概念”的信息流,如同涓涓细流般涌入他的脑海。那不是语言,而是纯粹的意义:
【侦测到符合基础逻辑框架的意识波动模式。启动初级交互协议。】
【标识:观测单元碎片,编号无关。来源:执行者(可理解为观察者文明)。状态:离线,信息损毁率92.7%。】
【核心功能残留:信息记录\/环境适应性模拟。】
【警告:接触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意识同步化风险。低级信息结构存在被高阶逻辑覆盖的可能。】
信息流到此戛然而止,残片表面的涟漪消失,恢复了那绝对的哑光黑色。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林海的幻觉。
但他知道不是。那涌入脑海的信息是如此清晰、如此陌生又如此震撼。他不仅确认了这是观察者的技术残片,更得知了其部分功能和…可怕的危险性。意识同步化?逻辑覆盖?这解释了为什么观察者的评估可能不在物理层面!他们可能拥有直接与文明意识进行交互,甚至…改写的能力!
林海瘫坐在控制椅上,后背已被冷汗浸透。这个发现的意义远超他的想象。它既是窥视观察者技术冰山一角的天赐良机,也可能是一个足以吞噬接触者灵魂的陷阱。他该不该继续尝试交互?该不该将这个发现立刻共享给月球和地球?共享之后,人类是能利用这点残片找到一线生机,还是会因此加速自身的异化与毁灭?
他凝视着隔离舱中那沉默的黑色残片,它此刻仿佛不再是冰冷的物体,而是一只沉睡的、蕴含着宇宙级力量与秘密的眼睛,正透过无尽的虚空,静静地回望着他。倒计时在屏幕上闪烁:657:19:58。时间依然在流逝,而林海手中,此刻却握住了一把可能打开希望之门,也可能释放出更深黑暗的、无比沉重的钥匙。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光年低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